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五常段立華每天三點起床帶兒子做自閉癥康復訓練 兒子三歲半終於喊 『媽媽』
2017-03-31 07:05:33 來源:生活報  作者:李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3月31日訊 凌晨三點,道外區東棵街一處庫房內,五常市45歲的段立華悄悄起身,見丈夫和6 歲的兒子還在熟睡,她披上一件舊棉襖走向廚房准備早餐。三年多的時間,除了周末,段立華都要帶著兒子小錫從道外區東棵街到南崗區興南路,往返五個小時,做自閉癥康復訓練。在這期間,經過半年上萬次的反復練習,小錫終於在三歲半喊出了『媽媽』。

  『3歲學走路練了半年多』

  段立華說,在兒子兩歲半之前,她沒注意到孩子異樣,『我就以為男孩說話晚,不能獨立走路,我以為孩子發育遲緩。』一次到醫院探訪親戚家的孩子,醫生看出了小錫的異樣,『孩子都兩歲多了還不會說話、不會走路、不理人、總是重復撕紙的動作,恐怕是自閉癥。我帶孩子去檢查,結果真的是自閉癥。』

  『由於經濟拮據,半年後,我纔和丈夫帶兒子來哈求醫。』通過同鄉介紹,段立華得知哈市殘疾人聯合會自閉癥定點康復機構,申報後小錫成了康復中心的學員,『每天三點起床,晚上安頓兒子睡覺已是午夜,我照老師教的,用手一一挪動兒子腳掌,從走路到爬樓梯,兒子練了半年,終於能獨立行走了。』段立華說。

  『一句媽媽讓我一夜未眠』

  學習時,段立華和老師一起,吸引小錫的注意力,讓小錫的眼睛與老師保持四目相對,然後口中重復所教的內容。半年時間,上萬次對口型訓練,小錫的一句『媽媽』,讓段立華失眠了,『三歲半,孩子先喊了爸爸,後來會喊媽媽,還能說自己的名字,在哪個學校學習,我激動啊,兒子終於能說話了。』通過在康復學校的學習,段立華從康復老師那裡了解到如何正確引導兒子進行康復,掌握了基本的康復技巧,使兒子的康復更精准、更快速、更見效果。

  三年多的時間,小錫通過介入康復訓練,已能簡單對話、走路、寫字、串珠子、做拼圖。『我希望孩子今後能做手工類的工作,因為兒子做事情比較專注,並希望通過康復學習,兒子能正常生活,將來能自己謀生。』段立華說。

責任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