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8日訊 35歲的趙先生,曾撥打過一個提取公積金小廣告的電話;41歲的孫先生,曾聯系過一家『快錢公司』。自此,他們相繼簽出數十萬元欠條,還要抵押房屋,協助對方到銀行貸款。
街頭的『快錢』、『提取公積金』小廣告,多數人會不以為然,認為沒人會相信這些。
然而,這些騙子想要坑的人卻是一些精神和智力方面有問題的患者。
一個提取公積金的電話
2月20日,操著濃重湖南口音的楊女士,拿著厚厚一沓病歷,講述了35歲兒子幾次被人要求簽下數十萬元欠條,並將住房抵押的經過。
楊女士的兒子張先生,在大慶一家國企工作,性格有些孤僻,幾年前離婚後更不合群了。
去年7月11日中午,張先生喝完酒在公交站點等車時,看到公交站牌上有一個提取公積金的小廣告,於是他撥通了這個號碼。
對方承諾,肯定能辦,要求張先生現在就去公司一趟。
張先生來到位於讓胡路區遠望的這家所謂的公司,說要提取8.8萬元。
簽了一份合同後,對方給了張先生3000元現金。
當場就拿到錢了,張先生很高興。第二天,張先生又被要求去該公司。到了之後,工作人員讓張先生在一份合同上簽字,沒讓張先生細看,只是稱是公積金提取必要的手續。
7月15日,張先生的戶口簿、身份證、離婚證都被該公司取走。之後,該公司隔三差五便會聯系張先生。
8月20日,張先生又被送到龍鳳的一家公司。
先前那家公司的人介紹稱,自己公司辦理的提取手續慢,這家能快一點兒,但張先生要先簽9萬元欠條,纔能幫他辦理8.8萬元公積金提取。
9月14日,一伙人上門要錢時,楊女士纔知道了此事。
一聽說兒子欠了30萬元巨款,逾期未還,要用房子抵押,楊女士當場差點被氣暈。
原來,張先生在兩家公司,先後簽出了59萬元的欠條,其中一張是30萬元的欠條,用房屋抵押合同抵消了。
『房子本在老伴的名下,兒子離婚後,看了幾個對象,都因為他沒有房子,人家不願意。為了給他成個家,老伴把房子過戶到了兒子的名下。兒子要是把這房子抵出去,全家就都沒地方住了。』說著,楊女士已泣不成聲。
被氣蒙的楊女士跟兒子大吵起來,兒子一氣之下,拿刀將自己左小臂和右手腕割傷。
待兒子病情穩定後,一些老鄉都勸楊女士把兒子送到第三醫院做個系統檢查。
因為幾年間,張先生只要跟家人發生爭吵,就自殘。
女兒3歲時,張先生還曾拿著老鼠藥喂女兒,理由是不想拖累父母,跟女兒一起不活了。
隨後,楊女士將兒子送到醫院,結果張先生以『精神分裂癥』入院。在張先生的住院病案上,記者看到病史是失眠、胡說、憑空問語,疑心大,認為母親害他,說他壞話,晚間睡覺時枕頭下藏著一把刀。
楊女士說,5年前,張先生就曾辦理了18張信用卡,透支近20萬元,都是老鄉們幫著湊的纔勉強還上。『他傻,要不,人家讓他簽字他就簽?要是正常人,能上當嗎?』楊女士說。
一個『快錢貸款』的電話
『他有病,哪個正常人能簽下這麼多欠條,拿不到錢?』1月11日,李女士指著一邊的表弟孫先生氣憤地說。
據李女士講,孫先生智力有一些問題,但家裡經濟條件不錯,從小就沒缺過錢,平時除吃飯、唱歌外沒別的開銷,每月8000多元工資,養活自己綽綽有餘。但遇到哪個朋友有困難了,只要他有錢,絕不會不幫。所以,這樣拿出去回不來的錢,一年也有不少。
去年12月份,孫先生通過手機微信『附近的人』認識了一王姓女子。撥打了該女子提供的『快錢公司』電話後,孫先生來到薩爾圖一家居民樓內。
拿到1.5萬元現金後,他簽下了一張5萬元的欠條。
一周後,女子又將孫先生帶到高新區一家公司,對方又讓孫先生先後寫下3張4萬元的欠條,後以孫先生之前在別家公司貸款未還為由,扣下欠條,沒貸給孫先生一分錢。
12月24日,另一家『快錢公司』主動聯系孫先生,稱之前兩家的貸款他幫著還,以後孫先生有錢給他就行。
其間,這家公司的人員一直勸說孫先生,通過銀行貸款。
12月26日,在這家公司兩名人員陪同下,孫先生以房屋裝修為名,申請了銀行貸款。
之後,張姓男子就不允許孫先生回家了,理由是擔心銀行回訪時孫先生說不清楚。
直到今年1月6日上午,終於有一家銀行的貸款申辦成功了,孫先生拿到了9.7萬元。
結果錢還沒在手裡焐熱,就被張姓男子收走。『這點兒錢,連給你還賬都不夠。』張姓男子說。最後,看孫先生身上真沒錢了,纔給他拿了500元錢回家。
李女士說,只要跟孫先生聊天,就明顯能感覺出他和正常人不一樣。『快錢公司』肯定是發現了這點,纔對他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