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3月8日訊 『我熱愛這種渾然天成的泥濘……泥濘誕生了跋涉者,它給忍辱負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給苦難者以和平和勇氣。』
這個片段出自散文《泥濘》。就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一檔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中,由幾位高材生『村官』選讀了這篇文章,反響熱烈。
消息不脛而走,這件事很快傳到遲子建那裡,因為《泥濘》出自於她的筆下。
『《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見字如面》、《朗讀者》等文化類綜藝節目被大家喜歡是件好事情,說明在我國還有很多對文學感興趣的人。』遲子建快人快語,『這個世界上多一些讀書聲,總比到處都是錢幣的叮當聲有意義得多。』她對記者說,希望這些文化類綜藝節目能堅持下去,同時建議節目除了要保持特有的品位之外,所選取的作品也要具有永恆性的經典價值,堅持打造真正的品牌。
關注遲子建,源於她是我省全國政協委員。喜歡遲子建,源於她的一篇榮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的精美長篇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敬重遲子建,源於她是當代中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家,更是一個美麗、細膩、溫暖的人。
遲子建的文字裡,講述的都是平常日子裡的酸甜苦辣。作為一名黑土地培育的優秀女作家,遲子建對家鄉有著特殊的感情,她用豐沛的情感和朴素的思想擁抱生活,也把這種情感與思想融入到政協委員的責任和提案中去。采訪中,遲子建對記者說,她在今年全國政協會議小組討論時提出,黑龍江雖地處邊疆,經濟社會發展同發達地區相比略遜一籌,但文化領域的發展程度卻相反,文學、藝術、文化不是在黃金中生長的,而是發源壯大於泥土當中。『我省恰恰擁有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我相信,龍江文化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