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0日訊 綏化市慶安縣把培肥寒地黑土地力,作為備春耕提高糧食品質的突出任務,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實施『地基肥產品綠』工程,全面提昇耕地質量保護,築牢黑土地的根基,確保耕地資源的科技貢獻率。
慶安地處松嫩平原,黑土腐蝕土層厚,冠有土中之王的美譽。有的百姓認為,咱這裡的耕地掐一把都冒油,不上糞也打糧,所以過量使用化肥,而不投入有機肥,掠奪式使用土地,結果地越種越薄,越種越沒勁。因此縣委縣政府從今年備春耕生產一開始,多次召開會議強調把培肥地力作為保障糧食生產優良高效的根基,采取綜合治理措施,抓好『地基肥產品綠』工程。
嚴格按照測土配方施肥。慶安早在備春耕開始前,對每塊地塊都進行了測土配方,達到了100%。但有的農戶為了追求高產,卻不按測土配方施肥,隨意加大化肥使用量。這次鄉村乾部上門入戶包地塊,嚴格指導監督農戶按配方施肥,把化肥使用降到最低額度。同時農業部門還監制復合積碳有機肥,供給農戶使用。這種肥料富含寒地黑土所需的有機質肥和微量元素,能使作物保護良好的生態系統。凡是不按配方施肥的,定點加工企業拒收,也不發放產品訂單,堅持從源頭上控制過量使用化肥。
加大有機肥投入。慶安全縣已湧現千頭以上的養豬大戶52個,500頭以上的養牛基地26個,萬只養禽大戶246個,提供了大量的優質農家肥源。為此他們從2015年開始,建立起一批農家肥經紀人,通過他們創辦農肥公司,加工和營銷農家肥,實施集中連片施肥。為確保農肥進田,這次下鄉通過控制價格、劃片使用等辦法解決好使用不當等問題,消除農肥進田下地障礙。
積極推廣秸稈還田新技術。這個縣旱田區佔有150萬畝,主要作物是大豆和玉米,往年收獲後秸稈都就地焚燒,既形成污染,又造成資源浪費。這次他們全力推廣秸稈腐熟還田、粉碎還田、覆蓋還田、堆漚還田、深翻還田等新技術,力促秸稈還田。為推動配套新技術實行,他們還動員種田大戶購買120多臺粉碎機,做到秸稈能及時就地粉碎。
嘗試實施農田輪休機制。為使耕地保持足夠的肥力,慶安縣今年還嘗試開展農田輪休,拿出8萬畝土地種植牧草,既調整了種植結構,又提高了土地生態再生能力。
設立財政補貼專項資金。為使有機物料投入成為農民的自覺生產行為,慶安縣還設立財政補貼專項資金,通過有效的資金撬動,鼓勵農民把用地和養地相結合。縣政府規定,凡是使用農家肥,種植有機水稻達20萬畝的,政府給予1200萬元的貼息貸款;種植有機作物達1萬畝的,每畝補貼5元錢;種植中藥材1萬畝的,給予1000萬元貼息貸款。
鼓勵治理溝河坡地。慶安地處半山,河流多、崗地多、坡地多,水土流失非常嚴重。為鼓勵農民結合備春耕生產,做好土地治理工作,他們一方面引導農民將耕地流轉到合作社,依靠集體力量,開展好土地治理;另一方面對種植農戶建起利潤補償機制,對投入農田基本建設、購買噴灌機、植保機的,提高財政補貼資金標准。對於改進基礎設施建設的,還給予特殊優惠,規定建設暖棚、大棚的,每畝地給予1萬元的貼息貸款。
大興植樹造林。植樹造林是治理水土流失,培肥地力的根本措施。為此,慶安縣緊緊圍繞造地插柳這一中心,今年再完成插柳2萬畝任務。同時實施全方位植樹造林,既造山地林,也造平原林;既造路邊林,也造田埂林;既造美化林,也造生態林,凡是有空隙的地方都植樹造林,總植樹面積達到4萬畝,已形成縱橫交錯的土地保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