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4日訊 隨著氣溫逐漸回昇,近日,省內濕地多個保護區迎來了首批遷徙候鳥回歸,監測到少量的東方白鸛、丹頂鶴、白鷺、蒼鷺、白枕鶴等。21日,三環泡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人員,在保護區一站區域內,共監測到丹頂鶴6只,白枕鶴2只,蒼鷺50只,白鷺2只,東方白鸛5只。此外,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顯示,現已回歸的候鳥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丹頂鶴17只、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白枕鶴6只,鳳頭麥雞10只、白鷺76只、蒼鷺115只。跟小編來一起走近咱黑龍江省的濕地吧!珍稀候鳥都願意到龍江濕地來,跟小編來看看咱龍江濕地到底有多美有多給力吧!

東方白鸛。
黑龍江再現原始濕地生態圖景

大佳河濕地(資料圖)。
記者從黑龍江省濕地保護管理中心獲悉,近年來,我省嚴格依法保護濕地,率先在全國實行濕地名錄管理,濕地建設在全國起到引領作用。通過多舉措『護濕』讓越來越多的『棒打?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原始濕地生態圖景再現。
我省是全國率先出臺並重新制定濕地保護條例的省份。早在2003年,黑龍江省就出臺了《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為順應新形勢,2015年,黑龍江省及時啟動條例的重新制定工作,並於2016年1月正式實施,為全省556萬公頃濕地織就了一張保護網。
新《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濕地保護工作負總責,同時明確了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作為全省濕地行政主管部門的管理職責,通過實行濕地名錄動態管理、明晰不動產權屬的濕地登記、進一步理順保護管理體制機制、規范保護措施和禁止行為等多種方式手段,依法全面加強濕地保護。同時,黑龍江濕地名錄管理愈發科學有效。以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結果為數據基礎,黑龍江建立了濕地名錄,並於2015年結合泥炭沼澤碳庫調查,對濕地調查數據進一步修正確認。2016年12月,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發布《黑龍江省濕地名錄》。濕地名錄發布後,要求相關濕地主管部門或者濕地管理機構也將設立保護標志,落實管護責任人,尤其對沒有建立保護形式的,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庫塘濕地和沼澤濕地要加強人員、資金的投入和機構建設,同時依據名錄對濕地定期開展執法檢查。
稿件內容由東北網新聞頻道制作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轉發或鏡像,違者必究。
2014年國家開展退耕還濕以來,我省各地積極參與退耕還濕工作,在中央財政濕地補貼項目框架下退耕還濕達22萬畝。通過開展退耕還濕,有效的擴大了濕地面積,使自然濕地集中連片,提高保護區、濕地公園的濕地質量和完整性,增加瀕危珍稀野生動植物棲息繁衍空間,擴大種群數量,發揮了濕地整體生態效益。2016年,三江濕地重大生態修復工程落地。

鳥矙金河灣濕地。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黑龍江濕地保護工作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38處,其中國家級26處、省級61處;濕地公園77處,其中國家級60處、省級17處;有紮龍、三江、洪河、興凱湖、珍寶島、南瓮河、七星河、東方紅國際重要濕地8處,數量位居全國首位。
『十三五』期間,我省還將依托科技部濕地修復重大項目開展濕地保護修復工作,重點打造三江平原、黑瞎子島、三江等3處濕地保護利用示范區和5處國家濕地公園。
一起了解黑龍江重要濕地

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資料圖)。
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最大、世界聞名的紮龍濕地,位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東南30千米處。總面積21萬公頃,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也是世界最大的蘆葦濕地,是中國首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列入中國首批『世界重要濕地名錄』。紮龍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景區內湖澤密布,葦草叢生,是水禽等鳥類棲息繁衍的天然樂園。世界上現有鶴類15種,中國有9種,紮龍有6種;全世界丹頂鶴不足2000只,紮龍就有400多只。
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濕地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由烏裕爾河下游流域一大片永久性季節性淡水沼澤地和無數小型淺水湖泊組成,濕地的周圍是草地、農田和人工魚塘,主要保護對象為丹頂鶴等珍禽及濕地生態系統,是中國北方同緯度地區中保留最完整、最原始、最開闊的濕地生態系統。

三江濕地(資料圖)。
三江自然濕地保護區
黑龍江三江自然濕地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烏蘇裡江交匯處,佳木斯撫遠縣,距離哈爾濱約400公裡,地處我國的最東北角,是黑龍江與烏蘇裡江匯流的三角地帶。三江自然保護區境內大小河流50多條,湖泡200多個,江心島26個,沼澤遍地,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三江自然保護區屬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稿件內容由東北網新聞頻道制作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轉發或鏡像,違者必究。

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資料圖)。
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三江平原腹地,同江市與撫遠縣交界處。面積21835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原始沼澤生態系統及珍禽。保護區內的植被仍保持原始狀態,以草本沼澤植被和水生植被為主,間有島狀林分布。

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資料圖)。
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黑龍江省密山市東南部,距雞西市1 2 0公裡,北與密山市、虎林市相鄰,東、南與俄羅斯水陸相連。
稿件內容由東北網新聞頻道制作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轉發或鏡像,違者必究。

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資料圖)。
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虎林市東部,完達山南麓,以烏蘇裡江為界與俄羅斯聯邦隔水相望,是三江平原沼澤濕地集中分布地區。保護區總面積44364公頃,其中濕地面積為29275公頃。珍寶島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豐富,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6種。黑龍江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烏蘇裡江沿岸重要的生態環境系統組成部分,為賴以濕地環境生存的生物提供生長、棲息、繁殖及遷徙停歇地。

南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資料圖)。
南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南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大興安嶺東部林區,伊勒呼裡山南麓,在松嶺區境內。2003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保護區,總面積229523公頃。
保護區屬於水域內陸濕地生態系統類型,保護對象是區內的森林、沼澤、草甸和水域生態系統,以及珍稀野生動、植物。是東北最大的森林濕地自然保護區。保存了完整的原始森林濕地生態系統,有原始森林、沼澤、草甸、湖泊、溪流、河川、冰雪等景觀。
稿件內容由東北網新聞頻道制作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轉發或鏡像,違者必究。

七星河濕地(資料圖)。
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雙鴨山寶清縣北部,距雙鴨山市100公裡,距寶清縣40公裡。七星河中下游與富錦、友誼縣、五九七農場交界。自然景觀保持完整,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並具有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的特點,是三江平原保持最完整、最原始的內陸低濕高寒濕地生態系統之一。
黑龍江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野生植物386種;脊椎動物263種,其中有丹頂鶴、東方白鸛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4種,有白琵鷺、大天鵝、白枕鶴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17種,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野大豆、蒿藻等。

東方紅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資料圖)。
東方紅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東方紅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虎林市,是在2001年8月經國家林業局和省政府批准建立的。保護區南臨三小公路小木河口,北至大塔山林場北部場界,西靠虎饒公路,東隔烏蘇裡江與俄羅斯相望。保護區總面積46618公頃,保護對象為分布於保護區內所有的野生動植物及其水生生物所有物種和它們的生存環境。保護的重點是天然濕地生態系統和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及它們的棲息地。是以保護沼澤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東方紅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集生態保護、科研監測、科學研究、資源管理、生態旅游、宣傳教育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濕地自然保護區。
2000年4月,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0年4月,被評為中國優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3年10月24日,黑龍江省東方紅濕地入選國際重要濕地。
稿件內容由東北網新聞頻道制作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轉發或鏡像,違者必究。
(整合自生活報、東北網、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