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8日訊(記者王春穎 莊園)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大興安嶺高度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不斷推動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群眾文化活動精彩紛呈,文藝創作精品疊出,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新態勢。
岩畫考古取得重大突破
大興安嶺地區始終堅持文化產業要立足打造北文化和大鮮卑文化的主線,深入挖掘民俗、鐵道兵、與俄羅斯歷史關系等地域特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岩畫、古驛站、龍首洞、舊石器遺址和雅克薩古戰場等歷史文化資源,集中打造大興安嶺地域文化品牌。
2016年,大興安嶺在呼中舉辦了大興安嶺岩畫與北山洞遺址考古成果研討會,首次在大興安嶺確定了新石器岩畫遺存,填補了全國相關領域研究空白。值得一提的是,在呼中區碧水鎮龍首洞清理發掘出鮮卑時期至舊石器時代文化層十層,出土了近2000件玉器、骨器、石器、陶器及14處古人類用火遺跡,其中玉器、骨器、點狀疊加紋飾陶片均為黑龍江上游首次發現,填補了黑龍江流域乃至大興安嶺相關歷史缺環,對確立整個東北亞文化編年起到決定性作用。
目前,大興安嶺岩畫已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重點考古項目;大興安嶺岩畫與環太平洋岩畫帶研究被列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大興安嶺岩畫斷代研究在印度國際岩畫會議上做專題發言並引起國際岩畫學術界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2016年,大興安嶺積極推進鄂倫春民族民俗品牌建設再創新成果,出自大興安嶺的鄂倫春樺樹皮手工藝品等先後榮獲第十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1項銅獎和2項優秀獎,榮獲第五十屆全國工藝品交易會2項銀獎、1項銅獎和2項優秀獎的佳績。
在第四屆新博會和第二十七屆哈洽會文化產業展上,大興安嶺展出的樺樹皮山水畫、羽毛畫、靈芝畫等50多個品類、近300件作品,憑借大興安嶺地區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森林文化氣息而備受關注。
文學創作成就輝煌
弘揚傳統民族文化,展示鄉土文化魅力。大興安嶺推出的大量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優秀作品,匯聚了地域文化風采,多篇文學作品在國家級、省級評比中獲獎。2016年共出版了散文集2部,小說集1部,現代評書1部。關於詩歌的訪談錄,先後在安徽《詩歌月刊》、《山西文學》等發表,報刊發表詩歌、史料百餘篇。在《詩刊》、《散文》、《飛天》等主流刊物發表小說、詩歌、散文等作品50餘篇(首)。大興安嶺地區作協會員在《大興安嶺日報》、《北極光》發表作品170餘篇(首)。組織專人對宋小濂《北徼紀游》和袁大化《漠礦錄》進行翻譯、注釋和解讀,對還原大興安嶺近代歷史原貌具有重要意義。
藝術事業欣欣向榮
立足打造精品,大興安嶺以漠河本土鄂倫春、鄂溫克、俄羅斯等少數民族文化為特色,量身打造了大型音舞詩畫節目《意象漠河》,整臺節目以《神秘之光》、《希望之光》和《吉祥之光》三個篇章為主線,通過胭脂溝傳說、林業工人開發建設大興安嶺和生態建設等內容,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了漠河波瀾壯闊的發展歷史,《意象·漠河》共進行商業性演出97場次。
大興安嶺開展的《林業優秀歌曲》征集活動,經中國林業音樂家協會理事會邀請,全國著名的詞曲作家組成的專家評委團現場評議,最終30件作品分別榮獲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獲獎作品已制成MV並在全國進行推廣和傳唱。
在第二屆全省農民文化節上,大興安嶺參演的反映林區風土人情、地域特色及林區人民精神風貌的節目,受到了在場專家和群眾一致好評,獲得了優秀組織獎。
去年10月,中央國家機關在北京展覽館劇場舉辦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慶祝建黨95周年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乾部職工文藝匯演,大興安嶺編演的《大開發的腳步--挺進高寒》節目代表國家林業局參加了此次演出。林業主題節目能登臺演出,向中央國家機關領導和乾部職工匯報,這對國家林業局來說還是第一次,對大興安嶺文藝工作者來說,更是一項殊榮。
體育事業實現歷史性突破
大興安嶺積極推進文體中心和滑雪場免費和低收費工作,增強了游客的參與性和娛樂性。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號召,增加冰雪活動的趣味性和大眾性,2016年11月初,大興安嶺地區『賞冰樂雪』大眾初冬滑雪競技賽在映山紅滑雪場開賽,為打造『中國-大興安嶺滑雪勝地』品牌和塑造黑龍江省『冰雪酷省』形象增添了亮點。
2016年7月,大興安嶺成功主辦了首屆『龍江銀行杯』穿越大小興安嶺健康親子行國際徒步大會加格達奇站比賽,來自俄羅斯和中國的戶外運動愛好者,經過9公裡的徒步,成功穿越加格達奇百泉谷天臺山旅游風景區,這次活動進一步促進黑龍江體育旅游產業的創新融合。同月,黑龍江·大興安嶺首屆塔河『超越百歲健杯』森林公路自行車挑戰賽開幕式在塔河縣開庫康鄉黑龍江畔的黑龍廣場上隆重舉行。來自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等地的209名國內選手和13名俄羅斯選手參賽,開創了大興安嶺舉辦大型自行車比賽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