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日訊 堅定不移抓招商、上項目,進一步提昇項目對經濟轉型、振興發展的牽動力。
繼續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著力加快項目建設速度,推進簽約項目快落地、落地項目快開工、開工項目快投產、投產項目快達效;
重點推進食用菌研發中心、物流中心、菌物飼料、機制炭及有機肥等花菇產業園配套項目開工建設;
加快推進石墨采選、高純石墨、石墨烯、玄武岩復合金加工等一批引領轉型產業項目的落地;
做精做深長山萬源礦泉水、東溝小米、食用菌系列精深加工等項目;
圍繞國家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國制造2025』和『全省制造業三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產業政策,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切實把國家和省政策紅利轉化為項目落地。2017年,嶺東區繼續堅持『開發引領、轉型發展、民生優先、生態興區』的發展戰略不動搖,突出『集聚創新要素、加快轉型昇級』的發展舉措,堅持抓大項目不丟中小項目,抓高新技術項目不丟傳統產業項目,抓資源型項目不丟文化旅游項目,強力推進產業項目建設。
按照全市產業項目匯報會確定的目標,嶺東區全年必保年內開復工500萬元以上項目14個(新開工5000萬元以上項目7個,億元以上項目2個),計劃完成投資12.75億元以上,全年竣工投產項目4個以上,新謀劃儲備投資5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15個以上。
其中,復工項目4項,總投資7.78億元,計劃完成投資5.68億元。分別投資4.5億元的雙瑞生物科技食用菌產業園項目、投資1.1億元的上游農民專業合作社蔬菜(食用菌)生產加工基地建設項目、投資9800萬元的青山旅游度假區擴建項目、投資1.2億元的雙樂對俄肉制品加工基地建設項目。
新開工項目8項,總投資16.27億元,年內計劃完成投資7.07億元。分別是投資14.5億元的中雙石墨采選項目、投資5500萬元的永琳生豬規模養殖及肉制品加工項目、投資4000萬元的公共交通及物流配送中心項目、投資1000萬元的團山村分散式光伏發電項目、投資1200萬元的菌棒尾渣氮化肥及機制炭項目、投資2000萬元的電子商務展示銷售平臺項目、投資2000萬元的東湖旅游度假區水上娛樂項目、投資2000萬元的藍靛果生產加工基地項目。
正在跟蹤的前期項目有6項,計劃總投資4.7億元的盛德玄武岩復合金加工項目、計劃總投資5億元的昊陽玄武岩綜合利用項目、計劃總投資4000萬元的龍麥食品加工項目、計劃總投資12億元的東北黑豬養殖基地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4800萬元的三江國際物流中心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1.5億元的尾礦綜合利用項目。 此外,圍繞礦產資源、環境、土地、產業基礎、政策等多方面比較優勢,重點開發儲備食用菌、特色農產品、石墨、玄武岩、旅游、現代服務業、產業轉型昇級等一批項目,以延伸產業鏈條為主線,打造各個產業的發展集群,進行組團式項目開發。
多方位招商引進項目。嶺東區把借外力作為全區解困轉型發展的長期戰略。緊盯京津冀、長三角等產業轉移地區抓招商,主動承接符合實際、有利產業發展等轉移產能的項目落地。
緊盯優勢資源和產業基礎抓招商,有針對性地開發嶺東區石墨、玄武岩、綠色食品、生態旅游等產業資源的項目落地。
緊盯項目生成抓招商,推進線索變意向、意向變協議、協議變合同、合同變落地,提高產業項目的生成率。
緊盯創新方式抓招商,著力通過優化營商環境等措施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招商工作取得新突破。力爭年內儲備項目20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預計實現15億元。
緊盯外阜市場抓招商。明確招商引資任務,組建專業招商隊伍,擬定重點招商線路,由主要領導帶隊,分組、分批次到一些產業成熟、產業轉型較好的地區進行定點式、跟進式、持續式全力招商。
緊盯落戶企業抓招商。聘請來雙投資的外地企業家為招商顧問,通過優質服務、優化環境和優惠政策等措施,充分發揮已落戶企業的『活廣告』作用,幫助宣傳推介,協助引進項目,實現以商招商。
多角度搭臺承載項目。強化經濟園區職能,提昇規劃、建設、管理、服務等綜合功能。以『一區多園』的發展模式為框架,完成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編制。重點抓好冶金工業園、食藥園、生物科技園等園區的建設。不斷完善園區路、電、水、通訊等基礎設施和生產要素整合,推進項目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聚。
普查資源謀劃項目,抓好對接打實基礎。對區內資源進行詳查和梳理,找准優勢,挖掘潛力。在全面梳理土地、水、電、勞動力、專業市場等要素資源,力爭短期內完成調研,並編制成冊。借助哈洽會、企業家懇談會、深雙合作等有利契機,繼續與中國航天集團、森糧集團等15家集團公司進行對接。同時,加緊與已取得聯絡的江南石墨烯研究院、韓國科學技術院等15家科研單位對接,注重科技成果的承接與新技術的應用。
領導包保全力推進,協調服務提高效能。繼續實施『五定六保』推進機制。即:定領導、定人員、定任務、定時限、定責任;保籌劃、保招商、保開工、保進度、保投產、保環境。堅持緊逼戰略,做到各個項目有人抓、有人問、有人跟,形成環環相扣、步步緊逼的大項目工作推進機制。對項目的規劃定位、招商扶持、項目啟動、資金籌措、後續管理、環境建設等方面工作進行全過程、全方位服務。堅持全區大項目推進聯席會議制度。實行月例會通報制度。實行部門跟蹤服務制度。負責審批的相關部門要采取『綠色通道』、現場辦公,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新聞鏈接:
近年來,嶺東區注重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轉型昇級逐步顯現。堅持把轉方式、調結構作為轉型發展的根本舉措,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逐步提高。五年來,完成招商引資項目86個,總投資134億元,到位資金102億元。圍繞資源轉型、特色農業、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產業項目38個,完成投資71億元,完成率達90%。鋼渣綜合利用、無縫鋼管、釩渣處理、鑫沙釩尾渣無害化處理利用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推動了嶺東區冶金循環產業的快速發展;花菇產業園、中雙農業觀光園等一批農業項目的建成,標志著該區在特色農業發展上邁出堅實的一步;青山國家森林公園4A景區、南湖旅游度假區3A景區、羊鼻山次生林保護區、鴨嘴溪旅游區、秀麗山莊等一批旅游項目的建設與改造,帶動了嶺東區旅游產業的向好發展。長山萬源礦泉水、花菇產業園等一大批新項目、好項目、大項目的落地與建成,強力推進了嶺東區經濟結構的轉型昇級。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末的4:82:14調整為10:64:26左右。
其中,2016年全區堅持大招商、招大商,全年開復工項目15項,新建項目11項,續建項目4項,總投資14.7億元,當年完成投資3.3億元。加快推進項目建設,認真落實重大項目領導包保責任制,食用菌產業園、蔬菜生產加工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正式簽約,永琳養殖、長山印刷及包裝制品等項目開工建設,長山萬源礦泉水、花菇產業園A區等項目正式投產。不斷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核心區建設、東山路建設、土地整理、房屋拆遷以及園區綜合樓改造等工程。 未來五年,將借助實施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攻堅行動計劃有利契機,力爭利用五年時間,全面建成玄武岩復合金、石墨采選、高純石墨等多個引領產業轉型昇級的大項目,再造產業競爭新優勢。建成花菇產業公園,打造中國花菇之鄉。規劃建設冶金工業園、食藥園、生物科技園,力爭到2021年三個產業園區粗具規模,吸引20個超千萬元以上項目入駐,實現產值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