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海倫市發展扶貧經濟體 近萬戶貧困戶脫貧在望
2017-03-16 14:08:09 來源:東北網  作者:馬明超 郭長餘 陳顯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6日訊(馬明超 郭長餘 記者 陳顯春)近日,記者從綏化市海倫市獲悉,該市以建立扶貧經濟體的思路,讓有一定生產能力的貧困農戶以不同方式進入到經濟組織中來參與創業,從而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實現脫貧致富。截止到目前,全市已建立扶貧經濟體1056個,和龍頭企業簽訂訂單20萬畝,吸納貧困戶近萬戶。

  海倫市海南鄉大鵝養殖戶劉勇看著剛剛拿到手的大鵝養殖專業合作社手續,格外高興:『我通過加入順麗大鵝養殖合作社,實現了脫貧致富,也深切感受到了合作共贏的力量,所以也想成立合作社,帶動周圍的人共同致富。』劉勇去年淨收入達到10萬元,脫貧摘帽。他把自己的姨姨、姑姑和叔叔吸納到合作社中,共同養殖大鵝4.5萬只,帶領他們走向脫貧致富路。

  高景義是海興鎮民醒村農民,去年,他帶地加入了海倫市向秋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家裡的31畝地全部種植青椒,產量達20多萬斤,加上在合作社打工,一年就收入9萬多元,當年就實現了脫貧。

  黑龍江龍海食品有限公司在海倫市紮音河、倫河兩個鄉鎮打造1萬畝富硒大豆種植基地,在紮音河鄉建立了大豆種植合作社,吸納該鄉100戶貧困戶入社,除了免費給貧困戶提供種子外,還將以每噸高於市場價40元的價格收購,保障貧困戶的收入。

  海倫市委書記王學斌談到發展扶貧經濟體的思路時說:『脫貧攻堅不僅要解決貧困群眾的一時溫飽,還要徹底改變他們的落後困境,抓好產業扶貧,增強造血能力,突出扶貧經濟體建設,讓農民掌握脫貧致富的門路和技術,尤為重要。』

  據悉,今年海倫市在扶貧經濟體建設上,采取發展以村為基本單元的復合經營主體昇級一批,鼓勵大戶大場創建一批,改造專業合作社重塑一批,引進工商企業領辦一批『四個一批』的辦法,讓有一定生產能力的貧困戶進入富硒、電商、旅游、畜牧四大扶貧產業中來,實現脫貧致富。同時,將扶貧資金和項目重點向扶貧經濟體傾斜,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深入探索推廣土地統租分包模式,托管經營模式,股份合作模式,產業聯盟模式等,密切農戶與經營主體之間利益聯結,確保貧困戶真正受益。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