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28日訊 冬閑時節這裡卻不閑。日前,記者來到雙鴨山市嶺東區花菇基地,一棟棟塑料菇棚連成片坐落在山腳下,馬路對面的5000餘平方米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忙碌地往小塑料袋裡裝填木屑加工菌棒。
『這是裝填代料,花菇就是用這些木屑培育出來的。』企業負責人介紹,現在是初始環節,這些制造出的菌棒,還要經過高溫滅菌、冷卻、接菌、運送到育菌棚培養,最後送到出菌棚,發菌出菇。
『這裡每天有近百人,因為高溫滅菌棚不夠用,現在只開了12條裝袋生產線,每天能生產5萬袋菌棒。從年前至今已生產菌棒近百萬棒。』該負責人表示,企業正加緊完善各個生產加工環節,爭取每天制作菌棒翻番達到20萬棒,以保證全年1500萬棒的生產任務。
近年來嶺東區以建設中國『花菇之鄉』為目標,全力推進食用菌產業項目。以產業化為龍頭,以園區化為載體,以公司化為治理結構,形成了集『農業產業化、雙礦集團職工組織化分流就業和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幫扶』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
嶺東區打造的花菇產業園項目由A區和B區兩部分組成。
A區,由黑龍江青山(浙江)生物科技公司於2015年投資興建,目前已完成投資3100餘萬元,建成199棟出菇棚、11棟育菌棚和菌棒加工(滅菌)車間。目前,已完成菌棒制作60餘萬棒。
區政府為企業提供330畝土地,並投入500餘萬元用於園區『三通一平』建設。公司負責統一提供菌棒,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回收產品,統一市場營銷,產品主要出口到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
A區現已具備200萬棒花菇種植及加工的生產能力,可提供600個就業崗位。去年,已安置雙礦集團分流人員207人,采收花菇34萬餘斤,累計收入200餘萬元,職工人均收益在2萬多元。
B區,以黑龍江雙瑞(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為主。計劃總投資16.1億元,其中企業投資15億元,負責菌種培育、菌棒制作、技術指導、市場營銷及食用菌精深加工;地方政府利用省專項資金和地方自籌資金1.1億元負責園區內拆遷淨地、土地流轉、園區『三通一平』及育菌棚和出菇棚室建設。企業采取工廠化育菌、規模化種植和公司化經營,充分釋放園區的社會效應。
截至目前,B區已完成投資1.3億元,建設完成109棟育菌棚和15棟出菇棚主體鋼架;完成4900平方米鋼結構廠房施工建設;原料堆放場地硬化3000平方米;菌棒生產車間安裝完成初次攪拌機4臺,二次攪拌機2臺,裝袋機24臺;打井14眼;高溫滅菌車間、冷卻車間、接種車間等正在邊建設邊生產之中。
小花菇,大產業。嶺東區黨代會報告已經描繪出了花菇產業的藍圖:啟動花菇產業園配套項目建設,加快建設食用菌研發中心、物流中心、食用菌系列精深加工、菌物飼料、有機肥等配套項目,到2021年形成年種植花菇1億棒以上,食用菌及配套加工產值實現30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萬個,構建起以嶺東區為中心,輻射全市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