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龍江大小事
搜 索
【編輯推薦】警惕春季火災隱患 小編教您如何防火
2017-03-29 16:20:40 來源:東北網綜合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9日訊 近期,北方地區已進入春季降水較少、空氣乾燥,加之氣溫逐步回昇,常伴隨著大風,森林火險等級較高的防火關鍵期。清明將至,預計4月5日左右,北方大部地區可能會受到冷空氣影響,導致森林火險等級提高。為此,哈爾濱市安監局提醒廣大群眾,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盡量降低火災隱患,哈爾濱有關部門將於近日推出今年防火工作新部署。

  除了森林火險,在家中也要時時注意防火,據了解,引發家庭火災的原因大多是生活用火和家用電器使用不慎,或易燃可燃物品使用不當,在這裡,小編就教您幾招防火絕技。

  家庭防火

  據了解,引發家庭火災的原因大多是生活用火和家用電器使用不慎,或易燃可燃物品使用不當,家庭基礎防火應做到以下七步。

  1.不要臥床吸煙,不可將煙蒂、火柴杆等火種隨意扔在廢紙簍內或可燃雜物上,教育孩子不要玩火。

  2.白酒、紙張、窗簾等易燃物品應與火源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不要在樓梯間、公共通道內存放物品。

  3.正確使用各種家用電器,選擇安全可靠的電源開關,出門前關閉電源。

  4.不要在熨衣服時接電話及做其他家務,使用液化氣、煤氣、天然氣時不要離家外出,用完後,應關好閥門,不要讓小孩隨意亂動燃氣設施,避免氣體泄漏。

  5.妥善保管好家中易燃可燃物,保證公共通道、安全出口的暢通。液化氣鋼瓶與爐具間要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不要隨意傾倒液化石油氣殘夜。

  6.不要埋、壓、圈、佔消防設施,維護消防設施的完好。在家中配備必要的滅火器材,並學會正確使用。

  7.房屋裝有防盜網設施的,應預留逃生出口。

  幾種常見火災的撲救方法

  1、家具、被褥等起火:一般用水滅火。用身邊可盛水的物品如臉盆等向火焰上潑水,也可把水管接到水龍頭上噴水滅火;同時把燃燒點附近的可燃物潑濕降溫。但油類、電器著火不能用水滅火。

  2、電氣起火:家用電器或線路著火,要先切斷電源,再用乾粉或氣體滅火器滅火,不可直接潑水滅火,以防觸電或電器爆炸傷人。

  3、電視機起火:電視機萬一起火,決不可用水澆,可以在切斷電源後,用棉被將其蓋滅。滅火時,只能從側面靠近電視機,以防顯像管爆炸傷人。若使用滅火器滅火,不應直接射向電視屏幕,以免其受熱後突然遇冷而爆炸。

  4、油鍋起火:油鍋起火時應迅速關閉爐灶燃氣閥門,直接蓋上鍋蓋或用濕抹布覆蓋,還可向鍋內放人切好的蔬菜冷卻滅火,將鍋平穩端離爐火,冷卻後纔能打開鍋蓋,切勿向油鍋倒水滅火。

  5、燃氣罐著火:要用浸濕的被褥、衣物等捂蓋火,並迅速關閉閥門。

  6、身上起火,不要亂跑,可就地打滾或用厚重衣物壓滅火苗。穿過濃煙逃生時,用濕毛巾、手帕等捂住口鼻,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彎腰或匍匐前進。

  逃生須知

  1、早逃生。在一般情況下,火勢由初起到狂燒,只需十幾分鍾,留給人們的逃生時間非常短暫。因此,在發生火災時,一定不要埋頭搶救家庭財產而導致悲劇的發生,而是要快速逃離。

  2、要保護呼吸系統。在逃生時用水蘸濕毛巾、衣服、布類等物品,用其掩住口鼻,以避免煙霧熏人導致昏迷或者中毒和被熱空氣灼傷呼吸系統軟組織窒息致死的危險。如果煙霧較濃,膝、肘著地,匍匍前進。

  3、要從通道疏散。如疏散樓梯、消防電梯、室外疏散樓梯等。也可考慮利用窗戶、陽臺、屋頂、避雷線、落水管等脫險。

  4、要利用繩索滑行。用結實的繩子或將窗簾、床單被褥等撕成條,擰成繩,用水沾濕後將其拴在牢固的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員逐個順繩索滑到下一樓層或地面。

  5、低層跳離,適用於二層樓。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頭、床墊、大衣等柔軟的物品,以便『軟著陸』,然後用手扒住窗戶,身體下垂,自然下滑,以縮短跳落高度。但千萬要記住莫跳高樓,因為從10米以上(三層樓高)的高度往下跳,很少活命。為此,最要緊的是求救,應該立即用水蘸濕床單、被褥,用其塞緊門窗,防止煙霧滲透進來,同時要不斷地向床單、被褥上潑水,防止其乾燥。

  6、要借助器材。通常使用的有緩降器、救生袋、網、氣墊、軟梯、滑竿、滑臺、導向繩、救生舷梯等。

  7、為暫時避難。在無路逃生的情況下,可利用衛生間等暫時闢難。避難時要用水噴淋迎火門窗,把房間內一切可燃物淋濕,延長時間。在暫時避難期間,要主動與外界聯系,以便盡早獲救。

  8、利用標志引導脫險。在公共場所的牆上、頂棚上、門上、轉彎處都設置『太平門』、『緊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電話』和逃生方向簡頭等標志,被困人員按標志指示方向順序逃離,可解『燃眉之急』。

  9、要提倡利人利己。遇到不顧他人死活的行為和前擁後擠現象,要堅決制止。只有有序地迅速疏散,纔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

  稿件內容由東北網新聞頻道制作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轉發或鏡像,違者必究。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