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文化元素攪熱『老道外』
2017-03-10 10:30:3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3月10日訊 作為全世界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群落,具有百年歷史積淀的老道外·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承載著哈爾濱開埠以來的歷史記憶。近日,記者來到老街,映入眼簾的是恢弘精致的中西合璧式建築群,巧奪天工的漆畫、核雕等民間手工藝品和原汁原味的民間藝術表演……無處不在的文化氛圍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紛至沓來。

  『老街泥匠工作室』裡人氣旺。工作室櫥櫃內擺滿了手藝人楊富長創作的各式紫砂茶具。河南游客張先生正目不轉睛地欣賞著一把壺蓋為東北虎造型的紫砂壺。『沒想到老街不僅建築美,還能選購到如此高超的手工藝品。』他說,除了茶具之外,這裡的核雕,他也很喜歡。56歲的楊富長告訴記者,他十幾歲的時候開始做核雕。11年前,開始鑽研紫砂,並在杯與壺上融入老街景觀、灶臺、冰花等極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在老街開工作室3年,非常看中這裡的文化氛圍,我自己又是從小生活在道外,對老道外有著濃厚的情結。』他說。

  跟隨游客的腳步,記者又走進了老街上一家漆畫工作室。五花山、白樺林、冰雪景觀、戲劇臉譜……滿牆的漆畫作品,不時有游客進來靜靜欣賞。以天然大漆為主要材料的繪畫,融入了蛋殼、貝殼等材料,制作的過程漫長繁瑣,短則1個多月,長則數月。領軍人夏立軍創作的這些漆畫作品,廣受游客歡迎。就在不久前,他還榮獲了『哈爾濱大工匠』光榮稱號。『這裡的文化氛圍深深感染了我,我發現只有到了這兒,心纔靜下來。不把手藝當作賺錢工具,希望能用這樣一種藝術載體表達老道外的匠人精神。』他說。

  文化氛圍無處不在。民間藝術展覽館內,由民間手工藝人制作的包括布老虎、樺樹皮畫、皮影在內的數十種琳琅滿目的手工藝品讓游客愛不釋手;主題院落式酒店會華宮內,從大廳到房間,通過場景視覺、文物展覽等多種方式,講述了老道外1896年至1930年的商業變遷,令游客充分感受到了老道外作為哈爾濱開埠地的獨特魅力;『星熠社』裡正在上演相聲等各種曲藝節目,現場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百年老字號美食一條街上,『范記永』裡的游客一邊品嘗美食一邊聽服務員講述哈爾濱悠久的飲食文化……融合了建築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飲食文化等多種文化元素的老街,正煥發著勃勃生機。據負責運營老街的哈爾濱好民居資產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蓋壯介紹,中華巴洛克項目分三期進行改造,改造面積合計約42萬平方米,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舊有建築、歷史風貌建築進行修復性改造。一二期的改造面積19.8萬平方米,保護修繕了歷史建築74棟、恢復傳統院落12座、復原3條特色百年老街和3個百年胡同。2013年5月,由一二期共同組成的老街正式開街。『招商時在總體定位上突出哈爾濱歷史文化名街區品牌,注重引進能承載多元素特色文化的商家進來。游客到訪量也增多了,從今年春節開始至二月二春龍節期間,接待了20萬名游客,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成左右。』他說。

  『文化是一種根基,是最長久的吸引力。老街的發展一定要有本土文化特色,用文化留住游客,纔能重現老街昔日的繁華。』哈爾濱市道外區區委書記馬旦曰介紹,今年,道外區將加快推進老道外·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三期開發建設,並准備申報國家4A級旅游景區。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