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7日訊 國家文化部日前公布了第一批(第二次)19個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名單,牡丹江位列其中,並成為黑龍江省第二個入選試點市。
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是由文化部、財政部按照『中央引導、地方為主、社會參與、共利共贏』的原則確定。2016年4月,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開展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試點工作的通知》,於當年6月公布了第一批(第一次)26個試點城市名單。2017年2月23日,公布了第一批(第二次)19個試點城市,牡丹江市與廊坊、太原、盤錦等城市入選。本次試點時間為2年,中央財政將對試點城市給予資金支持。
近年來,牡丹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成就突出,全面提昇了市民幸福指數和文化活動的層級。通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2012年牡丹江市作為全國28個試點城市、黑龍江省惟一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試點城市』通過了文化部的評審驗收。目前,全市共新、改、擴建各類文化活動場所1000餘個,文化活動場所面積由原來的154萬平方米,增加到370餘萬平方米。行政村(社區)文化活動室覆蓋率、達標率由原來的63.5%、30.7%分別達到100%、93%,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中心)達標率由原來的80%達到100%。經過集中建設改造,全市縣(區)級以上文化館、圖書館均達到驗收標准,市群藝館、圖書館設施建設達到全省領先水平。近年來,牡丹江還相繼制定出臺了《中共牡丹江市委關於促進全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實施意見》和《牡丹江市關於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的實施意見》,並設立全市性的文藝精品創作扶持基金,有效促進了全市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統計顯示,2015年,全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38.1億元,同比增長15%,佔同期GDP比重2.89%。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牡丹江文化產業單位數量約7500餘家,從業人員約3.5萬人。全市文化消費總額25.95億元,約佔人均個人消費支出的6.5%。正在規劃和建設的各類文化產業園區、產業集聚區、民俗村和文化街區達20餘個,也將為牡丹江文化產業和文化消費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
群眾文化活動空前繁榮。近年來,牡丹江先後創新推出了一系列群眾文化建設活動,市民文化生活實現了活動常有、內容多元、形式多樣;推行『一個傳統節日一臺演出、一個重大慶典一組文化活動』,常態化舉辦新年音樂會、春晚、正月十五秧歌展演、端午龍舟賽和慶『五一』『七一』『十一』匯演等活動,結合全市大型展會和活動先後舉辦『全國春節電視文藝晚會頒獎晚會』、鏡泊湖旅游文化節、雪堡游園節、啤酒節等活動。實施『五個九』社區文化建設活動,設計公園『文化大舞臺』活動,開展『千村(社區)百鎮(街道)』群眾文化團體建設和『十百千』工程,利用多種形式扶持民間文化團體壯大,全面活躍市民文化生活。
文化產業發展方興未艾。豐富悠久的歷史文化、獨具魅力的口岸商貿文化、色彩繽紛的民族文化和廣袤無垠的『林海雪原』,構成牡丹江廣博幽深的文化元素。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在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大膽實踐,取得了明顯成效,牡丹江市文化產業已初具規模,基本形成了包括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圖書音像、動漫網游、休閑娛樂、文化旅游、文藝演出、廣告禮儀、工藝美術、信息服務、特色節會展會和群眾文化等在內的綜合型文化產業體系,成為牡丹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增長點。
下一步,牡丹江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對龍江的兩次重要講話精神,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不斷昇級和個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以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探索、創新促進文化消費的新模式,把培育文化消費產業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城市文化消費總體規模持續增長,消費結構不斷昇級,帶動旅游、住宿、餐飲、交通、電子商務等相關領域消費,不斷增強文化消費拉動經濟的積極作用,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