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3月5日訊 『音樂之都』、『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沒錯,你看到的這幾個美麗的名字都是哈爾濱的別稱。
1903年7月,中東鐵路全線通車,哈爾濱作為這條鐵路交匯點上的鐵路中樞,迅速從一個偏僻漁村發展成比肩上海、天津的國際化大都市。鐵路的興建與發展,不僅造就了這座具有異域風情的美麗城市,也記錄了城市的百年鐵路發展史。鐵路的建設帶動了城市的發展,哈爾濱至今隨處可見鐵路穿越的痕跡,很多建築及其背後故事也與鐵路有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非哈爾濱鐵路博物館莫屬。據哈爾濱鐵路博物館館長姜貴波介紹,該館集陳列、展示、收藏於一體,館內搜尋、征集的各類文物展品達400餘種3000餘件,展品陳設背後裝滿了生動感人的故事。
【講臺】
重大歷史時刻的『親歷者』
為了解哈鐵博物館藏品背後的故事,記者采訪了前哈爾濱鐵路工務段主任、哈爾濱文史館館員王寶濱。據王寶濱介紹,館藏的一個看似不起眼而且有些老舊的講臺,卻是見證中長鐵路移交中國這一重大歷史時刻的『親歷者』,當時周恩來就是在這個講臺前發表講話。
1952年12月31日13時,中長鐵路移交議定書簽訂和慶祝大會在哈爾濱中長鐵路文化館劇場(現哈鐵博物館)隆重舉行,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的周恩來出席大會。
這一天,令中國人民揚眉吐氣,並載入新中國輝煌的史冊。在雷鳴般的掌聲中,周恩來走向講臺講話。時代的列車向前飛奔,中長鐵路移交儀式已過去了60多年。然而,當年周恩來出席移交儀式那激動人心的一幕,卻定格在人民永恆的記憶中……
【塑像】
再現與鐵路結緣的歷史名人
在中東鐵路歷史名人展區,有呂正操將軍等多位與鐵路結緣的名人塑像。
呂正操1946年—1949年曾擔任東北鐵路總局局長兼政委。王寶濱向記者講述了70多年前的夏天,呂正操曾遭土匪襲擊的驚險一幕。
王寶濱從當年呂正操的警衛員任賀新處了解到,1946年8月,呂正操將軍由哈爾濱去齊齊哈爾西滿軍區交待工作。他們乘坐輕油車(鐵路上行駛的小型車輛)由哈爾濱站出發,行至濱洲線江北15公裡處(現呼蘭區於金店屯附近),突然從鐵路兩旁茂密的高粱地裡躥出一伙土匪,衝著輕油車瘋狂射擊,企圖殺害呂正操將軍及隨車人員。稠密的子彈穿透車體、擊碎車窗玻璃,其中一顆子彈將輕油車油箱打漏,輕油車被迫停車。警衛班長焦士魁、警衛員傅景春等戰士奮勇還擊,打退了土匪的數次衝鋒。為轉移敵人的目標,焦士魁帶領兩名戰士跳下輕油車,鑽進鐵路旁的高粱地,部分土匪隨即追擊。車上的傅景春等戰士繼續向土匪射擊、投彈,打得土匪不敢靠前。輕油車司機楊師傅排除故障後,開足馬力駛向對青山車站。輕油車脫險接近對青山站時,呂正操猛然發現傅景春一動不動地趴在椅背上,上前翻動他時,發現傅景春已經中彈犧牲。呂正操將軍一直懷念傅景春烈士,他在1987年撰寫的《呂正操回憶錄》一書中,對傅景春烈士寄予無限哀思……
任東北鐵路總局局長兼政委期間,呂正操經常下車間、上機車,看望工人師傅。一個冬日,他來到機修車間,見一位腿上綁著麻袋片的老工人正在修車,問有何困難,老工人說:『吃不飽,乾活沒力氣。』當時因戰亂,只能以每人每月100斤高粱米抵薪。呂正操聽後心裡很不是滋味。他心裡清楚,當時糧食對於前線來說,實在太珍貴了,但還是馬上驅車趕回,向上級領導請求給鐵路工人增加糧食,最終,鐵路工人的高粱米每人每月增至250斤。
【廣告塔】
像『消息樹』一樣矗立在車站街頭
館內的『百年老火車站候車室』展廳內,有一個像郵筒一樣的物件,上面還橫七豎八地貼著一些廣告單。同樣的物件在館藏的一張,上世紀30年代哈站站前的老照片中也有出現。
王寶濱告訴記者,這種『廣告塔』在昔日的哈爾濱街頭十分常見,直到1970年前後纔退出歷史舞臺。一次,他與朋友小聚談起此物時,一位朋友說,老哈爾濱街頭的『廣告塔』冬天是可以點火的,因為哈爾濱的冬天非常冷,貼廣告的人手被凍僵,可在上面暖手。『我對昔日哈爾濱街頭的「廣告塔」並不陌生,但對冬天點火取暖之說,卻從未聽說。我生於1954年,在童年的記憶裡,家附近的鐵路局門前、博物館廣場都有這種「廣告塔」。印象最深的是博物館廣場那處,那時,我家住在西大直街鐵路局與博物館之間,跟媽媽去秋林買東西,來回都要路過「廣告塔」,記憶中高約2米,直徑約1.2米,通體刷淺黃色石灰水。上面的廣告一層壓一層,像消息樹似的。』王寶濱說。他那時很淘氣,由於走得快,每次去秋林時,我都會把母親落在後面很遠,母親怕我被車撞到,就大聲喊著,讓等等她。『於是,路過「廣告塔」時,我總愛圍著轉幾圈,等母親趕上來時再走。』
【老照片】
帶你品味『貝殼式』露天舞臺的曼妙
哈鐵博物館內展出了很多珍貴的老照片,如『活化石』般帶著參觀者穿越了哈鐵百年,品味著當年的種種……其中一張『貝殼式』露天舞臺的老照片,讓記者眼前一亮,雖然是張黑白照片,其獨特的巨型貝殼建築仍能體現出它與眾不同的高貴氣質。『貝殼式』露天舞臺是一座中東鐵路時期建築,位於場內南側,通體潔白,恰一片張開的巨型貝殼。舞臺寬約25米,圓弧頂部高約10米。
『50多年前,我常去那裡玩耍,看文藝演出、露天電影。晚上有演出時,「貝殼式」露天舞臺上面的一圈裝飾燈就會被全部點亮,舞臺宛如一彎新月,照亮周邊的夜空,高貴清雅。』王寶濱說,『那時,我常和小伙伴們坐在臺上看電影。舞臺很寬敞,而且是地板,坐在上面很舒服。有時人多坐不下,還坐到銀幕後面。從銀幕後面看電影,影片中的人物都變成了左撇子;加之距離銀幕和音箱太近,亮光刺眼,雙耳被震得發麻。電影票5分錢一張,上面還印有「遇雨作廢」字樣。』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是1961年第一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演出的主會場,10場演出中,有9場在此進行,其中包括閉幕式演出。1972年,為迎接全國籃球甲級賽,在露天劇場址建起一座鐵木結構的大型燈光球場,後來,又在燈光球場址建起體育館和游泳館,『貝殼式』露天舞臺被拆除。
【小貼士】
哈爾濱鐵路博物館免費參觀開館時間:周二-周六上午9:00-11: 00;下午14:00-16:00。(周四下午、周日、周一閉館。)地址:南崗區西大直街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