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我省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建言 只種不養傷傷傷搶救黑土急急急
2017-03-04 07:38: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郭銘華 那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3月4日訊 『黑土地是極為珍稀的農業資源,而我省黑土坡耕地因水土流失土層變薄,大部分土壤有機質下降,平均含量僅為3.62%。』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開幕首日,『黑土地保護』問題再次聚焦了我省全國政協委員關注的目光。『東北黑土區分布跨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自治區,且各地都面臨著土壤質量下降的共性問題。』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主席杜宇新為第一提案人,與多位委員聯名向大會提交了《關於保護好黑土地的建議》的提案,建言保護黑土地,除地方黨委政府采取積極措施外,國家還應從戰略層面給予東北黑土區整體性關注和支持。

  數據說話 黑土地『很受傷』

  黑土地到底有多受傷?我省全國政協常委何小平用一組數據給出了回答:『我省的黑土耕地面積佔東北黑土區耕地面積的50.4%,近年來土壤主要養分呈現「一增兩降」,每公頃有效磷含量增加13.0毫克/千克,全氮含量降低0.28克/千克,速效鉀含量下降20.1毫克/千克。』他不無擔懮地解釋說,目前全省82%的耕地缺鋅、70%耕地缺硼,同時耕層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總量減少,活性也大大下降。

  委員把脈 自然人為多因素誘發

  程幼東委員說,水土流失問題突出。我省水力、風力侵蝕和凍融侵蝕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21%。受歷史存續和現實條件制約,全省仍有18%的國土面積存在嚴重的水土流失。

  陶夏新委員說,用養普遍失衡。農戶普遍存在既得利益思想,重用地輕養地,重化肥輕農肥,重產出輕投入。

  李文志委員說,技術研發、推廣、應用等環節多有掣肘。小流域治理等工程措施,深松整地等農藝措施,有機肥規模化生產等生物措施雖有成功經驗,但集成不夠,推廣不力。

  周春玲委員說,黑土質量監測和預警還缺乏數據支持。尚未開展能覆蓋全省的定點連續數據測量。

  辨『癥』施治 四項建議懇請國家支持

  黑土耕層對糧食產量也有較大影響,平均耕層每減少1厘米,玉米減產78.2千克/公頃,大豆減產15.4千克/公頃。我省全國政協委員認為,黑土質量持續下降,乃至流失殆盡,勢必影響東北地區作為『中國商品糧戰略後備基地』的戰略地位,直接危及國家糧食安全,也將使農業發展不可持續。為此,他們提出,黑土地質量問題亟需國家層面給予更多關注和支持。

  建議一:將黑土資源保育與可持續利用作為一項重大生態工程,上昇成為與我國目前『六大生態工程』並列的重大生態工程。

  明確工程目標及階段任務安排,突出防護工程措施、林草措施、農業種植措施等內容的規劃設計和政策安排。構建黑土保護補償機制,建立黑土耕地補償資金和土壤保護基金,將黑土耕地保護納入財政轉移支付。在工程項目政策安排中應充分體現專門針對『黑土地保護』的深松整地、免耕機械購置、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保護性耕作、有機肥生產等補貼政策,使糧補與地補並行,在政策上充分體現『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建議二:及早制定《東北黑土資源保護條例》。

  對黑土資源保護的范圍、標准、規制、責任、獎罰等做出明確規定。尤其突出強調在東北黑土退化嚴重的區域,坡耕地必須采取水土保持的措施耕種等規定。

  建議三:規劃打造『東北黑土區』國家級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

  加快落實國務院發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優先選擇東北黑土區耕地土壤與農產品協同監測與評價試點,突出對優質黑土資源生產出的有機農產品類別劃定與支持,尤其在有機品牌授予、基地建設、科技扶持、保護激勵等方面給予支持,擴大『東北黑土區』農產品綠色有機生態的品牌效應,引領市場優質優價。

  建議四:組建東北黑土區保護利用工程中心。

  集中科研力量,專門負責東北黑土質量保護和開發利用。開展黑土區地表水土流失過程、侵蝕機制與調控等重大基礎研究,研發退化黑土生態修復技術等共性關鍵技術,建立黑土資源保育與可持續利用以及生態產品開發模式與示范。對黑土定期開展監測和調查,適時提出保護建議。同時,支持東北黑土區當地政府積極開展黑土農業資源、環境監測與承載力預警系統網絡化監測研究。

責任編輯:彭佳麗

【專題】2017全國兩會

【兩會動新聞】2017年全國兩會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