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哈爾濱上演的一場音樂會。

在哈爾濱大劇院上演的俄羅斯歌劇《伊格爾王》。
黑龍江日報3月31日訊 伴隨著『歡樂冰城』上千場駐場演出的徐徐落幕,音樂之城哈爾濱的新一輪精彩演出又一次絢爛綻放。這個春天,上百場室內樂、話劇、交響樂、兒童劇等各種演出撲面而來,來自國際知名的樂團、藝術家與本土藝術家相繼登上哈爾濱大劇院、哈爾濱音樂廳、老會堂音樂廳等各種演出場所,為冰城觀眾帶來一場又一場精彩的演出盛宴。有著深厚音樂傳統的哈爾濱人不禁贊嘆:現在的哈爾濱,已經被藝術的海洋包圍,看演出正在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音樂的春天來了!
『高端藝術演出鼓舞了我們的生活』
眼下,著名指揮家鄭小瑛女士正在與吉林交響樂團在哈爾濱大劇院排練《但願人長久——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熱愛藝術的哈爾濱觀眾會記得,2016年3月20日,87歲的女指揮家鄭小瑛率方明、濮存昕、喬榛、丁建華、肖雄等表演藝術家,以《但願人長久——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為哈爾濱大劇院開啟大幕,自此,世界頂級演出在哈爾濱大劇院的舞臺上花團錦簇,200餘場高端演出奼紫嫣紅,一發不可收拾。如今,人們對今年的音樂會充滿期待。
此前,作為2017首屆哈爾濱之春國際戲劇節暨第七屆林兆華戲劇邀請展的重磅劇目,由王安憶編劇、許鞍華導演、焦媛主演的話劇《金鎖記》在哈爾濱大劇院震撼落幕。接下來,僅三四月份,哈爾濱大劇院就有近30場精彩演出,涵蓋話劇、肢體劇、鋼琴獨奏會、現代舞、電影展映等諸多舞臺表現形式,為冰城樂迷開啟嘉年華式的藝術盛宴。
登錄哈爾濱大劇院公眾號,你會發現近期的演出目不暇接《英雄貝多芬——德國鋼琴家法比安·繆勒獨奏音樂會》《浪漫郁金香——荷蘭德爾塔鋼琴三重奏音樂會》、法國薩烏達德劇團話劇《愛情偶遇游戲》、香港綠葉劇團肢體劇《孤兒2.0》、《經典的傳承——比利時鋼琴家塞巴斯蒂安·迪普伊獨奏音樂會》、中國國家話劇院話劇《大宅門》、《夜之浪漫——荷蘭鋼琴家卡米爾·博姆斯瑪獨奏音樂會》、《弦上四季——意大利音樂家合奏團音樂會》、臺灣舞工廠舞團踢踏舞《躍擊》……
每一個熱愛藝術的哈爾濱人,都會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生活被藝術鼓舞著、改變著。發燒友『芬妮張』個人成立了大劇院粉絲聯誼群,義務為大家分享演出信息、購票,組織『看劇拼車』等各種活動。
『芬妮張』說,大劇院的演出我幾乎場場不落,所以一般都是去買比較便宜的票,這些高端演出的票價非常親民,這讓我們更加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暖。據悉,除了哈爾濱大劇院自己建立的粉絲群,還有十幾個發燒友自發建立的追『劇』群,大家在群裡分享演出信息,交流觀後感,十分活躍。
原創劇目帶動本地演出生機盎然
3月3日晚,哈爾濱音樂廳座無虛席,著名指揮家湯沐海攜手倫敦交響樂團首席小提琴羅曼·西莫維克與哈爾濱交響樂團,合作演繹了貝多芬經典之作。這是湯沐海出任哈爾濱交響樂團藝術總監後的首次執棒,受到了冰城樂迷的關注。此後,湯沐海入主哈爾濱交響樂團系列音樂會還將陸續在哈爾濱音樂廳上演。接下來,《聖彼得堡交響樂團音樂會》、《盛中國、瀨田裕子小提琴鋼琴音樂會》等多場音樂會的密集上演,也將成為哈爾濱音樂廳在這個春天奉獻給樂迷的重頭戲。
3月29日,『俄羅斯之魂』音樂會在省歌舞劇院音樂廳奏響。旅俄指揮家焦飛虎執棒黑龍江交響樂團,演奏俄羅斯音樂史上的三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鮑羅丁的作品。在曲目編排上,焦飛虎特別將原版的《天鵝湖》組曲進行了選段調整,編排出一個有芭蕾舞原劇味道的《天鵝湖》。
音樂會還收錄國內鮮能聽到的拉赫瑪尼諾夫大型作品《第二交響曲》和異常優美的《練聲曲》交響版,加之鮑羅丁的《波羅維茨人舞曲》,四組聞名遐邇的俄羅斯作品,構成了具有鮮明俄羅斯風格的交響盛宴。
在中外藝術家薈萃哈爾濱舞臺的同時,本土藝術家也在積極創作劇目,奏響華彩樂章。哈爾濱老會堂音樂廳經常為本地音樂家、特別是青年音樂家舉辦室內樂音樂會,省歌舞劇院交響樂團、哈爾濱交響樂團、哈爾濱音樂學院、哈師大藝術學院等單位的藝術家和師生們長期在這裡演出交流,還有哈爾濱籍旅歐學習音樂的多位青年藝術家,也相繼登上老會堂音樂廳的舞臺。
據介紹,省演藝集團一直堅持原創道路,打造藝術精品。2016年,集團旗下演藝團體相繼打造了大型原創經典時尚樂舞《炫酷北國》、大型原創民族管弦樂《情醉關東》、原創雜技品牌『冰秀』系列演出、原創品牌項目『相聲百樂會』和相聲劇《抗日大俠》等,目前已成為哈爾濱駐場演出的主要劇目,不僅在市民心中打下了知名度,同時也成為哈爾濱旅游演出市場的代表性劇目。
團結民間『愛樂』力量培養高雅音樂聽眾群
濃厚的藝術氛圍,讓看演出、聽音樂正在成為哈爾濱人生活的必需品。黑龍江籍著名指揮家滕矢初說:『我很慶幸自己曾經在家鄉哈爾濱生活過,否則很可能與音樂失之交臂。當時在北京或其他城市,只有大藝術家的子女和高乾子弟纔會學習音樂。而在哈爾濱,音樂是屬於全體市民的,我對音樂的熱愛和天分,都是這座城市給予的。她濃厚的音樂氛圍和平民情懷,彌足珍貴。』
與各種類型、不定期舉辦的劇場音樂會相比,哈爾濱的街頭音樂文化毫不遜色。每當春暖花開,夜幕降臨,中央大街上便會傳來悠揚的樂聲,馬迭爾賓館的『陽臺音樂會』、年輕樂手的街頭即興演奏,總能吸引大批市民駐足欣賞。據介紹,哈爾濱目前擁有群眾音樂團體近千支,每年夏季舉辦群眾音樂活動近千場,觀眾達百萬人次。音樂,始終與哈爾濱的發展為伴,不僅豐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也打響了一座城市的知名度。
黑龍江音樂博物館館長苗笛說,哈爾濱有著千年音樂歷史文脈和百年多元燦爛的音樂文化。歷史上,黑龍江流域誕生過輝煌的『渤海樂』和金王朝的宮廷音樂及多姿多彩的北方少數民族音樂。二十世紀初,伴隨中東鐵路的開通,西方傳統經典音樂經哈爾濱傳向東北亞地區。西方音樂家在哈爾濱先後辦起了近30所音樂學校,為新中國培養了首批西洋音樂人纔。
談起哈爾濱創造的多個中國『音樂之最』,苗笛頗為自豪:1908年,哈爾濱最早成立了交響樂團——哈爾濱中東鐵路管理局交響樂團,鼎盛時期被外界稱為遠東第一交響樂團,後被簡稱為老『哈響』,是哈爾濱交響樂團前身;1921年,哈爾濱最早創辦了正規的西方音樂學院,從建校到上世紀40年代初期,培養了近百位音樂家;抗戰歌聲最先在哈爾濱唱響;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民族歌劇《星星之火》在哈上演……
苗笛說,建設音樂之都,哈爾濱的硬件與軟件都有了,目前需要更多地舉辦市民音樂賞析及素質培養公益課,團結民間『愛樂』力量,讓音樂深深紮根民間,為音樂之都培養數以萬計的高雅音樂聽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