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十四年抗戰』寫進中小學教科書 黑龍江日報曾呼吁寫入教材讓歷史發聲
2017-02-27 15:27: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曉平 董新英 萬衝 王佳 畢詩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2017年春季教材將『八年抗戰』改成『十四年抗戰』。

  黑龍江日報2月27日訊 23日,記者在黑龍江省新華書店集團公司拿到了飄著墨香的高一、高二《歷史》教科書及初四學生使用的《黑龍江人文與社會》及勘誤表。黑龍江省新華書店集團公司教材部經理吳險峰介紹,今年1月,教育部下發《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文件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一律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的概念。負責省內中小學生教科書發行工作的黑龍江省新華書店集團公司獲悉『教科書將抗戰八年改為十四年』的通知後,非常重視,時刻密切關注到貨教材情況,確保按時發送到各學校。

  吳險峰經理說,從我省中小學生教材內容上看,涉及我國近代史抗戰時段史實的教科書大都集中在秋季開學時使用,今年春季開學所使用的教科書只有三本書涉及到抗戰歷史的修改。如岳麓書社出版的《歷史必修Ⅱ經濟成長歷程》有三處改動:第50頁正文第一行中的『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前』,更正為『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前』。教材附錄大事年表最後一頁中的『抗日戰爭(1937——1945)』,更正為『抗日戰爭(1931——1945)』,軟件光盤附錄大事年表中的『抗日戰爭(1937——1945)』,更正為『抗日戰爭(1931——1945)』。該出版社出版的《歷史必修Ⅲ經濟成長歷程》一書,也需要在教材和光盤中將『抗日戰爭(1937——1945)』,更正為『抗日戰爭(1931——1945)』。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黑龍江人文與社會》第67頁中『八年抗戰剛剛結束』更正為『十四年抗戰剛剛結束』。

  由於這三本教材已經提前印刷完成,兩家出版社緊急印發勘誤表對教材進行勘誤。吳險峰經理說,黑龍江省新華書店集團公司接到勘誤表時,離學校開學就差幾天了,集團領導高度重視,專項部署,組織人力把勘誤表夾進相應教科書,並特事特辦,第一時間派專車將書本和勘誤表下發到省內各地市中學校,保證學生的正常使用。

  黑龍江日報曾呼吁將十四年抗戰史寫進教材

  黑龍江日報2月27日訊 2015年7月7日起,為紀念『七七事變』78周年、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黑龍江日報》特別推出《站在抗聯老區的大地上——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追尋抗聯精神》大型系列報道。在系列報道第一組中,本報曾刊發『不斷昇華的歷史認知——應該寫入教科書的十四年』一文。

  當時,抗聯老戰士李敏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她呼吁將東北抗聯十四年的光輝歷史寫進我們的中小學教科書,讓東北抗聯精神作為寶貴的精神財富熠熠生輝。多年來,她多次提案、不斷呼吁將十四年抗戰史寫進教材,本報將李敏的夙願通過文字表達,通過報道呈現。

  翻開東北抗聯十四年浴血奮戰的歷史,總能讓人熱淚盈眶。大型報道開篇前,本報記者曾走進抗聯老戰士李敏的家,老人身著抗聯服裝,講述東北抗聯時期那些戰斗的場面,深情地唱起了那個年代的戰斗歌聲。聽著抗聯老戰士李敏的講述,一幕幕英雄戰斗的場面仿佛就在昨天,在我們如今安逸生活的這片土地上。多年來,李敏將東北抗聯歷史一遍遍講述,追尋著戰友們戰斗過的足跡,高舉曾經戰斗的旗幟。她將東北抗聯的歌聲在白山黑水間唱響,將東北抗聯精神傳頌。李敏認為,對於東北抗聯精神最好的傳承就是將這段歷史寫進教科書。

  為了讓子孫後代了解歷史、正視歷史,李敏呼吁將人們習慣上說的『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從教育層面上,讓後人不忘抗聯歷史,不忘抗聯先烈。本報濃墨重彩推出紀念特刊,踏訪英雄的足跡,讓歷史發聲;追尋抗聯精神,讓歷久彌新的精神不朽;傳承抗聯精神,讓後人守護那段記憶。2015年,李敏曾為本報題詞寄語:『感謝黑龍江日報社年輕的新聞同志們在炎炎夏日裡追尋抗聯精神,重走抗聯路,弘揚民族魂。』

  2015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東北抗聯』英模部隊帶著東北抗聯的紅色基因,步履鏗鏘地展現了英雄之師的精氣神。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是不斷昇華的歷史認知,如今,『十四年抗戰』概念正式寫入教材,是對英雄的祭奠,也是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和傳承。

抗聯後代談『十四年抗戰』概念進教材 繼承父輩信仰將抗聯精神繼續傳頌

  2015年,黑龍江日報組織策劃了『站在抗聯老區的大地上』大型系列報道,圖為報道組成員奔赴戰跡地采訪。

  黑龍江日報2月27日訊 抗聯後代的父輩們是東北抗聯歷史的親歷者。因為是抗聯後代,東北抗聯與他們距離更近。因為是抗聯後代,他們的人生比別人多了一種情結。針對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下發2017年1號函件《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一事,記者采訪了多位抗聯後代。『激動、落淚』是他們共同提到的字眼,繼承父輩遺志,傳承十四年抗戰史是他們的共同信仰。

  李江是抗聯老戰士李敏的秘書,他告訴記者,從2002年,李敏開始呼吁將『東北抗聯十四年歷史』寫進教材,李江在2010年至2015年間,協助李敏一起參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並參與書寫提案,當時提案受到了省領導的支持,也受到了很多研究東北抗聯歷史的專家、學者們的支持。李江說,每次提案都在3000字左右,多次提案希望將『十四年抗戰史』寫進教材。今年年初,當『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並將『十四年抗戰』這一概念全面落實到教材中,文件一出,他內心激動無比,他認為這是從國家層面對於這段歷史的高度認可,這段歷史進入教科書,讓青少年記住這段歷史,對於歷史的記憶和傳承意義重大,也為歷史專家和學者深入研究這段歷史起到積極作用,中國的抗戰體系也更加完整。李江說,李敏每次帶領抗聯精神宣傳隊宣講東北抗聯精神和事跡時,都講述十四年抗戰史,如今這段歷史正式進入教材,他們在踏遍深山時,更有動力和底氣將這段歷史講述和傳承。

  記者電話聯系抗聯後代田軍時,他正在上海住院,田軍的爺爺田秀山和安重根是『拜把』兄弟,一直支持抗日,他的兩個姑姑田仲樵、田孟軍共同締造了名噪一時的『國際紅色交通線』,多年來田軍一直致力於弘揚東北抗聯精神。田軍告訴記者,李敏關於『東北抗聯十四年歷史應該寫入教材』的提案得到了抗聯後代的一致支持,他認為,將『十四年抗戰史』寫入教材,是正視歷史、承認歷史、揚我國威的一件大事,教育子孫後代,從孩子做起,這對於傳承『十四年抗戰』歷史意義重大。

  1月31日,抗聯老戰士申連玉離世,她的小女兒張淑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能把『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又寫進了教材中,作為抗聯後代,特別高興。盡管她的母親過世了,但是完成了戰友對她的囑托,站好了最後一班崗。作為抗聯後代,她將高舉抗聯旗幟,將抗聯精神繼續傳頌。

  劉穎是東北抗聯女戰士李桂蘭的女兒,是省作家協會會員,退休之後一直從事東北抗聯中女戰士的研究和寫作,已推出抗聯題材作品《忠誠》、《東北抗聯女兵》等兩部著作,社會反響強烈。記者注意到,在劉穎的手機中,有好幾個東北抗聯後代的微信群,她告訴記者,當『十四年抗戰』概念寫入教材這個文件一出,東北抗聯後代的微信群沸騰了,大家紛紛為這段歷史寫進教材叫好,激動的心情無法形容。劉穎說,她在看到『十四年抗戰』概念進入教材這一文件時,當場落淚,作為抗聯後代,她將繼承父輩們英勇奉獻的精神信仰,弘揚東北抗聯精神。

  告訴後代白山黑水間驚天動地抗日歷史

  抗聯老戰士李敏手捧新課本,非常激動。

  抗聯老戰士李敏為『十四年抗戰』概念進教科書,欣然題詞。

  東北烈士紀念館展廳內,東北抗聯抗戰場景重現。

  黑龍江日報2月27日訊 26日下午,我省中小學生春季開學前一天,記者一行專程走進抗聯老戰士李敏家,將三本涉及『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的中學教科書遞到李敏手中。27日,這三本飄著墨香的教科書將陸續發放到我省初四、高一、高二學生手中,成為他們的新課本。李敏接過教科書,仔細端詳,不停地說:『太好了,太好了!』激動之情溢於言表。隨後,94歲的老人與記者進行了近三個小時的交談,並當場揮毫潑墨,為本報題詞:『弘揚東北抗聯精神,牢記中國抗戰十四年光輝歷史。』

  從1月3日,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下發2017年1號函件《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本報一直關注教材的修改和『十四年抗戰』概念的落實情況,幾經輾轉,記者從黑龍江省新華書店集團公司找到兩本高中《歷史》教科書及一本初四學生使用的《黑龍江人文與社會》,由於這些教科書在收到通知前即已印刷完畢,出版社通過配發勘誤表的形式將『十四年抗戰』概念迅速落實。李敏看到『十四年抗戰』字樣,滿意地說:『十四年抗戰終於進教材了,意義太重大了!』

  交談中,思維清晰的老人深情地回憶起自己為十四年抗戰史進教材鼓與呼的往事。從2002年開始,她即開始呼吁將東北抗聯抗戰十四年的光輝歷史寫進教材,並多次在政協會議上提交提案,為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戰史正名,以期讓後人了解歷史,正視歷史。如今,欣聞『十四年抗戰』概念落實到教材,李敏欣慰地說,這是對抗聯老戰士們最大的鼓舞,也是對黑龍江人民最大的鼓舞。

  她希望專家、學者和有志於此的後來人重新梳理、豐富這段歷史,不但在課堂上宣講這段歷史,更要挖掘、保存這段歷史中的鮮活故事。李敏不無遺憾地說,很多當年並肩戰斗的同志都不在了,很多戰士沒有留下資料和照片,他們中有凍掉腳趾、手指的,有年紀輕輕就血灑戰場,有的甚至直到犧牲都沒有留下名字。但是,他們的音容笑貌時常在自己眼前浮現,仿佛他們仍然活著。她希望,借『十四年抗戰』進教科書的機會,重新梳理和收集史料,讓更多人知曉那段流血犧牲的光輝歲月。她說,應該在戰跡地為犧牲的烈士們立石碑,標明時間、地點、人物、戰績,以這樣的方式提醒後人,抗聯戰士是怎樣浴血奮戰,為全民族的解放戰爭流血犧牲的。

  采訪結束,李敏走出室外,指著院子裡的抗戰碑林對記者繼續講解東北抗日聯軍的英雄故事及國家領導人對抗聯的評價。春寒料峭中,記者回望肅立碑林中的抗聯老戰士李敏,她的綠色軍裝已經有些發舊,但老人仍然軍姿挺拔,耳邊是她語重心長的叮嚀:將抗聯歷史更加豐富地呈現出來,告訴人們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多麼驚天動地的抗日故事,讓現在的年輕人更好地傳承歷史!

大學教師談修改教材 這是對歷史最好的紀念與傳承

  黑龍江日報2月27日訊 1月3日,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下發2017年1號函件《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有媒體報道,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將『八年抗戰』一律改為『十四年抗戰』,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強調『九一八』事變後的十四年抗戰歷史是前後貫通的整體,應在課程教材中予以系統、准確體現。教材修改要求覆蓋大中小所有學段、所有相關學科、所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教材。

  日前,針對『十四年抗戰』概念進教材一事,記者采訪了黑河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姜麗萍。姜麗萍院長對記者說,中國近現代史教學是大專院校教學的重要內容。姜麗萍介紹,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015年修訂版)對抗戰歷史的表述為『八年抗戰』為局部抗戰,『十四年抗戰』為全面抗戰,和剛下發的文件並不衝突。姜院長介紹,以前在授課時,教材都是『八年抗戰』的提法,但他們在實際教學中都會告訴學生,東北人民的抗日戰爭有14年的歷史,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這段歷史,他們將歷史課堂搬到紀念展館、博物館、烈士陵園等地,開展生動的實踐教學。比如在黑龍江公園著名抗日愛國將領馬佔山的肖像前,教師將江橋抗戰打響了中國武裝抗日的第一槍這段歷史講給同學們。

  姜麗萍說,黑龍江是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戰史的戰跡地,黑河有豐富的史料資源,在教學中,他們將十四年抗戰史普及給學生,現在,『十四年抗戰』概念要落實到教材中,作為教師,她很激動,可以名正言順的對學生講,東北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全國抗日戰爭的開端,他們將按照要求,將十四年抗戰史更好的傳承下去。

  姜麗萍告訴記者,去年,黑河學院中蘇抗戰歷史紀念館正式揭牌,同時也是黑河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基地,展館圖集內容共分為日軍侵華、東北抗聯、蘇軍出兵、展館歷程四個部分。展示文物達4000餘件,對抗戰歷史,特別是中蘇共同抗戰歷史進行了詳細說明。在今後的教學中,他們將繼續通過進展館、紀念館、戰跡地等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形式,將『十四年抗戰』概念傳承,以物為證,以史為鑒,傳播歷史,傳承歷史。

抗戰史字字泣血 修教材尊重歷史 東北烈士紀念館堅持『十四年抗戰』概念宣傳抗聯精神40年

  東北烈士紀念館展廳內,克山戰斗場景再現。

  黑龍江日報2月27日訊 近期,教育部《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下發,這一消息讓東北烈士紀念館尤為振奮。

  『我們單位由三個展館組成,分別是東北烈士紀念館、中共黑龍江省歷史紀念館(黑龍江省黨史館)、東北抗聯博物館。在我們單位的宣傳口徑上一直是十四年抗戰,東北抗聯博物館基本陳列就是《抗戰十四年——東北抗日聯軍歷史陳列》。』東北烈士紀念館辦公室秘書鄧祁說,這一切來之不易,這都應歸功於東北抗聯老戰士、東北烈士紀念館名譽顧問李敏,老人多年來一直在呼吁『十四年抗戰』的概念。

  鄧祁表示,教育部要求將教材中的『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這是對歷史的尊重。白山黑水間的血淚,需要白紙黑字鄭重銘記,抗戰史字字泣血,真相要代代相傳。此次課程教材將『八年抗戰』概念正式改為『十四年抗戰』實際是回歸了歷史的本質,更是對所有參與抗戰的中國軍民尤其是『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華北抗戰軍民的尊重。十四年抗戰是專家學者長期研究形成的共識,是研究成果的標准定論,是社會各界為之奮斗的成果。中國抗戰史是系統、完整的歷史,任何時候都不可斷章取義。

  鄧祁說,東北烈士紀念館一直致力於研究、展示、宣傳東北地區十四年抗戰,弘揚抗聯精神,通過陣地講解、流動巡展、宣講報告、專題展覽等公眾服務方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2015年面向社會開放的東北抗聯博物館基本陳列就是《抗戰十四年——東北抗日聯軍歷史陳列》。博物館基本定位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東北抗聯歷史的展示平臺、東北抗聯精神的宣傳窗口、東北抗聯文化的教育陣地、東北抗聯文物的資源寶庫和東北抗聯史料的研究中心。鄧祁說:『「十四年抗戰」概念在教材上的修正,也必將為我們歷史研究工作的有序推進奠定堅實基礎,也將鼓舞並激勵我們的工作乾勁和熱情。』

  『其實,東北烈士紀念館對抗戰的宣傳,一直堅持了40年。東北烈士紀念館有一支流動展覽小分隊,今年正好成立40周年,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這是對東北抗日聯軍英勇斗爭精神的最好肯定。』鄧祁說,40年來他們無怨無悔宣傳抗聯事跡,今後他們要繼續通過流動展覽小分隊宣講英烈事跡,大力弘揚以『愛國守土、團結御侮、浴血奮戰、視死如歸、艱苦卓絕、百折不撓』為主要內容的抗聯精神,激勵廣大群眾在平凡崗位實現自身價值。流動展覽小分隊將進一步創新服務方式,把更好的展覽和報告送進基層群眾之中。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