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撫遠:打造中俄邊民互市新模式(圖)
2017-04-01 11:05:0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馬雲霄 陳寶林 劉億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俄羅斯籍收銀員在邊民互貿中心工作。陳寶林 攝

  黑龍江日報4月1日訊 在撫遠邊民互市貿易中心,張先生拿著邊民證正在進行購物結算,邊民證上從2015年7月份到現在已經記載了40多筆交易,他對記者說,一有時間就會過來,家裡吃的用的都是從這裡買,非常方便,而且價格也好。

  撫遠邊民互市貿易區自2015年7月16日正式啟動運營,截至去年末,從事邊民互市貿易貨物運輸船舶已實現59個往返(撫遠-哈巴羅夫斯克),運輸進境商品20179.9噸,主要有面粉、豆油、巧克力、蜂蜜、果汁、糖果等68大類9412個品種,其中免稅區商品42大類6659個品種,自由交易區商品26大類2753個品種。 (下轉第二版)

  俄商與邊民皆受益

  撫遠市口岸辦副主任薛昌禹負責著撫遠市邊民互市貿易中心的管理,他介紹,市場剛開的時候一家商戶都沒有,他們就到俄羅斯多方宣傳做工作,俄羅斯人由疑慮到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逐漸開始認領品種來銷售,從最初三十多家發展到現在的一百多家。『撫遠也給俄羅斯商戶許多優惠,貨架一層一天只收取0.5元的租賃費,這也就僅僅是水電費,政府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據薛昌禹介紹,自開業到目前,俄羅斯以自然人身份在撫遠工商注冊登記人數132人,已開展經營的俄羅斯商戶108戶,實現貿易總額近1.5億元,商品交易額超過1億元,其中購物體驗區交易額近3500萬元;倉賣交易額6800多萬元,共出貨15000多噸,822個品種。

  隨著俄羅斯人紛紛進駐互貿中心,撫遠邊民開始從中受益。所謂邊民是指邊境線20公裡以內的居民。自互貿中心開展以來,邊民參加貿易從中獲利將近300萬元,惠及全市700多貧困戶1300多人和12000多邊民,特別是對全市93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進行了精准幫扶,共上繳國地稅200多萬元,解決就業人數220人。

  邊民互市貿易是一個極具綜合性的運營體系,需要各聯動部門緊密配合。運行中,各部門各負其責,聯檢部門和外匯管理部門積極向上爭取,賦予撫遠邊民互貿區最大限度的政策支持,海關和檢驗檢疫局分別成立了互貿科,安排專職人員進駐互貿區開展工作;金融和稅務部門也積極支持配合,提供便利,確保了互貿中心高效運轉。

  『撫遠模式』悄然形成

  自撫遠互貿區運營以來,深水港倉買售貨渠道,邊民、旅客購物體驗售貨渠道,『電商』售貨渠道,這『三種售貨渠道』的運營合作已經成為了一種新模式,已經得到了各方廣泛認可,『我們以前都是去南方考察學習他們的經驗,現在來我們這學習考察的絡繹不絕,不僅有省內的來,上海、杭州、西安、濟南、長春、臺灣等地客商300餘人次先後來互貿區專門學習我們的經驗,前幾天還接待雲南口岸的來學習。』薛昌禹對記者說。

  為邊民互市貿易尋求更大空間,撫遠市對入駐企業及個體電商實現制度化和規范化管理。2015年7月11日-21日,通過聯合中國阿裡巴巴集團淘寶大學百橙學院,對100名撫遠創業青年及100名俄羅斯學員的電子商務全方位免費培訓,為撫遠發展電子商務、建設跨境電商創業孵化園區、建立農村電子商務體系提供了人纔儲備。去年又多次派人到大連等地實地考察。同時,『東極撫遠跨境電子商務創業產業孵化園』項目及撫遠『互聯網+農村』工程體系的建設開拓了邊民互市貿易的無限空間,也增添了發展的新動力。

  『互聯網+運營流程』是『撫遠模式』,成為撫遠市邊民互市貿易時代化的標志。自互貿中心開業到2016年10月25日,電商交易額168.8萬元,實現網上交易29174筆。

  挖掘中俄邊境貿易新潛力

  開展邊民互市貿易,是實施國家興邊富民政策的重要舉措。撫遠市邊民互市貿易區運營以來,每一環節、每張票證表據、每一個印章簽單都符合邊民互市貿易的相關法規,同時保證真實、充分、完整、可追溯的操作備查系統。

  『商品最真,價格最優』,互市貿易中心已經成為撫遠的一個旅游景點,到撫遠旅游的人即使不到俄羅斯,也可在撫遠買到正宗的俄羅斯商品。

  如今,互貿區承載著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而輻射帶動和影響口岸經濟及產業發展。跨境物流業、跨境旅游業、進出口加工業以及相適應的交通運輸、金融、電訊、住宿、購物、娛樂等諸多產業業態隨之產生。對境內外市場的基礎性配置、境內外資源的整合作用也日益凸顯。

  『邊民互市貿易建設將促進中俄貿易、經濟、技術、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推動撫遠與哈巴羅夫斯克市的經濟交流,發揮撫遠的地緣優勢、口岸優勢,拓展優質、獨特的貿易形式,進一步擴大撫遠引資融資經濟,增強撫遠發展的魅力和潛力。』薛昌禹如是說。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