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0日訊 佳木斯市民政部門在精准扶貧攻堅中,以『雙線合一』為依據,以『數據互享』為銜接,以『應保盡保』為目標,全力推進低保與扶貧『無縫銜接』,確保了社會保障脫貧任務的如期落實。
佳木斯市科學確定農村低保標准,按照『不低於上年度人均收入30%』的要求,及時做好農村低保標准調整工作。並與扶貧辦搞好銜接,實現扶貧標准線與低保標准線『雙線合一』。
推進信息共享,確保低保與扶貧有效銜接。建立低保數據與扶貧數據對接平臺,對納入扶貧檔案數據庫的貧困家庭同步進行收入與財產信息核對,並定期進行排查摸底,確保符合救助條件的貧困家庭,特別是主要成員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家庭,全部納入農村低保范圍,實現『應保盡保』。建立交互式溝通協調機制,將符合條件的農村低保對象、特困救助供養對象統籌納入產業扶貧、易地搬遷、生態保護、教育扶持、資產收益以及社會扶貧等政策覆蓋范圍。積極推進數據共享互動。對通過扶貧實現脫貧目標的貧困家庭,采取保留三至六個月低保救助的『扶送』措施;對再次返貧對象,及時復核救助,確保『應保盡保,應退即退』。
進一步加強收入信息核對,推進精准救助。市低保局下發了《關於開展城鄉低保自查工作的通知》和《關於加強農村貧困家庭收入核查確保托底精准救助工作方案》,各縣(市)區全面開展了低保復查工作。通過規范申請審批工作程序、家庭收入及財產狀況核對,對補差額不合理的,及時精准調整,做到『據實差額救助』;不再符合救助條件的,及時清退。
對特殊困難群體,提高救助額度。對生活困難、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經個人申請,可按照單人戶納入低保范圍;對農村低保家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難對象,增發救助標准的20-50%,以保障其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