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3月31日訊 『自從爸媽開始用微信,我的朋友圈就變得「有聲有色」。每天早上我在家族群裡七大姑八大姨「早上好」的中老年表情包中醒來;我發個吃小龍蝦的圖片,老爸馬上給我發過來《小龍蝦是處理屍體的蟲子,外國人從來不吃》的驚悚謠言;我媽為了搶紅包,連廣場舞都不跳了……』自從微信進入中老年人的生活,不少人都忍不住吐槽老爸老媽的變化和笑話。近日,記者采訪了多位冰城老爸老媽,看看他們是如何『玩轉』朋友圈的。
不一樣的畫風
存海量『中老年表情包』
一言不合就『斗圖』
每天早上起床後,家住道裡區的陳阿姨就會拿出手機,分別在她的家庭群、小區群、同學群等10多個群裡發送一個『早上好』的動圖。『這些圖片都是我平時搜集的,我爭取每天發的都不一樣,給人新鮮感。』陳阿姨給記者拿出她私藏的圖,『看,這是雄雞打鳴的,多有精氣神;這個「說早安」的人,聽我兒子說是現在最流行的網紅。』記者一看,是papi醬的中老年表情包。
冰城市民劉女士說,自己的家族群裡不知何時開始流行用表情包說『早安』。『我爸媽、幾個叔叔嬸嬸、姑姑姑父,每天早上要輪流發一圈,遇上過年過節還會「斗圖」。叔叔發兩個「新年快樂」,我爸就發三個,我姑更不甘示弱,瞬間發出7、 8個,發完還得意地留言「你們誰有我的多?」』
陳阿姨告訴記者,她和老姐妹們在一起聊天時,有個重要的話題就是互相分享大家收藏的表情包,『發到群裡,我們挨個收藏,再到別的群裡去發,大家一起發圖時你發的圖多就會感覺特別有面子。』同樣喜歡收集表情包的胡先生告訴記者,他們有個群,名字就叫『表情包大全』,『每天大家在群裡不說別的話,就是發圖、收藏,現在我收藏的動圖有100多個了。
不一樣的話題
『驚天秘密』 、 『刪前速看』 ……
朋友圈裡都是『真的』
市民小於去年春節給父親買了一部智能手機,並教會了他用微信。『我都後悔給他買了,他現在每天花在看微信文章、分享的時間大概有4、 5個小時,內容都是『緊急通知』、『深度好文』、『刪前速看』這些標題黨文章,而且他對這些內容深信不疑!』

家住群力區的趙先生是一位用了兩年微信的時髦老人,『自從有了微信,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兒。』當子女提示他微信裡的內容不全都是真的時,趙先生很不服氣:『怎麼可能?我看完覺得寫的特別好!我勸你們年輕人也多看看……』
除了這些駭人聽聞的文章,爸媽的朋友圈裡還流行一種『標題黨』文章,縮略圖和標語污得不忍直視,內容卻是雞湯。『父母一本正經地轉發,令人尷尬不已。』冰城市民王先生說,有一天晚上10點多,爸爸突然給他發來一條《20歲小伙為了快感竟然把自己搞死了》,『我立刻緊張起來,我爸為什麼給我發這個?用顫抖的手點開一看,發現是富二代撞車死亡的新聞。過了一會兒,我爸在微信上說,「你平時開車也要注意點」。
不一樣的日常
當『養生達人』『科普達人』
秘籍天天分享
你微信裡收過媽媽發來的養生貼嗎?相信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冰城市民李女士今年55歲,有了微信後,她成了朋友圈裡的『養生達人』、『科普達人』,每天最少分享5條這類文章。李女士的女兒告訴記者,有一次她在朋友圈發了一張切好的各種水果的照片,並配文說『以後晚上就吃你們了。』『媽媽馬上給我留言說,「微信上說晚上吃水果不好」。過了一會,媽媽就給我發來一篇《早上是金水果,晚上是爛水果,你吃對了嗎?》的文章。以前早有營養專家對此作了回應,腸胃健康的人無需考慮吃水果的時間問題,我給媽媽講,可她就是不信,只要看見這類文章她就要發給我,讓我照著做。』
記者了解到,像李女士這樣的『養生一族』、『科普一族』在微信上並不少見。據調查顯示,每月轉發五條以上謠言用戶, 80%都是中老年人。很多謠言雖經多次闢謠,仍有人擁躉。家住道外的羅女士告訴記者:『我關注養生的內容,但我慢慢發現,很多微信上的「養生秘籍」內容有衝突,這個文章說空腹喝蜂蜜水對身體好,那個又說不好,我也不敢全信這些「養生秘籍」了。』
不一樣的曬幸福
自拍必九宮格
旅游一天發20個小視頻
『我媽一出門旅游我就得屏蔽她,要不肯定被她刷屏了。』哈市的常女士吐槽道,常女士的母親酷愛旅游,退休後幾乎每個月都要出門旅游一次。『一開始,我媽出門旅游發朋友圈,我很替她高興,給她點贊。但現在她「變本加厲」,自拍必九張,每天發20來個小視頻刷屏。我告訴她不要發太多,會影響朋友,結果她反過來問我為啥不給她挨個點贊?』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和年輕人相比,中老年人『曬幸福』的更多。旅游就發旅行照,吃飯把每個菜品發個視頻……這讓很多年輕人大呼『受不了這樣簡單粗暴地曬幸福。』但也有年輕人表示喜歡看爸媽這樣發朋友圈,『說明他們很享受此刻的生活。』
冰城劉先生的女兒在國外讀書,劉先生每天早上都會發一張他做的早餐圖,女兒每天點贊,有時還會提醒他,『最近吃的有點油。』朋友圈不僅成為劉先生『曬幸福』的地方,更成了遠隔重洋的父女倆互相關切和溝通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