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繪圖/尤陽
東北網3月2日訊『我兒子上小學一年級,開學了,老師把他調到了最後一排,最讓我郁悶的是,兒子的新同桌特別愛說話,我擔心會影響兒子學習,想找老師說,又擔心老師嫌我事多。』3月1日,家住讓胡路區的劉女士,被兒子的座位問題,弄得一宿沒睡覺。
兒子個高被調到最後一排
劉女士的兒子,上小學一年級。上學期,兒子坐倒數第二排,這次開學,因後排的學生眼睛近視,老師讓整排的學生,往後挪,她的兒子,坐到了最後一排。
得知兒子坐到最後一排時,劉女士不淡定了。那個座位,上課很容易開小差,老師也看不到。
『最主要的是,我兒子的新同桌愛說話,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點名批評過他,我兒子如果有人和他說話,他一定不會拒絕,我真的擔心他上課溜號。』劉女士說。
劉女士告訴記者,得知孩子的座位被調後,她一宿都沒睡覺。本想找老師給孩子重新調座,但又不想給老師添麻煩。無奈之下,只能叮囑孩子,上課一定要注意聽講,如果同桌和他說話,一定要控制自己。
盡管孩子答應得好好的,但劉女士還是擔心不已。
開學調座家長挺在意
那麼,家長到底有多在乎孩子的座位?3月1日,記者采訪了10位家長,他們表示,孩子在班級的座位,家長很在意,最理想的座位,是中間組的二三排。
家住北湖馨苑的孫女士說:『居中靠前的座位正好,被提問的機會比較多,孩子看黑板不吃力。』
家長趙女士坦言,孩子注意力難集中,坐在老師眼皮子底下,有什麼小動作,老師一眼就看到了。老師跟前排學生,互動也多一些,有利於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
除了想讓孩子坐在最佳位置,家長對孩子的同桌也非常在意。
他們表示,如果和學習習慣好的同學成為同桌,會共同進步。
『如果遇到一個學習不好又好動的同桌,必須換座位。』多位家長表示。
糾結座位不如養成好習慣
對於孩子調座的問題,不止家長鬧心,老師也很頭疼。在一所小學當班主任的張老師說,如今孩子長得快,一個假期過後,身高變化很大,重新排座是很常規的事兒,可開學初,排座位對老師來說,真是個難題。
張老師說,其實,老師每次排座位都掂量再三,一是按孩子的高矮來分,二是考慮兩個學生的性格及成績。老師會最大限度地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
那麼『好座位』就真那麼重要嗎?
張老師提醒家長,孩子是美好純真的,他們本該在一種自然的環境中,自然成長。家長過多乾預,反而會對孩子產生不利影響。學習成績好壞,主要看孩子的學習態度和自律性。坐在後面的孩子,學習好的也很多。
家長應設法多陪伴孩子,學習上做好榜樣,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糾結讓孩子坐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