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有故事的清明祭品凝結"獨家記憶" 比冥紙更能寄托哀思
2017-03-26 10:03:11 來源:生活報  作者:周際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3月26日訊清明將至,追憶潸然。這世上總有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物件,凝結著你和故人之間的『獨家記憶』。

  它可能只是一串普通的乾辣椒,一摞厚重的書稿,或者是幾塊尋常的麥芽糖。然而,對於那些與之有著回憶牽絆的人而言,這些有故事的祭品,或許遠比燃燒的冥紙,

  更能寄托哀思……

  A 朴素的懷戀

  清明『捎給』母親最愛的辣香

  關鍵詞:一串乾辣椒

  講述人:王雲學(65歲,退休職工)『賢母生平歷坎坷,回思往昔淚滂沱』

  『媽,我給您帶辣椒來了!』今年65歲的王雲學,每次清明給母親掃墓,都會拎上一串鮮紅的辣椒。對他而言,那被火烤過的辣香格外暖心,正是母親的味道,而他總是在劈劈啪啪的聲響裡,不知不覺老淚縱橫……

  他的母親關秀英生前最愛吃用炭火烤過的乾辣椒。小時候家裡窮,兄弟姐妹七個,父親在他10歲那年去世,母親靠做縫紉活兒維持這個八口之家的生計。

  王雲學的老家在嫩江,他回憶說,上世紀60年代,母親經常給孩子們燉蘿卜湯和大白菜湯,每次吃飯,他們哥兒幾個把乾的撈吃了,只剩些湯湯水水。也許正是從那時起,母親經常吃辣椒。

  當年很少有炸辣椒油的,每到吃飯的時候,母親總是從掛在窗外的乾辣椒串上拽下兩個,放進灶坑裡輕輕一燒,等到乾辣椒剛剛有點兒?,散發出淡淡的辣香味,母親便將辣椒掰碎放進菜湯裡。有時,母親乾活忙騰不出手,王雲學便幫著烤辣椒,剛開始不會烤,不是燒黑了就是燒著了。後來慢慢練習,手藝竟也跟母親差不多了。

  1979年冬天,王雲學正在蘿北的邊防部隊執勤,59歲的母親突發心髒病,永遠地離開了他們。半個月後,他回到團部看到大哥的來信,纔得知這一噩耗。第二天上午,他去農貿市場,買了兩串鮮紅的乾辣椒,在離部隊很遠的一個山坡下,雙膝跪地,向著遠方給母親磕了三個頭,哭著把那兩串乾辣椒點燃……

  如今,每回逛超市看到各式各樣的辣椒醬、辣椒油、油潑辣子,王雲學的心裡都不是滋味,他一臉悵然地感慨道:『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想吃啥都有,遺憾的是,這些我母親一口都沒吃過。』

  B 心酸的告慰

  在亡妻墓前奉上120萬字書稿

  關鍵詞:三本文集

  講述人:王樹人(70歲,鄉村教師)『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老伴啊,跟你匯報個事兒,我現在已經出版三本書了,一共120萬字,你也讀讀……』2014年秋天,王樹人在妻子墓碑前擺上了自己的三本文集。

  2013年9月,67歲的盧雅馥,因患食道癌在哈爾濱病逝。她生前曾是巴彥縣興隆二中數學教師,跟老伴王樹人是同事。時間倒轉回幾十年前,當年的王樹人只是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但他一直有個『作家夢』。這個看似不切實際的夢想卻被妻子力挺,『下班後你只管看書寫作,屋裡屋外的活兒啥都不用你乾,我一個人全包了!』

  上世紀80年代初,王樹人一家上有父母要贍養,下有兒子正念書。為了給丈夫成捆地往家裡買書,盧雅馥節衣縮食,自己連件像樣的衣服也捨不得買,每次王樹人勸她穿好點兒,妻子總是辯解道:『當老師的要是穿得花裡胡哨的,咋給學生上課?雖說我這個數學教師不懂文學,卻也知道杜甫的詩,你不多讀書,是很難「下筆如有神」的!』

  1995年,當時電腦還是稀罕物。盧雅馥聽說用電腦能打出文章來,便決定給丈夫買一臺。他們的月收入只有200多塊錢,而一臺電腦售價四五千。王樹人心疼錢不同意,盧雅馥勸他:『你想發表文章就得寄給編輯看,「卷面分」很關鍵,如果有了電腦,把打字稿給編輯寄過去,效果肯定會比手寫稿好!』

  很快,盧雅馥便背著老伴,派兒子去哈爾濱花5000多元捧回了一臺電腦。王樹人學會電腦後要教教她,盧雅馥卻說:『咱家這電腦是專為你寫文章用的,看著你的文章發表了,我比啥都高興。』就這樣,直至病逝前,盧雅馥一直不會用電腦。

  2012年6月,盧雅馥化療後回家休養,王樹人想在床邊多陪陪妻子,而妻子總勸他去客廳用電腦寫作,『我有病這麼長時間,你一直在照顧我,得少發表多少詩文啊,我真是拖累你了……』

  如今,王樹人已經在160多家報刊上發表了4000多篇詩文,並成為省作協會員,他經常會叮囑編輯,希望對方能給他郵寄兩份報紙,一份自己留存,一份送給妻子。每年清明節,他從來不給妻子燒紙錢,而是抱著一束漂亮的玫瑰花,帶上發表詩文的報紙去墓地祭拜。

  這個朴實的鄉村教師終於實現了自己的『作家夢』,今年,他在給妻子的悼文裡寫道:『假如今天你還健在,三年多就不是空白;你和我在晚年歲月,會活得幸福又精彩,還會像牽手時那樣,卿卿我我笑逐顏開……』

  C 甜蜜的懮傷

  用糖塊遙祭半個多世紀的戰友情

  關鍵詞:幾顆麥芽糖

  講述人:史靈華(71歲,空軍轉業乾部)『你來過一陣子,我念你一輩子

  『每次見到糖塊,我都會想起純玉。』50多年後,史靈華和戰友們早已白發蒼蒼,而記憶中的閔純玉,永遠是18歲時的模樣。那個濃眉大眼,留著齊耳短發的西安姑娘,雖然只跟他們相處了短短兩個多月,卻讓人惦念了半個多世紀……

  1965年,史靈華考入了解放軍空軍技術學院,在西安市空軍招待所集合時,閔純玉熱情地跑過來幫她拿行李,雖然是初次見面,史靈華的手被純玉溫暖的手緊緊地握著,她下意識地感覺到她倆會成為好朋友。

  新學員入伍,集訓非常嚴格。史靈華回憶,當時她身材瘦小,年齡也最小,在高強度的軍訓中感到力不從心,怕影響班裡成績,還偷偷抹過眼淚。一天晚飯後,純玉拉著她的手在操場邊席地而坐,黑亮的眼睛裡閃著神秘的笑意。她把一個小紙包放在史靈華的手心裡,裡面竟包著幾顆金黃色的麥芽糖。

  『這是我奶奶親手做的,你快吃吧,吃了能長力氣,再難的訓練科目都不怕!』純玉笑嘻嘻地鼓勵史靈華。

  軍訓最後的考驗是野營拉練,步行一千多公裡到延安。史靈華和戰友們背著包裹、水壺和乾糧爬山涉水,平均每天要走一百多裡的路。她記得,身體壯實的純玉,肩上總是幫其他同學背著水壺和乾糧。每到宿營地,常常顧不上休息,忙前忙後地為同學們打熱水、整理鋪位。此外,純玉還會唱秦腔給大家解乏、鼓勁兒。

  拉練快結束的一天,天空下起了大雨,道路越來越泥濘濕滑,一輛拉裝備的卡車陷在了泥溝裡。大家紛紛跑過去推汽車。純玉力氣大,站在卡車的側面使勁地推著,雨水夾雜著汗水濕透了她的衣衫。車慢慢地向前開動了,突然純玉腳下一滑摔倒了,在一片驚呼聲中,車輪從她身上碾了過去……

  後來,純玉被追認為烈士,葬在西安烈士陵園。畢業後,史靈華被分配到甘肅工作,每次回西安,她都會去祭拜這位犧牲的戰友。1989年,史靈華轉業來到哈爾濱定居,隨著年歲越來越大,回西安的機會越來越少。但每年的清明節,戰友們都會給她打電話,『你放心,今年我們又去看純玉了,還替你紮了一朵小白花!』

  對年過七旬的史靈華而言,想念就像含在嘴裡的一塊糖,千裡之外,她在這甜蜜的懮傷裡,遙祭那段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戰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