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3月10日訊 記者今天從省民政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日民政部發文確認哈爾濱市南崗區圓滿完成各項實驗任務,成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排頭兵。自2012年啟動『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工作以來,目前,哈市道裡區作為第一批試點,哈市南崗區作為第二批試點,已經完成各項實驗任務。作為第三批試點的齊齊哈爾龍沙區和牡丹江西安區正在實驗當中。我省還在全國率先嘗試將黑龍江出土的世界唯一金上京『銅坐龍』形象,設計成實驗區宣傳『背景標志』。下一步,我省將鼓勵更多城市、城區加入實驗區行列。
哈市南崗區:『網絡養老院』推50餘項服務
南崗區以『家樂會、新故鄉』品牌為載體,實驗探索社區各類人群參與社區建設的途徑和機制。南崗區通過采取新建、置換、購買、配建、租賃等方式,建成千米中心社區17個,分布在14個街道辦事處。在社區管理自治化上,該區社區居民委員會經居民直選產生,社區其他組織經民主選舉產生,社區居民(成員)代表會議和議事協商會議定期召開,涉及社區發展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務,提交社區居民(成員)代表會議討論決定。
搭建為老、為小、為殘、為困和為滿足全體居民不同需求的服務平臺,推廣『愛心超市』『社區便利店』『網絡養老院』『圖書易站』『雷鋒維修站』等特色便民服務。
在南崗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近20%,其中約有九成老人選擇居家養老。為此,南崗區試點建立了哈市首家專門『服務百姓』的社團組織——『家樂惠』服務平臺,打造『網絡養老院』,為老人提供50餘項人性化服務。平臺設有『一鍵通』智慧套餐服務。
記者在宣信社區內看到『一鍵通』分為四項服務:WC鍵(黃色),主要安置在老人家中衛生間燈開關旁,老人上廁所前按一下,出廁所後按一下;120鍵(紅色),與『120』急救中心聯網,老人按一下此鍵,『120』平臺會自動顯示出求助老人的個人信息、家庭地址、聯系人等;親人(綠色),設置兩部老人的親人電話號碼,老人需要求助時一按,親人就會收到短信提示。
家住革新街道辦事處的張大娘老家在七臺河,幾年前跟隨兒女來到哈爾濱生活,平時一個人獨居,去年她加入了『網絡養老院』。不久前的一個晚上,張大娘突發腦梗,情急之下,她按下了家中呼叫器的『緊急呼叫』鍵,電話隨即自動接通了張大娘所在社區的工作人員。社區乾部立刻聯系醫院,使老人轉危為安。
哈市道裡區:繳費醫療助老不出社區
投入6.8億元,建成千米以上中心社區30處,實現每個街道有一處或多處中心社區,打造了15分鍾社區生活服務圈,覆蓋家政、餐飲、醫療、救助、計生、流動人口服務等,實現了文化、醫療、助老、繳費等服務不出社區。以『社區居民議事廳』為平臺,開辦『和事佬』調解站、『四老論壇』,將居民的急、難、熱問題提交議事廳討論協商,引導居民主動參與社區事務。建立由社區黨委、居委會、物業、業主委員會、共建單位和社會組織組成的『六方會議』,對社區事務共商共決。
日前,記者來到兆麟社區,春寒料峭,絲絲寒意並沒有影響居民黃大爺到社區鍛煉休閑的熱情,吃過午飯,他來到活動室內,先是在健身中心的跑步機上跑了一會兒,然後又和一幫老鄰居在棋牌室裡玩起了撲克。他告訴記者,哈爾濱有半年都是冬天,天冷沒法出去活動,自從社區建起了千米社區,從家步行到這裡也就10多分鍾,非常方便,而且活動內容也特別多。
齊市龍沙區:開通為民服務e網通平臺
以智慧社區建設為抓手,圍繞創業人群、外來務工人員、老年人群體等重點人群,打造社區建設360體系(即三個夢想,助民實現創業夢、安居夢和樂享夢。6即智慧社區、摯孝社區、治尚社區、秩序社區、眾善社區和直聯社區。0即零距離服務。),開通為民服務e網通平臺。打造『互聯網+大養老』智慧生態鏈,為政府購買服務群體提供6大類65項服務外包和智慧養老服務。開通了服務熱線、完成了全區5萬名老人的數據庫建設。
牡市西安區:試點社區公共服務管理中心
成立5個街道辦事處黨政辦公室和公共服務管理中心,建立『一站式』服務大廳,以『菜單』形式直接為社區居民辦理就業服務、社會保障、社會救助、法律服務、醫療衛生、計劃生育等公共服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