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讓產品價值獲得最大認可 市場營銷是保障
2017-03-29 09:05:4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桂英 宋晨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3月29日訊 2016年,對於我省農村各類專業合作社的新型農民來說,意義不同尋常——從『田間地頭』到『市場端頭』,他們經歷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以合作社為主體到上海舉辦黑龍江省農民合作社優質農產品展銷會;第一次召開農民合作社售糧大會,登上省裡重要會議專用會場的主席臺,面向全國的經銷商推介合作社自產的優質糧食產品;第一次聯手互聯網大鱷,通過網絡眾籌平臺銷售農產品……

  這些第一次,既讓他們試水現代營銷,也收獲了太多從生產者到生產經營者角色轉變的陣痛與驚喜。

  五常市豐年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雷自去年第一次走出黑土地,參加9月在上海舉辦的農產品展銷會,一下子開闊了思路,打開了產品的省外市場。如今合作社在北京、上海、浙江、成都、廈門等地都有銷售網點,還預簽了3000畝地的種植回收協議。來自寧安市古塔田源家庭農場的高波則說:『來了上海纔知道,咱黑土地的農產品原來這麼受歡迎,這讓我們信心大增;也是來了上海纔知道,我們在營銷上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兒」。』

  高波的話道出了許多農民的心聲。

  為了實現『賣得好』,提昇農產品價值鏈,2016年我省在全國舉辦了14場優質農產品展銷推介活動。

  其中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的展銷推介,僅省農委就主辦了黑龍江綠色食品(北京)年貨大集、黑龍江農民合作社優質農產品(上海)展銷會和(深圳)推介會、黑龍江農民合作社賣糧大會等大型展會6次,有效樹立了我省綠色食品產業整體形象,提昇了『龍』字號農產品美譽度和知名度,助力一些區域性品牌影響力顯著擴大。在首屆中國大米品牌大會上,我省有3個品牌上榜『全國十大大米區域性公共品牌』、5個品牌上榜『全國十大好吃大米』;五常、方正、通河和慶安大米位居初級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榜單前列。其中在北京舉辦的第五屆年貨大集,共吸引6.3萬人前來搶購年貨,現場銷售產品810萬元,簽訂各類合同和協議139件,總計27.5億元,是簽約最多、現場最火爆的一屆,成為產業鏈和價值鏈融在一起開拓市場的成功典范。

  省農委主任王金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些展銷活動,既幫助更多農民走進市場,實現了『賣得好』,更顯著提昇了他們的市場意識,增加了他們打品牌闖市場的本領。一些率先走出來的農民開始跳出埋頭種地的傳統思維,建立起種加銷全鏈條經營觀念,逐步由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轉變,由一家一戶的分散生產向合作化、規模化經營轉變;一些農民主動擁抱市場,投入電商行業創業發展;更多的農民則更加堅定了適應改革、面向市場、主動調結構的信心。

  在日前召開的第十三屆中國鮮食玉米速凍果蔬大會上,記者意外地看到許多農民結伴而來。展廳工作人員對記者說:『以前這個展會吸引的多是相關產品的生產商和銷售商、代理商。而今年,卻來了很多農民。』

  來自賓縣的一家農民合作社理事長張長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在種地可不能光悶頭乾了,能賣上好價掙著錢纔算贏。合作社有2000畝旱田,去年玉米降價後,成員們一直在琢磨今年種點啥,所以我們一聽著這個全國有名的玉米大會要在哈爾濱召開的信兒,就急忙趕來了。看看今年什麼品種的玉米能好銷,買點種子,要能找到收購商,在種地時就把銷售訂單拿到手,就更好了。』

  和走進實體市場需求機遇的張長喜不同,另一些選擇網上營銷的農民也同樣收獲滿滿。他們通過讓農產品營銷搭上電子商務的『網絡快車』,實現了賣全國甚至銷全球的致富夢想。

  記者從省農委獲悉,目前全省農村電商主體總量近3萬家,交易實現135億元;建成的黑龍江大米網,交易額突破億元大關;借助互聯網,推廣私人訂制、網絡眾籌、撮合交易等商業模式,『龍江綠』火爆全國,很多地方的農產品實現了優質優價——地處偏遠的蘿北縣,利用網絡宣傳,木耳遠銷省外,每公斤賣到360元,大米每公斤賣96元;樺川縣打造的電子商務平臺『有機樺川』,讓全縣綠色有機農產品有了『飛奔』的機會。平臺剛運行兩個月,就上線綠色有機農產品156款,日獲訂單四五十個。

  不僅易於儲存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風生水起,生鮮農產品網上銷售也正在全面破題。京東已在全國10個大城市建設了多溫冷庫,覆蓋63個大中城市,可以在京滬等20多個城市實現生鮮產品當日送達。而這一潛在商機,正在被一些敢於創新、勇於創業的新型農民盯在眼中。已經在互聯網上搞農產品營銷兩年多的陳翠琴深有感觸地說:『農業和互聯網融合,不是簡單的加法,而是通過產業融合和創新,以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態補傳統農業之短的共贏模式打造。』

責任編輯: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