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6日訊 『風裡雪裡,只為把貨送到你手裡。』提起快遞員,多數人想到的就是快遞小哥,這是男人乾得活兒,黝黑的面龐、粗糙的手指,是行業裡的『標配』。靠體力與耐力打拼的行當裡,一個1984年出生的姑娘卻堅持了下來,她叫李丹月,是一名快遞『女漢子』。

李丹月正在分揀快遞。
半年前入行戶外分揀考驗人
采訪李丹月,是在一個星期天的午後,她正和母親清理店外的殘冰。皮膚白?,戴著金色的耳釘,紮著馬尾辮,穿著黑色羽絨服和天藍色牛仔褲,白色的運動鞋擦得乾淨,單看外貌,很難把『女漢子』這個詞匯和她聯系起來,不過,她從事的行業卻讓這個頭銜實至名歸。
半年前,李丹月從朋友手裡接下了一個片區,她和家人剛剛租下了一間門市攬件,屋裡還沒收拾好,貨架上碼放著將要發走的快件。分揀快遞、入戶派件是她每日的必修課。
年前沒找到合適的門市,從總公司把片區的快件拿回來後,她和家人一直在冰天雪地的戶外分揀,那段日子過得十分艱辛。特別是『雙11』物流高峰,一上午就有近300件快遞要送,那時候真是全家總動員,不僅她的母親來幫忙,就連她的舅舅、舅媽也都上陣助力。當時天兒已很冷,凍得不行時,他們就輪班到附近的醫院裡暖暖手,『還是好人多,他們從沒攆過我們。』李丹月感嘆道。
李丹月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7點前來到東八條路的物流園,把轄區的快遞找出來,回到市裡分好快遞就已經9點多了。快遞員幾乎沒有休息日,李丹月每天最少要送二三十件快遞,怕耽誤下午上門收件,她要在下午1點之前把『到貨』送完,忙時根本來不及吃午飯。剛開始的前半個月,累得不想吃飯,就想躺下休息。從生產後就未減重的她,居然在半年時間裡瘦了20斤。李丹月現在已適應了這種工作強度,手能拎、肩能扛,大的行李箱都能送上樓,爬個六樓不在話下。
各樣客戶磨煉了她越來越堅強
每天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被埋怨、被奚落是常事,李丹月說,當快遞員把她的性格磨好了許多,變得更堅強了。
讓人快速成長的是痛苦,李丹月就是在和難纏的客戶『交鋒』中進步的。有一個小區電梯刷卡入內,陌生人不能上樓,她就把一個包裹放在了物業那,本是順理成章的事,且她還通知了對方。可剛到家,她就接到快件主人的電話,質問她為什麼沒送上樓,現在包裹找不到了。『我告訴她包裹放置的位置。不久,對方又打來電話說,保安也幫著翻了,根本沒有。』李丹月正在吃飯,聽了這話,她放下碗筷趕到了那個小區,包裹就在她印象中的位置放著。保安說,確實有位業主下樓,但瞅了一眼,沒有翻找,保安也未幫忙。李丹月再次給那位業主打電話,對方只是說,既然現在她在樓下,那便送上樓吧。
李丹月恍然,對方只是不滿她未上樓送貨,就編造了一個『包裹不見』的謊言。李丹月說,從那之後,她更小心了,放在物業或者其他地點前,一定會和對方反復確認好,即使對方不接電話,還要多打幾個。發件時她也總結出一些經驗,包裝一定小心,只要有口的地方都要封好,不怕浪費膠帶,萬一路途破損,就要賠償。
她說,快遞員一般不想求人,但如果確實無法獨自完成,會希望收件人可以搭把手,收件人認為送貨上門是理所當然,可是當『樓層高』遇見『物品重』時,真的是無能為力。記得她的快遞點收到一輛動感單車,要送到六樓,只有女主人在家。反復溝通後,還是找了朋友幫忙,纔把物品送上了門。
堅信快遞有市場日子更有奔頭
快遞員是份不折不扣的體力活兒,李丹月咋就想起乾快遞了呢?她回答說,大約是看到了行業的希望,雖然辛苦,但能賺錢養家,這樣的日子有奔頭。
李丹月在做快遞前,在實體店賣女裝,這幾年她覺得生意不好乾了,不僅『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還有賠錢的風險,只能重新選擇個靠譜的行業,快遞行業就這樣映入了眼簾。牡丹江市的快遞業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收益不錯。巧的是,李丹月朋友承包的快遞片區想對外轉讓,她立馬接了下來,成了該區域的代理。
小本經營,丹月走的是家庭模式。為了把市場做好,讓更多人找她寄快遞,她恨不得一天多出幾個小時,兒子拜托給孩子的太姥照看,她的媽媽也到店裡幫忙。采訪時,丹月的媽媽一邊把快遞單子整理好,一邊用掃描儀挨張掃描,『要不咋整,她太累了。』
丹月確實很累,丈夫去世後,照顧兒子的責任就落到了她肩上。自從乾快遞了,她只有晚上能陪孩子,她的兒子就提出放假時陪她上班,當孩子看她拽一個裝滿包裹的編織袋太吃力時,就拿出了兩件自己捧著。『路人看見了問咋回事兒,他說:「媽媽太累了,拽不動」。』聽到這樣的回答,李丹月覺得,她的付出是值得的,兒子的懂事,讓她充滿繼續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