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2月28日訊 王曼麗,1973年出生於牡丹江市,曾是中國女子速度滑冰隊運動員。2003年至2006年間,王曼麗幾乎收獲了所有速滑世界杯女子500米金牌,並連續兩屆獲得世錦賽500米金牌,2006年在都靈冬奧會上她又收獲一枚寶貴的銀牌。在24年的運動生涯中,王曼麗共獲得了22個世界冠軍。2004年,31歲的王曼麗在世界杯總決賽上還贏得了一雙以白金為鞋身、黃金為冰刀的金鞋,這是國際滑聯為速滑世界杯總冠軍設立的最高榮譽——『金冰刀』,這也是繼葉喬波之後我國速滑選手第二次獲此殊榮。
2月26日,第八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在日本札幌落下帷幕。我市速滑名將高亭宇發揮出色,勇奪速度滑冰男子500米比賽冠軍,同時打破了賽會紀錄和亞洲紀錄。其實,這只是我市冰雪體育運動的一個閃光點。多年來,我市十分重視冰雪體育運動發展,相繼湧現出王曼麗、劉秋宏等名將,為我國冰雪體育運動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日前,速度滑冰世界冠軍王曼麗應邀出席了在我市舉行的2017年全國青少年『未來之星』冬季陽光體育大會,並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速滑名將對話未來之星:『孩子們都很有天賦』
『孩子們,滑行時身體要呈流線型,上體前傾,兩腿深屈……』在市滑冰館,速度滑冰世界冠軍王曼麗在冰場上指導小運動員如何掌握速滑技巧。王曼麗說,這些孩子的個人素質都不錯,很有潛力。速度滑冰是一項比賽滑行速度的冰上體育運動,不僅有助於增進身心健康,提高心肺功能,還能培養堅毅頑強的意志品質。從事這項運動的運動員必須要具備較高的平衡能力和較強的腿部力量,運動員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滑完規定距離還必須要采用協調、省力的全身動作。
除了指導速滑技巧,王曼麗還向小運動員們講述了中國滑冰運動的發展史。據記載,我國早在宋代就出現了由滑雪發展而來的『冰嬉』,元代以後『冰嬉』更為盛行而且規模更大,清代乾隆年間開始設立『技勇冰鞋營』和管理機構『冰處』。新中國成立後,參加速滑運動的青少年逐年增多,特別是哈爾濱、牡丹江、齊齊哈爾?吉林、長春等城市的冰上運動開展得很活躍。
為進一步促進學校冰雪活動開展,不斷增強學生的冰雪項目技能,我市對體育中考分值和項目進行了調整,市區初中畢業學業體育考試逐漸將原選考項目100米速度滑冰列為必考項目,同時還新增抽冰?、冰壺2個冰上選考項目。『咱們牡丹江把100米速度滑冰列為初中畢業體育考試的必考項目,這對發展冰雪運動太有意義了』,看到家鄉對冰雪運動的重視與支持,王曼麗表示贊同與肯定,並祝願家鄉的冰雪運動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她說,中國已經成功申辦了2022年冬奧會,希望廣大青少年能多參加冰雪運動,並逐步成長為冰雪項目的『未來之星』,從而推動中國冰雪運動的快速發展。
『真是太激動了,能如此近距離地接觸世界冠軍,我還要到了王老師的親筆簽名。』今年剛剛10歲的業餘小運動員周靖堯非常興奮,她希望長大後也能像王曼麗一樣成為世界冠軍。
再上熟悉的冰場:『滿滿的眷戀與回憶』
『這裡有我逝去的青春與美好的回憶,沒有家鄉和恩師的栽培就沒有我的今天。』一切好像都變了,又好像一如從前,王曼麗回憶起在牡丹江體校生活訓練的那段日子,她覺得當年的訓練場景仍歷歷在目。『地方還是老地方,就是變化太大了。』王曼麗感慨地說,以前牡丹江體校沒有室內滑冰館,她們都是在室外滑冰場訓練,現在的訓練條件真好。
『以前謝老師就是在這兒指導我訓練』,王曼麗用手指了指她曾經訓練過的場地。1988年,16歲的王曼麗正式成為冠軍教練謝天恩的隊員。『想想那些年謝老師帶我訓練真的很不容易』。可以說,王曼麗是個大器晚成的隊員。盡管在1996年第三屆亞冬會上,王曼麗滑出了40秒的成績,但在隨後的4個冰雪賽季,40秒卻像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擋在王曼麗和教練謝天恩面前,無法前進一步。就在那幾年,世界速滑發生了日新月異的改變,500米的成績已經進入38秒5以內。『當時我險些就要放棄了,產生了退役掛靴的念頭,可謝老師怎麼也不肯放棄我。』王曼麗說,為了使她的成績能有所突破,謝老師用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反復研究她幾年來的訓練計劃和技術錄像,最終找出了她成績停滯不前的原因,比如有氧訓練和無氧訓練比例失調、平衡支橕能力差破壞了技術動作的連貫性等。
為了加強機能水平訓練,從1999年開始,謝天恩便為王曼麗增加了大量的公路自行車訓練。最遠的一次,王曼麗從牡丹江騎到了綏芬河,160公裡的路程用了6個多小時。『我當時一邊騎車一邊流淚,但還是堅持了下來。』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王曼麗的成績便顯著提高。2000年,在日本舉行的世界速滑單項錦標賽上,王曼麗滑出了38秒92的成績,這讓師徒二人看到了希望,努力沒有白費。隨後師徒二人又將訓練不斷完善,王曼麗的成績也不斷提昇,『現在想想,當初的付出是值得的,但更要感謝輔導了我20年的謝天恩老師對我的堅持與信任。』
都靈的絕唱:『只能說很遺憾』
『我曾距離奧運冠軍那麼近,但沈重的壓力卻讓我輸給了俄羅斯的媽媽級選手朱洛娃。』12歲開始接受速度滑冰訓練的王曼麗吃盡了『苦中苦』,實力強勁的她獲得了22個世界冠軍頭銜,還獲得了國際滑聯頒發的『金冰刀』獎,獨缺一枚冬奧會金牌。
2006年的都靈冬奧會,巨大的壓力讓王曼麗輸給了對手,更輸給了自己,那次失利也成為她心中永遠抹不去的遺憾。當年,王曼麗曾滑出過37秒28的個人最好成績,而最終奪冠的朱洛娃本賽季的個人最好成績是38秒05。賽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王曼麗會將這枚金牌收入囊中。但出乎意料的是,這位中國老將在第一輪出場時就險些輸給同輪比賽的日本選手,成績排在朱洛娃之後,她當時表情凝重,微微嘆了口氣。第二輪,王曼麗與朱洛娃直接較量。槍一響,兩人就飛了出去。前400米,王曼麗稍稍領先,但在最後100米身材更高大且耐力較強的朱洛娃大步滑了上來,朱洛娃第一個衝過了終點,王曼麗的『金牌夢』破碎了。
『可能是我太渴望那塊金牌了。』面對幸運女神的擦肩而過,王曼麗無言以對。對於沒有拿到奧運冠軍,王曼麗只能用『遺憾』來形容當時的心情。『練了20多年,該拿的獎牌都拿到了,就差這塊奧運會金牌。』王曼麗坦言,出征都靈她滿腦子所想的都是拿下金牌,實現幾代速滑人的奧運冠軍的夢想。盡管痛失都靈冬奧會金牌,但王曼麗依然創造了當時中國速滑選手在國際賽場上的最好成績。2008年因傷退役後,王曼麗得到了中國速滑界的高度評價,在當年年底於長春舉行的世界杯賽場,她收獲了中國速度滑冰『傑出貢獻獎』。
角色轉換退居幕後:『這也是奧運夢的另一種延續』
華燈初上,雪飄茹素。在王曼麗眼中,夜色中的牡丹江是那麼唯美,正應了『月是故鄉明』的詩句,她感嘆家鄉這些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新建的虹雲橋太美了。』沒來得及看望家中70多歲的老母親,參加完陽光體育大會開幕式和與青少年冰上互動活動後,王曼麗就匆匆踏上了返回省城的列車,再一次離開了她眷戀的家鄉和親人,王曼麗說,『明天還有工作,所以急著趕回去。』
在經歷了兩年內心激烈斗爭後,膝傷難愈的她最終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前提交了退役申請。『回頭想想當時那個決定真是很難,心裡不服輸,總想再拼一把,但膝蓋確實不爭氣。』2008年,王曼麗做了關節鏡手術,從受傷的右腿關節處取出了4塊游離骨,她的恢復十分艱難,稍微訓練就會感到鑽心的疼痛,關節處一片紅腫。
『我把現在的工作當成奧運奪金的延續,希望孩子們可以幫我圓奧運金牌夢,站上世界最高領獎臺。』曾經叱吒冰壇的速滑名將王曼麗如今已轉型成為行政乾部,現任黑龍江省冰上訓練中心副主任的她,正在從世界冠軍轉身適應體育管理人員這個新角色。『當運動員時和現在太不一樣了,那個時候只要練好、把成績提上來就行了,現在要與年輕隊員和教練員溝通,不僅要在技術和訓練上提高能力,還要及時掌握他們的想法和心理。』角色的轉換不僅意味著再難踏上賽道,也意味著遠離鮮花和掌聲。
在榮譽中抽離出來的王曼麗,剛開始還有點不適應,在一次為運動員慶功的宴會上,突然發現自己不是主角了,而且還要做好活躍氣氛等服務和後勤工作,從世界冠軍到運動員和教練員的『服務員』,如同走下冠軍領獎臺開始准備一場新的比賽,一切都是從零開始,但這個全新的努力和付出過程很吸引人,更重要的是這裡面有她未完成的夢想,她渴望中國速度滑冰的這枚冬奧金牌,哪怕不是掛在自己的胸前。王曼麗的辦公室出門不遠就是速滑館。『現在沒事的時候總喜歡去訓練場看一看、喊一喊,給年輕隊員打打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