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市肇州縣全力打造綠色蔬菜生產基地 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2017-03-29 08:52:58 來源:大慶網  作者:朱艷陽 紅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9日訊 大慶市肇州縣著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提高農業發展競爭力,通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增收致富。

  『大田的收益不好,今年又不知該種點啥,正迷茫呢,縣裡的工作組來了,和我一起算了算效益賬,而且還答應給技術支持,我一合計,今年就扣大棚種蔬菜了。』托古鄉的李老漢這樣告訴記者。

  去年國家糧食收購政策變化,加之遭遇旱災,玉米價格低迷,肇州縣抓住很多農戶想轉型種植經濟作物的契機,積極開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宣傳工作,推進綠色蔬菜生產基地建設。

  針對不少農戶對市場前景不了解、經濟效益不清楚、種植技術不熟悉的實際情況,從去年入冬開始,就采取發放宣傳單、致農民一封信等形式,讓農民充分了解國家政策導向、種植成本、經濟效益等,幫助農民轉變傳統思維方式。他們還由主管縣長帶隊,深入村屯地頭和農戶面對面交流,結合市場需求,幫助農民算清成本賬、對比賬、效益賬。

  比如去年露地小拱棚種植小菇娘一畝效益5000多元,香瓜套種白菜一畝效益8000多元,種植棚室小菇娘一畝效益更是達到了1萬多元,經濟效益遠遠高於玉米種植。通過算賬對比,農民掌握信息,做到心中有數,心裡托底。

  這個縣還將蔬菜種植大戶中的優秀典型,在縣電視臺進行宣傳報道,將成功案例編撰成書,裝訂成冊,下發到農民手中。去年以來,印發《肇州縣結構調整典型17例》3000多冊,播放結構調整典型電視節目24期。現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深入人心,農民發展棚室經濟和蔬菜種植的主動性、積極性全面調動起來了。

  雖說已經開春,卻是乍暖還寒,一場『倒春寒』席卷龍江大地,肇州縣的農技人員及時深入到全縣各鄉鎮的棚室裡進行技術指導,減少災害損失。

  在二井鎮光榮村徐大姐家的棚室裡,一片綠油油的小白菜長勢喜人。『前幾天連續降溫,縣裡的技術員專門趕過來幫著做保暖。』徐大姐這樣告訴記者。在現場工作的農技人員對記者說:『根據天氣預報得知要降溫,縣裡立即緊急印制了應對倒春寒的宣傳資料1000多份,還對100多名農戶進行上門指導。』

  據了解,為了解決農戶在蔬菜種植中面臨的技術問題,這個縣的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和各鄉鎮農業技術指導服務站都有專門的農技隊伍深入村屯開展工作。在生產的重要節點上,技術人員更是現場蹲守,手把手幫助農戶。

  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解決農戶在蔬菜種植方面的技術問題,他們以東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省市農科院為技術支橕,多次聘請教授到縣裡開展專題講座,進行技術指導。目前,已經組織技術講座460班次,培訓農民7萬多人次。

  2016年肇州縣蔬菜種植面積18.5萬畝,產值7.41億元,湧現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蔬菜生產專業村屯。其中,新福鄉的香瓜,二井鎮的大蒜、大白菜、大蔥、小菇娘,永勝的西瓜等地方特色種植已初具規模,正積極組織申報綠色、有機、無公害等食品標識和國家地理標志認證,培育綠色、優勢農產品品牌。目前,這個縣『三品一標』總數已達到105個。

  同時,肇州縣以品牌為牽動,積極推進農超對接,在全國各地開設直銷店、專營店40餘家,縣內農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30個地市。其中,新福鄉耀先村的香瓜種植專業合作社,注冊了『慶州香瓜』產品商標,成功申報無公害食品標識,產品遠銷到大連、黑河、牡丹江等地,去年一畝香瓜純收入達到5000多元。

  肇州農業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017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將增加5萬多畝,總面積達23.5萬畝。根據遠景規劃,到2020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預計超50萬畝,效益在10億元以上,屆時將形成市場競爭力強,特色突出的蔬菜優勢產業,把肇州建設成『標准化綠色蔬菜生產基地縣』。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