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目前,我省有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14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123個,其中,涉及抗戰的教育示范基地20餘個。多年來,這些遍及全省各地的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堅持宣講白山黑水間『十四年抗戰』的戰火硝煙,以各具特色的史實、物證和生動的抗日故事、抗日英雄事跡,真實地展示『九一八』事變以來,黑龍江這片沃土上,軍隊和百姓奮起抵抗外侮的可歌可泣史實。日前,黑龍江日報記者針對『十四年抗戰』寫進教科書這一舉措,采訪了若乾省內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基地負責人紛紛表示,為了使『十四年抗戰』概念更加廣為人知深入人心,他們將盡快豐富展館陳列、充實講解內容,組織各種活動,時刻敲響『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警鍾。同時,他們將組織更多的宣教宣講活動,宣傳東北抗聯事跡,讓偉大的『抗聯精神』在黑土地上得到傳承並發揚光大。

圖為中共滿洲省委機關舊址紀念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肖震 董新英 攝

圖為佳木斯日軍侵華罪證陳列館。熊津海 攝
趙一曼紀念園園長李貞
『向青少年一代傳達准確真實的歷史』
『十四年抗戰概念,是把前六年的局部抗戰和後八年的全國抗戰作為一個整體的兩個部分來看待,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確立,可以說體現的是全民性,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趙一曼紀念園園長李貞對記者說,『我們應該把握那些重大的歷史節點,梳理歷史脈絡,向青少年一代傳達准確、真實的歷史,讓中國人特別是青少年,通過完整的歷史學習,不斷增強懮患意識、危機意識和使命意識。』
回首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李貞的語氣開始沈重:趙一曼紀念園位於尚志市長壽鄉一曼村。1935年7月、8月間,日偽軍對珠河游擊根據地進行『討伐』,抗聯第三軍軍長趙尚志率領第三軍主力離開珠河,去松花江下游湯原等地開闢新游擊區,趙一曼以縣委特派員、鐵北區委書記的身份兼任新二團政治部主任,留在珠河游擊根據地堅持斗爭。11月15日,趙一曼和團長王惠同率領的新二團在春秋嶺左撇子溝被敵人包圍。趙一曼左臂負傷,在戰友的掩護下,轉移到了小北溝,藏在村民於山東的小倉子(窩棚)裡養傷。11月22日,由於漢奸的出賣,偽警察中隊長張福興、日本指導官遠間重太郎帶30餘名偽警察將趙一曼藏住的小倉子包圍。戰斗中,趙一曼左腿負重傷被俘。1948年,珠河縣民主政府將趙一曼被捕地,也是她開展抗日工作的主要活動地區——珠河縣鐵北區的候林鄉更名為一曼村。1984年,民政部門在趙一曼烈士被捕地復建了原狀,並設石碑一座。2007年,黑龍江省在趙一曼被捕地建佔地面積為60萬平方米的趙一曼紀念園。2010年12月,尚志市趙一曼紀念園被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趙一曼紀念園佔地面積60萬平方米,為國家AAA級紅色旅游區,全國百條紅色精典旅游線路之一,是知名的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園內碑刻細膩,群雕威武雄壯,場景再現形象逼真,主要景點有英雄精神主題碑林、國旗臺、英烈群雕、抗聯井、英烈牆、趙一曼被捕紀念地、養傷窩棚、石砬子會議遺址、春秋嶺戰役遺址、野生樹莓園、野生杜鵑園、樹莓紫莓采摘園、趙一曼英雄展室、荷花池等。
李貞介紹,多年來,紀念園義務為中小學生舉辦革命英烈事跡講座、愛國主義專題報告等,還擔任課外輔導員,參與中小學文體活動,先後為尚志市7所中小學舉辦各類講座、演講共20餘次。
『為了更好落實中小學課本中抗戰八年改為十四年,我們要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教育孩子們,勿忘歷史。』李貞說,下一步,趙一曼紀念園准備積極挖掘紅色旅游文化內涵、創新展陳技術、完善標識系統建設、強化景區管理,正確反映趙一曼等革命先輩進行革命斗爭的歷史,把園區打造成為富有感染力、震撼力的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佳木斯日軍侵華罪證陳列館館長宋金和
『每一個中國人都有義務認識並揭開真相』
『你們這個報道選題太好了,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3月2日,記者撥通了佳木斯日軍侵華罪證陳列館館長宋金和的電話,70歲的老人興奮得連聲叫好。
因為堅持搜集日軍侵華罪證50餘年,搜集證據萬餘件,並長期堅持義務宣講日本侵略軍罪行和東北抗戰史,宋金和的名字在佳木斯可謂家喻戶曉。宋金和介紹說,他從14歲開始收集日軍遺留的東西。1967年,他在佳木斯一家造紙廠的露天倉庫發現了53封打捆的信,『這是駐防佳木斯的日本軍官岡田重吉與家人和戰友的通信。其中,有四五封印有「軍事郵便」字樣,並印有「檢閱濟」印章。從那時開始,我開始有意識地收集侵華日軍罪證,以文件、書信、圖章為主,以實物為輔。』據悉,50多年間,宋金和搜集了近萬件侵華證據,包括各類日軍留下的信函、圖章、命令手抄本、照片底片等上萬件。其中,有侵華日軍官兵和家人來往的書信、侵華日軍中隊級的隊志、戰爭期間日本報紙,甚至還有一份1931年9月17日侵華日軍第二師團給步兵第二旅團的預備命令,明令該部在『次日』襲擊北大營,成為揭開日軍蓄意侵華的鐵證,經國家及我省專家鑒定,這些物品均為實物。
2014年9月2日,即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前一天,在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功能齊備、整飭一新、內容豐富、佔地600多平米的佳木斯日軍侵華罪證陳列館正式對外開放了。67歲的宋金和老人拿起教鞭,聲情並茂地向絡繹不絕的參觀者講述著,翔實的物證,確鑿的講解,參觀者紛紛慕名而來,在旺季,前來參觀需要預約,一些學者都要在陳列館研究兩三天纔走。
政府的支持和參觀者的熱情給了宋金和無限動力。如今,宋金和老人依然帶病堅持在講解一線。對於中小學生課本由抗戰八年改為十四年,他說,這個修改非常必要,也是我們黑龍江抗聯後代和愛國主義教育者一直呼吁和期盼的,現在終於實現了,我們都感到十分鼓舞。宋金和表示,由於場地有限,目前的陳列館沒有展品說明,下一步,他們將在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新建一個更大的博物館,為萬餘件物證配上詳細的說明,在盧溝橋事變、『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等各個重要時間紀念節點,組織更多的青少年前來參觀,在炎黃子孫心中刻下烙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江橋抗戰紀念館
重新布展『十四年抗戰』主題內容
『「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這是一個讓中國整個抗戰史更加清晰和完善的好消息。』齊齊哈爾泰來江橋抗戰紀念館館長劉國忠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到。
劉國忠說,1931年11月4日,馬佔山將軍在泰來縣江橋鎮指揮打響了中華民族抵御外族侵略、有組織抗日第一槍,沈重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掀起了全國人民抗日救國的浪潮。為重溫江橋抗戰的悲壯歷史,深刻緬懷抗日壯士,見證歷史、激勵後人,在各級政府支持下,江橋鎮從2001年開始先後投入2600餘萬元,興建了佔地面積5萬餘平方米的江橋抗戰紀念公園和江橋抗戰遺址園,累計已接待游客120餘萬人次,參觀者中,既有馬佔山將軍及抗日英烈的後代們,又有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公務人員、工人、農民、部隊官兵、學生及海內外專家學者。
『江橋抗戰是中國十四年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有組織、具規模的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第一個戰役,江橋之戰打響了抗戰第一槍。』劉國忠說,江橋之戰是日本侵略者自『九一八』事變以來,所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打擊。江橋抗戰使中國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最早抗擊法西斯侵略的國家,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同法西斯侵略者浴血奮戰到底的愛國主義精神,鼓舞了全國人民愛國熱情,點燃了中華民族的抗日烈火,表現了中國軍民不可戰勝的力量。早在1939年12月,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歡迎馬佔山的大會上致詞說:『馬將軍八年前在黑龍江首先抗日,那時紅軍在南方即致電熱情歡迎……』,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指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在曲折的道路上發展起來的,這個戰爭還是在1931年就開始了』,江橋抗戰的歷史地位得到充分的肯定。
為迎接『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新的宣傳要求,目前紀念館正在全面維修,重新布展,將著重強調『十四年抗戰』的主題內容,為今後更好地宣傳『十四年抗戰』做准備。劉國忠說,今年是我國全面宣傳『十四年抗戰』的起始年,而江橋之戰,正是打響抗日戰爭第一槍的關鍵戰斗,這樣看來,齊齊哈爾泰來江橋抗戰紀念館所承載的歷史,處於中國抗日戰爭史的扉頁,顯得尤為重要。
李兆麟將軍紀念館
深入南方省市宣講東北抗日史
三月初的哈爾濱,雖然寒氣仍很凝重,但春風已經開始拂面,『十四年抗戰』被寫進了教科書,很大程度地鼓舞了李兆麟將軍紀念館員工的工作熱情。
紀念館館長李斌向記者介紹,李兆麟紀念館開館以來,一直采取走出去辦展的方式,宣傳李兆麟將軍和東北抗聯的事跡,去年就組織了由骨乾講解員組成的團隊到貴州、青海等地進行巡展和巡講,他們的努力就是想讓國內各地群眾了解東北抗日的歷史,了解抗聯的歷史。李斌說,從各地群眾的反應來看,很多人對東北抗聯的情況知之甚少,越是這樣,越是激發我們的責任感。
解說員劉博告訴記者,每年大約有三四萬人到紀念館參觀學習,兆麟小學的師生每年都要到這裡開展參觀活動。
李館長告訴記者,他們將抓住『十四年抗戰』寫進教科書契機,廣泛向社會宣傳抗聯和李兆麟將軍的英雄事跡,讓全國各地人們更多了解東北這片熱土上的英烈豪傑。今年他們計劃一方面組織好接待參觀工作,在清明節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宣傳活動,並配合機關、企業、學校開展黨團活動,盡可能多的提供資料、場地、講解等專業服務;一方面繼續采取走出去的辦法,深入到南方省市的基層,通過巡展的方式,宣傳李兆麟將軍的事跡。
哈爾濱中共滿洲省委機關舊址紀念館
俄式小木屋訴說『十四年抗戰』光輝史
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光芒街40號的小院中有一座紅頂黃牆的俄式木結構平房,是當時東北地區抗日斗爭的心髒和樞紐,在這裡走出的人曾掀起抗日斗爭的驚濤駭浪。這裡就是當年中國共產黨在東北的最高指揮機關———中共滿洲省委舊址,是中共滿洲省委機關在哈爾濱保存下來並有確鑿證據的唯一舊址。
哈爾濱中共滿洲省委機關舊址紀念館館長肖震告訴記者,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這裡始終是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陣地和窗口,始終堅持開展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近年來,中共滿洲省委機關舊址紀念館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今年,『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落實入教材,紀念館將以此為著眼點,通過展覽活動進校園以及巡展等形式開展一系列活動,成為青少年學習革命傳統,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提高素質的重要課堂。充分發揮教育基地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有力地促進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
據悉,近年來紀念館分別進行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中國共產黨對東北抗戰的歷史貢獻》圖片展、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紅軍長征與東北抗日聯軍》圖片展以及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東北人民抗日斗爭事跡》圖片展,先後在哈市及各周邊地區學校、全省各地開展展覽講解活動。他們還曾受邀前往馮仲雲同志和羅登賢同志的家鄉,為當地的未成年人,講解、介紹這些英雄人物,遠離故土只身前往冰天雪地的東北地區,領導東北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的可歌可泣的偉大事跡。
此外,該館還積極與社區聯合開展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教育,聘請抗聯老戰士、烈士家屬及青少年志願者講解員為校外輔導員,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革命傳統教育。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中,該紀念館不僅從宣傳講解方面入手,更與同學們互動起來,培養學生講解員使其更加深刻地了解到革命先輩留給我們的光榮傳統和抗聯精神,讓同學們體會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
肖震介紹,今年,中共滿洲省委機關舊址紀念館將與沈陽滿洲省委紀念館、寧安市馬駿紀念館聯合舉辦『十四年苦斗《紀念中共滿洲省委成立90周年圖片展》』,將通過基本陳列、臨時展覽、專題展覽、巡展、聯展的形式在省內外開展,預計從今年5月1日一直持續到12月30日。還將陸續開展『軍旗飄飄《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90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專題展覽』以及『九一八《勿忘國恥珍愛和平》圖片展』等系列活動,以豐富的圖片和詳實的文字相結合,真實再現東北『十四年抗戰』的艱苦歲月和東北人民誓死抵御外侮的決心。通過革命先輩的事跡深刻詮釋東北『抗聯精神』主要內涵,讓子孫後代記住歷史,傳承歷史。
東北烈士紀念館
將面向社會提供『十四年抗戰』資料查詢
近期,教育部《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下發,這一消息讓東北烈士紀念館尤為振奮。
東北烈士紀念館副館長於文生告訴記者,東北烈士紀念館,由三個展館組成,第一就是東北烈士紀念館、第二個是中共黑龍江省歷史紀念館(黑龍江省黨史館)、第三個是東北抗聯博物館。東北烈士紀念館的宣傳口徑上,一直是『十四年抗戰』,東北抗聯博物館基本陳列就是《抗戰十四年——東北抗日聯軍歷史陳列》。於文生說,東北抗聯博物館以實現『全面展示、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為總體目標,以打造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東北抗聯歷史的展示平臺、東北抗聯精神的宣傳窗口、東北抗聯文化的教育陣地、東北抗聯文物的資源寶庫和東北抗聯史料的研究中心為基本定位。目前,它與東北烈士紀念館、東北抗日暨愛國自衛戰爭烈士紀念塔、一曼公園抗聯浮雕牆形成區域資源互補,成為哈爾濱市經典的紅色旅游景區,並於2005年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為『全國一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目前,該館年接待量達45萬人次。
於文生表示,2017年東北烈士紀念館作為東北三省抗戰遺跡聯盟輪值理事長單位,將於7月2日至4日,組織東北三省110餘家聯盟成員單位舉辦『東北抗戰遺跡聯盟主題日』系列活動。召開聯盟第三屆理事會、『聯盟主題日』開幕式,推出主題展覽,舉辦『東北抗戰與全民族抗戰』專題論壇、『白山黑水唱中華——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文藝演出等活動。還將舉辦『松花江上——大型抗日歌曲演唱會』和抗日烈士誕辰日、犧牲日等紀念活動;通過流動展覽小分隊、宣講報告團等公眾服務形式宣傳『抗戰十四年』。今年是東北烈士紀念館流動展覽小分隊成立四十周年,『十四年抗戰』概念寫入學生教課書,為這支隊伍的建設與宣傳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流動展覽小分隊和宣講報告團數字化建設邁上新臺階,他們將攜帶VR、AR等數字化教育設施持續深入各學校軍營、機關團體開展抗聯英烈事跡巡展和報告工作。作為東北抗聯史料研究中心,東北烈士紀念館數字化文獻信息中心將於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面向社會開放。屆時將面向社會提供關於『十四年抗戰』的資料查詢、數字化檢索等深度服務,實現博物館裡有圖書館的國際化進程。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
重新梳理文字謀劃全年巡展
『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寫進中小學教科書,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立即投入對宣講材料和展覽展示的文字進行梳理,同時已經開始謀劃今年全年的巡展巡講計劃。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宣教部主任姜平說,把『十四年抗戰』的准確提法寫入中小學課本,是一件非常令人振奮的事情,這既吻合了客觀事實,也是對東北人民艱苦卓絕抗戰斗爭的肯定。在陳列館,記者遇到一位來自北京的程序設計師,他利用出差的機會特意來到七三一遺址參觀。他說,看到展覽,就理解了將教科書中的抗戰歷史改成十四年的必要性,當年東北人民堅持漫長時間的抗戰,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也太了不起了。賓縣農民謝殿武到平房走親戚,來哈爾濱四次,每次都要來參觀。
據了解,每年大約有100萬人前來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參觀,清明節前後和『九一八』前後是參觀高峰。據館長金成民介紹,他們已經把解說詞和宣講材料中的重要的時間節點核對完畢,接下來,他們將策劃清明節、『九一八』期間的宣講活動。
尚志市烈士陵園
全面記錄那段歷史是對英烈的最好告慰
『十四年抗戰歷史寫進教科書是我們一直呼吁和盼望的,這是對犧牲英烈的最好告慰』,剛剛退休的尚志市烈士陵園原園長劉麗難掩興奮。
劉麗介紹,尚志市是抗聯三軍的發祥地和抗日游擊根據地。1988年,尚志市烈士陵園正式開館。『從開館的第一天起,我們所有的講解員都從「九一八」起頭,向參觀者講解中華民族十四年抗戰史』,劉麗說,尚志市烈士陵園建有『尚志抗日烈士紀念館』,建築面積1250平方米,紀念館主要陳列趙尚志、趙一曼等革命烈士事跡,以生動的畫面再現了趙尚志率游擊隊木炮打賓州的史實。1988年開館以來,接待了無數國內外參觀者,人數最多的年份,參觀人數逾10萬人。
2016年8月2日,整飭一新的尚志市烈士陵園重新開館,陵園增加了大量鮮為人知的資料。劉麗說,我們陵園在講解中從來都強調是『十四年抗戰』,只有真實、全面地記錄、反映那段歷史,纔是對犧牲英烈的最好告慰。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多方搜集相關資料,竭盡所能,把更多、更詳盡的犧牲英烈的材料補充進來,講解給更多的參觀者,只有大書特書那段抵御外侮、可歌可泣的歷史,纔能啟迪後代,激發百姓的愛國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