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北京3月6日訊(記者 王春穎)當前,全國總體上已進入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中央和各級政府也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的發展,並在農業發展上取得了許多重大成效。全國人大代表那輝結合所在地安達市的實際,建議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建設百萬畝旱田改水田工程,希望通過這一舉措,切實調整好產業結構,並有效地促進農民增收。

全國人大代表那輝。
『安達市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多年來都是全國重點商品糧基地,是農業增產潛力、商品率高的農業綜合開發重點區域之一,但由於安達市農業多為旱田,主要以玉米為主,種植經濟作物比較單一,加之地處半乾旱地區,年均降水較少,農業生產受天氣影響較大,』那輝說,為此,安達市委、市政府針對多年來制約農業的發展瓶頸,抓住國家、省市對農業發展提出的戰略構想,適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業產業效益和農民收入,提出了建設百萬畝旱改水工程的措施和目標。
據那輝代表介紹,百萬畝旱改水工程計劃總投資26億元,主要建設引水工程、蓄水工程、排水工程、田間配套工程等工程,力爭利用國家『十三五』規劃、『十四五』規劃的10年時間,全面完成100萬畝水田工程建設(安達耕地203萬畝)。目前,安達市正在實施東湖乾渠整治等前期配套工程,農田給排水渠道也已經完成規劃。這項工程的灌區建成後,據估計,通過實施旱改水工程,農民相比種植玉米,種一畝水田可增收1000多元。同時,在夏季降水過多,還能有效緩解部分地區內澇。
『安達市正在謀劃實施的百萬畝旱田改水田工程,對於推動安達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夯實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民增收,進而實現地方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那輝代表說,由於工程耗資巨大,單純靠地方來完成,存在許多困難,希望國家給予政策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