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稀罕事兒
搜 索
非洲小伙要用中醫治病 迷戀中醫的"歪果仁"冰城學醫記
2017-03-12 08:37:00 來源:生活報  作者:薛宏莉 丁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三八節那天,一篇名為《俄堅強媽媽跨國求醫救女冰城三姐妹危難中伸援手》的文章,感動了很多冰城人。這位24歲的單親媽媽遠赴冰城求醫,采用的治療手段之一就是中醫針灸。

  中醫在國外認可度的不斷提昇,據說一位俄羅斯女星每年都要到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進行一次中醫調養。而且,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到中國學習中醫。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招收來華留學生至今,已培養了5000多名『國際人纔』。中醫文化傳播,深入到了日、英、美、法、俄等30多個國家。

  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背景,這些漂洋過海學中醫的『歪果仁』,在中醫文化中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走,隨記者的采訪,去看一看他們的故事吧!

  莫桑比克留學生安德雷:

  援非醫生讓他愛上中醫

  曾糾結咋給黑人看臉診病

  還記得去年裡約奧運會上,游泳名將菲爾普斯那一身火罐印嗎?

  如今,26歲的莫桑比克小伙兒安德雷正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二院的推拿科病房裡,為患者制造這種『神秘的紫色圓形圖案』。

  安德雷是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的本科留學生。他在中國學了一年漢語、五年中醫,目前正在臨床實習。他不僅通曉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漢語,還有紮實的中醫理論基礎,針灸、推拿、康復治療等也樣樣學得有模有樣。

  安德雷第一次接觸『中醫』這個詞匯,是在他的祖國莫桑比克。他說,雖然那裡的醫療條件不是很好,可很多中國援非醫生的前往,讓不少當地人知道了中醫。『聽說十幾年前,在我們那的首都醫院,就有中國醫生使用針灸、推拿等方法治病,大家都覺得很神奇。』於是,帶著這種『朦朧式』的向往,他來到了哈爾濱求學,並選擇了針推專業。

  中醫的博大精深,讓安德雷十分著迷。尤其是眼下實習的康復科,更是被他認准就是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安德雷說,在莫桑比克,他的阿姨已經癱瘓20年了,他特別希望能把中醫的康復技術帶回國,治療像他阿姨那樣患病的人。說起學中醫的感受,安德雷坦言:真的很難。讓他最糾結的是,中醫講究望聞問切,甚至可以通過臉色,如面青、面赤、面黃等來辨癥,『可像我們黑人,怎麼看臉診病?』好在系統學習中醫理論的他,更知道『望』和『看臉』只是眾多辨癥手段裡的一點點。

  塔吉克斯坦留學生李恪:

  想傳播中醫的食療養生

 『夏天少吃肉、冬天吃火鍋』

  捏住針柄,輕輕捻搓幾下,繼而放開手指,一根根閃著寒光的銀針穩穩地刺在皮膚上……在授課老師的指導下,25歲的塔吉克斯坦留學生李恪小心翼翼地給自己紮了一針,體會針灸刺激穴位後的感覺。李恪是他給自己起的中文名,這位操著一口流利漢語的小伙子,2010年來到中國,在新疆學習了一年半的漢語,之後來到哈爾濱,成了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的一名本科留學生。

  『最初到中國,只是想學漢語、了解中國,後來接觸到了中醫,便萌生了學習的興趣。』李恪說,那時他很納悶,一只手搭在脈搏上,怎麼就能知道患了啥病?幾根小小的銀針紮在皮膚上,竟然能治病?經過5年的系統學習,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不由得一次次感嘆『太神奇了!』

  『太難學了』也是李恪最切身的感觸。『中醫的很多術語都是古漢語,我先要把它們翻譯成現代漢語,再翻譯成英文來理解。可是即使這樣,還是經常出錯。』比如說,中醫裡的消渴癥和現代醫學裡的糖尿病很像。李恪問老師,消渴癥等於糖尿病嗎?老師卻說是也不是,那時李恪一下就蒙了。後來通過老師的講解、自己慢慢體會,纔一點點弄明白。讓李恪犯難的還有經絡和取穴。中醫理論將人體劃分為12條經絡、362個穴位。為了把這些記明白,他沒少下功夫。紮假人、用筆在自己身上『點穴』,這些辦法都用過。有一次,老師講足三裡這個穴位,告訴他『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一橫指,在脛骨前肌上。』這個『寸』他就拿捏不好了。李恪說,自己當時急得差點兒換算成厘米,可每個人的身高體重不同,根本不能如此換算。當然,這些求學經歷現在對於李恪來說,都是小Case。

  李恪最喜歡的是中醫的『預防勝於治療』理論。他說,今年7月他即將完成本科學業,不管是否繼續深造,他都有一個夢想,就是日後把這種『藥食同源』的中醫觀點帶回祖國,幫助那裡因為偏愛肉食而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病人減輕痛苦。四季更迭,李恪也越來越注重養生,比如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三伏天吃點兒清熱食品,夏季少吃肉冬天涮火鍋等。

  法國美女留學生安娜:

  寒假回國給家人針灸按摩

  最想了解『中國咖啡』的神奇

  去看中醫,被一個金發碧眼的外國人診脈是啥感覺?

  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中醫內科門診,26歲的法國姑娘安娜,因為要跟老師臨床實習,一邊聽老師介紹病理,一邊有機會為病患把脈。

  安娜是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專業的留學生。她說,從高中起自己就迷戀中國文化、渴望學習中醫。『第一次聽到「中醫」這個詞,是高中漢語老師說的。在那之前,我對電視上的中國古建築、美食印象很深,所以聽到中醫更是好奇。』於是,大學期間,她一邊選擇學漢語,一邊到自己就讀的中醫國際學院學了3年中醫。『現在,在法國,知道中醫的人越來越多,不但個別的大醫院裡有中醫,還有5所比較有名的中醫學院可以系統學習。』安娜說,促使她到中國讀研,源自英國的實習。『在那裡,我得知黑龍江中醫藥大學與英國倫敦南岸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聯合在英國倫敦創辦了世界首家中醫孔子學院,便通過中醫孔子學院來到了哈爾濱。』

  一部5萬餘字的古醫書《傷寒雜病論》,記述了397條辨癥論治的方法、113個藥方,這就是眼下安娜要通讀並『啃明白』的內容。『比我之前想象得要難!』說起學習體會,安娜坦言,相較於針灸、推拿、把脈,中藥和方劑的學習更難。中醫9000多種藥,300多個古方,都是她日後需要慢慢熟記和了解的。

  為了更好地熟悉中藥、方劑,安娜一有機會就去實地學習;她說,有幾次自己病了,就是用這種看著有點兒像咖啡的中藥治療的;這個寒假回法國,安娜用針灸、按摩等方法緩解了弟弟後背酸痛的癥狀,還教家人體會把脈的感覺……『雖然在法國對中藥的限制和管理還很嚴格,但是學了中醫後我知道,中醫中藥和推拿按摩等特色療法是相輔相成、不能割裂的;中醫、西醫也不是選誰不選誰的問題,很多疾病的治療,尤其是慢性病治療上,在中國都是相互配合的。所以,以後回國我不但要把這種「中國咖啡」的神奇告訴大家,還要把這些理念傳遞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了解中醫。』安娜說。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