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媒體刊發了《心疼女兒要挨打,貓爸斧殺虎媽》一稿,報道了一起因家教理念不同引發的刑事案件。
文章刊出後,馬上引起廣大讀者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多家網站轉載。
微友留言深表惋惜
父母三觀要正,不可『唯分數論』
針對此案的發生,多數微友深表惋惜,同時也發表了中肯的意見。
網友秋風說,望女成鳳與希望女兒有個快樂的童年,父母雙方都沒有錯,錯的是他們雙方不能互相理解,沒有達成共識,把對孩子的教育演變成父母角力的戰場,真是可悲可嘆!
網友莫真星說,個人覺得好孩子不是教出來的,是家庭氣氛熏陶出來的,所以家長也要不斷提高,任重道遠。
大多數家長都對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如此坍塌而惋惜,這也給他們敲響了警鍾,無論做什麼事,夫妻之間都要事先達成一致,互相支持,而不是互相拆臺。教育不是只教會孩子學習,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做人。父母要不斷提昇自己,不要唯分數論,在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給孩子正確的引導,讓他們擁有健康的體魂、陽光的心態。其實,孩子未來的出路很多,家長們又何必逼著孩子去走上大學那座『獨木橋』呢?
微友吐槽相似經歷
丈夫打罵兒子,妻子要離婚
微友丁先生添加了記者微信後,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丁先生的兒子剛上小學時,一遇到不會的作業題就哭。開始,丁先生告訴他,遇到不會的題時,不要著急,要慢慢想,想想老師有沒有講過類似的問題,再試著解答或者可以問家長、老師或同學。孩子答應了。可是,再遇到難題時,孩子依然哭泣不止。丁先生不淡定了,大聲向兒子吼叫,制止了兒子的哭聲,然後再給他講題。在兒子的抽抽答答中,丁先生講完了題,問他是否聽懂了,他說聽懂了。可是,下次遇到這樣的題時,他還是不會做。
就這樣周而復始地惡性循環,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還經常以沈默、拖拉挑戰父親的底線。丁先生快被兒子氣瘋了,甚至控制不住地抽出腰間的皮帶毆打兒子。打過幾次,孩子被打習慣了,可學習上依然拖拉、應付,父子之間再也不能心平氣和地交流。
父子倆這種緊張狀態,讓丁先生的愛人方女士著急發愁,她嘗試著跟兒子講道理,可孩子根本聽不進去,卻執拗地按照自己錯誤的方式去學習。
說服不了丈夫,又管不了兒子,方女士曾經好幾次動過離婚的念頭。但是,兒子一聽說父母要離婚,就嚷著要跳樓。現在,夫妻倆再不敢提離婚的事了,一家人只能苦苦地煎熬。
知性母親分享教子經驗
在聊書中與孩子一起成長
微友小西通過添加記者微信加入『大慶日報探討家教』微信群,她是一個四年級男孩的媽媽。她的兒子凡凡各方面都非常優秀,成績始終排在年級前五。小西在群裡分享了自己的教子經驗。
身為雜志社編輯的小西認為,聊書能讓孩子對一本書進行『真性閱讀』,讓他通過真正讀懂一本書來成長。
凡凡上小學二年級時,母子倆開始了親子閱讀。小西白天將書裝在包裡,抽空閱讀完畢,每天20時30分,凡凡寫完作業後,母子倆開始閱讀課外書籍。睡覺前,母子倆會抽十分鍾來交流今天看的內容,卻也不局限於書的內容。
上三年級時,凡凡自己在淘寶上買了一本叫《如果世上不再有貓》的書,母子倆開始一起讀,大約花了一周時間讀完整本小說,也因為這本書,交流了六七次。
讀完書,凡凡說:『原來許多情感都是和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物品聯系在一起的。因為主人公身邊的物品逐漸消失,所以相對的那些記憶也將消失,雖然他通過魔法讓這些物品消失了,可是如果全部消失了,那些親情的記憶也消失了,他和死了也差不多。』
對於兒子這句話,小西表示贊賞,感覺他說出了書的作者想表達的東西,也加入了自己的思考。
小西認為,聊書是她和兒子的日常,這個閱讀方式,不僅讓兒子盡量去認真讀完每一本書,而且也讓母子之間實現了良好的交流——關於世界觀人生觀,關於愛。
教育專家給出建議
合格父母需要不斷學習
從這些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家長的參與,但是如何參與,卻是一門學問。
大慶市教科所所長李靜波也通過添加記者微信進入了『大慶日報探討家教』微信群。李靜波認為,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考出好成績上好大學,而是讓孩子擁有幸福成功的人生,讓孩子成為有價值的人。這就需要家長給孩子提供全面的優質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決定孩子之間差異的最關鍵的因素,優質的家庭教育來自於優秀的父母。
孩子出了問題,根源都在父母。要想徹底解決孩子的問題,父母就要從自身尋找原因。這是一套很復雜的理論,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清楚,希望真正想解決問題的父母,去找專業人士把脈,對癥治療。要做一個合格的父親或母親,就要不斷地學習,提昇自己,為陪伴孩子成長打出『提前量』。
家庭教育是個大話題,希望微友繼續添加記者微信ccs030502加入『大慶日報探討家教』微信群,講述自己的家教故事,大慶日報也會繼續邀請教育專家為您私人訂制適合您的家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