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3日訊(記者 楊帆)隨著消費者的權利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市場形勢的變化,近年來,消費投訴一直在發生著變化。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到來之際,黑龍江省法學會消法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王緒坤應邀接受東北網記者專訪,就近幾年的消費投訴變化特點進行了分析。
非現場購物更普遍 維權成本高周期長
『網絡、微信、電視等非現場購物形式的出現,越來越成為人們購物的趨勢和選擇,便捷、及時等優勢讓這一新消費形式不僅受到年輕人的追捧,中老年也加入這一行類。』王緒坤說。
王緒坤認為,非現場購物盡管優勢諸多,但卻存在著消費者維權難、周期長等問題,通過正規交易平臺購物由於有第三方平臺的介入,維權渠道相對比較暢通;但如果消費者通過非正規的網站,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實物與圖片描述不符等情況維權就變得困難,消費者則需要向賣家所在地、平臺所在地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進行投訴,這對消費者來說維權成本增加、周期變長。
預付卡消費增多 商家『跑路』找誰說理
王緒坤說,近年來,預付卡消費投訴頻繁發生,涉及被投訴的商家中老店、新店都不少。2016年5月,哈爾濱市金錢豹自助餐關門,不少消費者辦理的儲值卡十個月都沒退成。浩泰健身、上島咖啡等涉及多行業的預付卡消費投訴案件,都因商家『跑路』使得消費者維權變得無法實現。
『目前,涉及預付卡的投訴主要集中在美容美發、餐飲、健身、攝影、洗車等服務行業,這些行業門檻較低,常常是有個店面、僱個工人就能開門營業,一旦遇到經營不善,老板轉身便可跑路。』王緒坤提醒消費者,需要購買預付卡,不要被商家的折扣宣傳所誘惑;在辦卡前要考察經營者的信譽和經營狀況,注意查看商家實際懸掛的招牌名稱與營業執照上登記名稱是否一致;事先詳細了解卡的使用范圍、有效期限、服務項目、優惠幅度、退款條件等細節,與經營者簽訂買賣合同;辦卡時索要發票,注意保留相關單據憑證,一旦發生爭議,應及時向12315投訴,涉嫌經濟詐騙則可報警。
汽車類消費諮詢投訴舉報數量增長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汽車越來越多的走進尋常百姓家。家用汽車等商品及售後服務類消費近幾年來呈增長趨勢,主要表現為新車存在性能故障,多數涉及轉向機、中控系統、輪胎、大燈、車翼等方面;商家銷售中存在強制交易行為,如購車綁定車輛保險、強制收取金融服務費等;新車銷售中存在不規范行為,如不給消費者提供汽車合格證等違規行為;存在虛假宣傳行為,如宣傳現金購車可以減免費用或分期付款可減免相關手續費用等,而實際購車後並無此項優惠政策。
隨著消費頻次的不斷增加,消費者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工作中,我注意到一些消費者自我學習能力提昇,很多消費者來投訴時就已經對相關的法律法規、格式條款進行了研究,能夠提出合理訴求,這也是近幾年消費市場環境不斷優化的表現。』王緒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