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我省全國人大代表熱議冰雪產業發展 將『一季』冰雪做出『四季』文章
2017-03-09 10:29:1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新英 閆紫謙 薛立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3月9日訊 冰天雪地是龍江的金字招牌,是我省特有的發展優勢。兩會期間,我省全國人大代表熱議龍江冰雪產業發展話題,就如何把『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把『冷資源』變為『熱經濟』,攪熱龍江冰雪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依托生態資源挖掘冰雪產業發展內生動力

  我省冬季長,雪量大,降雪期長達120天,是全國冰雪資源最密集的省份。『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發展冰雪經濟,有資源稟賦和獨特優勢。冰雪經濟作為融合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體育、冰雪教育、冰雪裝備制造等多種產業的現代服務業,成為我省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冰雪旅游是冰雪經濟的核心產業,也是融合其他冰雪產業的重要載體。

  全國人大代表高環表示,『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讓龍江人對資源觀有了更深的認識,它強調的不是靠山吃山、一味地消耗自然資源,也不是貧守青山綠水、抱著『金飯碗』討飯,對我們來說,冰雪和寒冷也是一種資源。在我省的林區,過去常講,制約林業資源型城市發展有四大矛盾(資源性、體制性、結構性、社會性),其實還有第五大矛盾,就是季節性矛盾。冬天不乾活,一年閑半年。其實冬季作業是龍江人特有的優勢。林區職工有這方面的『強項』,過去林業工人用油鋸伐木頭,現在用油鋸雕冰塑雪,找到了昔日冬季大生產的感覺。有的職工寫了一副對聯,『昔日砍木頭越砍越窮,今朝堆雪人越堆越富』。

  以冰雪教育為推動點燃冰雪運動熱情

  發展冰雪教育是做大做強冰雪經濟的重要基礎,冰雪教育可以吸引更多的家庭參加到冰雪運動中,在增強學生體魄,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進取精神的同時,更為繼續打造龍江冰雪運動大省、強省夯實基礎助力。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張亞英建議,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把冰雪運動列入中小學課程設置和考試體系。她說,過去一到冬天,由於氣候寒冷,學生室外活動時間變少,再加上片面追求昇學率,學校以文化課代替體育課現象比較普遍。去年,牡丹江教育系統率先在全省將冰雪運動列入中考成績,去年中考總分值860分,體育80分,冰雪運動作為選考項目佔20分,今年冰雪運動作為選考項目佔30分,2018年將速度滑冰作為必考項佔30分,倒逼學校學生重視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本著『校校有冰場、人人會滑冰』的原則,牡丹江要求有場地條件的中小學校必須為學生澆築冰場、在校學生基本掌握滑冰技能。2016年市區上冰學生達到4.8萬人,佔學生總數的95%。據了解,牡丹江市還大力推進全市『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學校深挖冰雪特色,按照不同年齡學生特點,組織學生積極開展速度滑冰、抽冰?、冰球、冰壺等活動。

  張亞英建議,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把冰雪運動列入中小學課程設置和考試體系,對學校的冰雪活動課程設置、學生全面成長、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資源開發等方面進行常態化的監督檢查,學校不得削減、擠佔學生冰雪活動時間,開展好普及性的校內滑冰、冰壺、雪地足球等冰雪體育活動,適當增加冰雪運動考試分值。加大資金投入,對冰場澆築和維護、器材配置、人員管理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解決學校後顧之懮。同時,可以讓冰雪退役運動員等高端體育人纔加入到冰雪教育中,提高冰雪教育水平,推動冰雪教育發展,為冰雪產業發展積蓄力量。

  以文化符號為引擎打造『互聯網+』冰雪新業態

  冰雪產業發展要靠文化提昇內涵,冰雪文化既是發展冰雪經濟的精神要素,又為冰雪旅游營造氛圍。冰雪產業的本質是文化消遣、文化消費和文化享受,注入文化和時尚元素,冰雪產業發展纔會更有魅力、更有前景、更有潛力。王麗梅代表認為,一二三產業已經沒有明顯的邊界,需要各產業融合發展。應做好冰天雪地+原創+創意+藝術+科技+生活……,打造互聯網+冰雪產業的新業態。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2017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