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日訊 從外賣年夜飯到置辦年貨再到旅游過年,假日經濟可謂紅紅火火、亮點紛呈。越來越多的市民在享受假日生活的同時,巧妙地選擇舒適休閑消費方式,放松身心感受假日的愉悅。
國內外旅游熱潮不斷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費熱潮不斷,假期修學游和親子游,周末周邊游,小長假短程游,國慶、春節長假中遠程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消費方式不斷出現,而自助游脫穎而出成為出游新寵。除駕駛私家車外,汽車租賃公司生意也非常火爆,不少汽車租賃公司的車輛在節假日前就被自助旅游的人訂購一空。傳統的旅游方式已被越來越多的自駕游、農家游、探險游、市內游等『個性化旅游』所取代。大慶市冬季的敖其雪村、臥佛山滑雪場、溫泉等周邊縣區旅游景區也都迎來了大批自助游者。自己掌控旅游時間,擺脫跟團餐飲、住宿的約束等都成為了自助游的動力。
除了國內游以外,出境旅游也是紅紅火火,並順勢帶動跨境消費。在出境游目的地中,近程的新加坡、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最受國人歡迎,遠程國家中,法國、瑞士、德國、意大利也成為節日期間游客數量上漲最快的旅游目的地。
娛樂休閑兼顧品位提昇
盡管在假期,有人會選擇旅游出行,但也有部分人選擇避開假日高峰,留在本地進行娛樂消費。假日市場,是電影業的黃金時期,大量影片都會選擇在特定的節日前造勢並擇機上映。不僅影片數量十分豐富,價格也低到腳跟。隨著各種訂票渠道的豐富,消費者可以通過網上訂票、團購電影票、兌換票等多種方式購買電影票。許多休閑娛樂商家生意也顯得格外紅火。很多市民在桌游吧等休閑娛樂場所聚會,享受假日裡的歡愉與愜意。傳統的KTV生意也相當不錯,一些大型KTV紛紛推出了優惠時段和贈送飲料等優惠舉措,除了年輕消費者人數增長外,一些市民還舉家前來盡興高歌。部分商家稱接待的消費者數量比平日增長了一倍多。
除卻傳統的KTV、電影院和各類健身館娛樂消費模式外,隨著近年來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許多新興的網絡娛樂方式也成為假期消費的途徑之一。例如,假日旅游高峰期的人頭攢動雖然讓不少人望而卻步,但選擇留在本地的同時,仍有人對外出旅游抱有向往之心。因而,有別出心裁者選擇時下流行的網絡直播,通過觀看直播假期游玩來滿足自己的娛樂需求。
節日期間,『精神消費』也一樣紅紅火火,選擇一本好書、買張好碟,舒舒服服過個假期的大有人在。節日期間各大書店的顧客也是絡繹不絕,在書店會看到許多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徘徊在書架之間,選上一兩本後,索性坐在地上翻閱;還有一些平日上班忙碌的成人終於擠出時間,挑選幾本適合自己的書籍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實體、網購各佔半壁江山
商超賣場向來是假日經濟的主力之一。由於各大商場全力促銷,每逢節日商場、賣場幾乎天天都是人擠人的場景,而且還吸引了不少周邊地區的消費者趕來『血拼』。各大商場也紛紛打起了各色的節日促銷大旗,打折、返現、贈品等手段都是商家們吸引消費者的殺手?。吃穿用度各類商品無一不用超低的價格優勢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與此同時,在假日經濟越來越火熱的今天,一些新的特點也正在呈現出來,網絡化便是其中之一。網絡平臺的節日熱情絲毫不亞於實體賣場。打開淘寶、當當等知名網站首頁,節日促銷的信息便充斥眼簾,且其優惠力度甚至遠超實體商場。團購也越來越成為年輕人的一種時尚消費方式,餐廳優惠券、美發美體券、電影票、門票、食品、衣服、化妝品成為團購熱門商品。現在的團購一般是網絡團購,一類是消費者在網上發起的,集體『砍價』推動商家讓利;另一類是網站發起的團購,價格也更為低廉。很多市民足不出戶上網購買心儀的商品,宅在家裡挑選性價比較高的商品。網購推動很多商品的價格更加透明化,已經逐漸成為假日經濟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
假日也讓餐館火一把
節假日期間,家庭聚會、朋友聚餐也是人們假日消費的重要部分。隨著消費者健康、傳統消費的逐漸回歸,已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不願一窩蜂地趕在一起外出,而選擇留守在家陪伴家人或短距離的走親訪友。節假日中,不管消費者選擇什麼樣的消費方式,都離不開吃的方面。到商超或附近專業化便民店選購食品,在家做豐盛的飯菜招待家人或親朋好友;或者外出游玩無暇就餐或不方便就餐時,選購休閑或熟食制品臨時就餐;或者約上親朋好友到餐飲場所進行就餐。傳統節假日的弘揚和提倡,從某種程度上,也正為消費大眾聚眾消費提供了有利的時機。由此,健康和傳統消費互為並重和促進。從這一些方面講,對於家門口市場、百貨商超的餐飲店意味著有了巨大的商機。
短評
『假日經濟』呼喚理性回歸
假日消費的一大特征是『集中』,集中購物、集中旅游、集中出行,人流、物流、資金流在短期內迅速聚合流動,看似點燃了經濟發展,實則暴露出很多弊端。
節假日誘發了旅游、休閑、購物、娛樂的消費高潮,並帶動了諸如交通、通信、銀行等相關行業的消費。消費者認為,節日期間各商家一定要大搞促銷,價格會降低、產品會豐富,平時該買的商品等到節日再買。而商家也摸透了消費者的心理和消費習慣,也在節日裡極力以促銷迎合消費者。這樣的買家和賣家的商業心理也造就了火熱的假日經濟。為了吸引消費者,商家往往在節假日開展低價和折扣促銷,一時間消費者蜂擁而至,節後又迅速蕭條。此外,消費需求的過度集中,容易誘發商家的投機心理。
『假日經濟』所暴露出來的種種弊端表明,目前缺乏對消費流量的適度控制及有效的分流措施,這大大影響了其本應具有的價值。政府還應出臺更科學的帶薪休假制度、改善交通出行環境,商家應提供具有高附加值、個性化體驗的休閑旅游服務,讓老百姓自由選擇假期的同時,真正享受到休假的樂趣。隨著假日經濟的繁榮,各種新興的消費產品和消費方式逐步湧現,傳統的市場監管模式也要及時跟上,加強監管力度,創新監管方式,這樣人們在假期纔能夠吃得安心、買得放心、玩得開心。當然,消費者也需要調整自身的消費心理和購買方式,改變過去『跟風消費』的習慣,真正回歸『理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