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這份『生命事業』更值得尊重——清明節,走近90後殯葬管理員
2017-04-03 21:12: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金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3日訊(記者 楊金光)殯儀職館的員工需要每天面對死亡,忍受常人難以想象的內外精神壓力。清明節之際,記者走近了殯葬工作群體,發現了以往不一樣的陽光,他們年輕勇敢、細致大方,毫不避諱自己的工作,而且完全熱愛並投入,面對死感悟了生的意義。

  去年6月,哈爾濱市民政局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1000多名報名者中,篩選出20名成績突出的大學生,被正式錄用。記者采訪了哈爾濱市殯葬事務管理所、西華苑殯儀服務中心、東華苑殯儀服務中心的三位90後殯葬人,分享他(她)們的堅守和心聲。

  『我是骨灰寄存員,家人為我自豪』

  人物名片:

  王瀟涵,女,1993年出生,天河園殯儀館骨灰寄存員個子不高,栗色長發,掩蓋不住小姑娘愛美的內心。初見王瀟涵,覺得她是個初出校門的學生,青春洋溢的面龐還帶有些許青澀和稚嫩。看似文靜的她,很難想象會選擇這樣一份需要勇氣的工作。對於從事殯葬行業來說,王瀟涵從沒想到,但也沒覺得意外。她說,雖然她學的是土木工程,但有家人的支持,自己畢業後走進這一特殊的行業,顯得很順理成章。雖然平時生活裡,王瀟涵是個挺柔弱的姑娘,但面對每一個骨灰盒,她都會盡力而為。三層高的寄存樓裡,安放著2萬多名逝者的骨灰。寄存室裡,溫度低也很陰涼,每天都要登高爬上爬下擦拭,王瀟涵稱自己是『心大』的姑娘,這些旁人看起來頗為恐怖的工作,只要有同事一起,她從來不會害怕。她說,一入行父母就千叮嚀萬囑咐,工作時一定要細心、細心、再細心,千萬不能出差錯,因為對逝者的尊重無比重要。工作之餘,王瀟涵會把工作上的事兒與父母分享;為了讓自己安心工作,家在七臺河的王父母每月都來哈爾濱看看她。王瀟涵說,很多人都對90後帶有有色眼鏡,覺得她們是不能擔當的一代,但面對逝者家屬的萬分悲傷,面對逝去親人的無比思念,這個職業、這個崗位,對她來說就是最神聖的。『讓逝者家屬更滿意,讓自己不斷成長變得更優秀,這纔能證明我們90後一代不比誰差,我為我的職業驕傲,我的家人也引以為豪。』

  『逝者家屬的信任,再苦再累也值得』

  人物名片:

  孫文浩,男,1993年出生,東華苑殯儀服務中心接待員1米81高挑的個兒,一副眼鏡背後原來是一張帥哥的臉。殯葬工作很特殊,尤其是年輕人不願從事這一行業。而孫文浩卻是主動選擇了這一行。他說,剛入行時確實有點害怕,怕看見遺體,怕聽見哭泣。雖然每個月總有幾天要獨立夜間值班;雖然有時遇到悲傷過度的家屬,會難以溝通,甚至受委屈;雖然24小時隨時隨地待命,讓他失去了和其他小伙伴歡聚的快樂……但孫文浩說,工作帶給他的價值感遠抵過這些。『有時面對親人突然離世,家人們會束手無措,不知道該怎麼操辦最後的流程。』孫文浩說,這個時候他就會在邊上安慰他們,幫他們出主意,『當他們完全把我當做自己人,依賴著我,向我傾訴心聲時,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再苦再累都值得。』一位和自己年紀相仿的小伙子意外離世,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痛場面讓孫文浩記憶猶新。感悟生命的脆弱,見的生死離別多了,他更覺得要珍惜眼下,孝順親人,以前難以釋懷的事情工作後都釋懷了。雖然上班氛圍相對要沈悶些,但孫文浩的個性也並沒有受到工作的影響。『上班我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但下班後就做自己。』孫文浩說,面對每天的悲傷和死亡,自己解壓的方法就是練字和散步。對自己的同學和朋友,他都不會避諱自己的工作,碰到工作裡的新鮮事也很樂於分享:『如果遇上新朋友,我會大大方方的告訴他我的職業。我相信,是真朋友就不會因為我的職業而遠離我。』

  『我想找一個我喜歡,她也喜歡我的女朋友。』孫文浩最後羞澀的說,好像有點難……

  『子欲養而親不待,莫留遺憾給親人』

  人物名片:

  莊重,女,1993年出生,西華苑殯儀服務中心洽談員

  莊重,乍一聽這名還以為是男生,卻是個漂亮的女孩子。身著粉嫩的大衣,一打眼,來自遼寧?魚圈的莊重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漂亮姑娘,渾身散發著青春、陽光勁兒。她愛笑、聲音爽朗,雖然人在外面,但談起自己的工作毫無避諱。莊重剛入職時,對這個行業很陌生,在同事的幫助下很快熟悉了洽談業務,也開始看遍人生的悲歡離合。一次,在和家中有老人逝世的家屬洽談時,親人的意見分歧仿佛背後有很多隱情和遺憾,讓現場氣氛十分緊張。正當她手足無措時,老人的長子主動擔當明確了後事處理的各項事宜,這纔讓剛上班不久的莊重松了口氣。『在這裡每天感受到離別、遺憾,想得更多的就是要珍惜、彌補,當你深刻感受到「子欲養而親不待」,就會更珍惜自己的父母家人』,小莊說,這個工作,讓她的心智成熟了許多。她說,在殯儀館,每天要面對生離死別,對生命的感悟也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以前在家很叛逆,經常嫌棄父母的嘮叨,但現在會更加珍惜跟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也開始理解嘮叨裡的關心和愛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雖然工作枯燥,但莊重卻喜歡自己的選擇。她說,過去別人不願意乾的工作,現在變成了人人羡慕的崇高職業。雖然有時心情壓抑,但她卻有一個最有效解壓的嗜好——聽音樂。看書、聽歌、看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最近迷上了歌手薛之謙,要是他來哈爾濱開演唱會,自己一定去看。

  後記:這份『生命事業』更值得尊重

  火化工、整容師、告別員……采訪殯儀行業的一線工作人員,已經不是第一次。

  以往對從業多年的殯葬人的采訪中,『隱姓埋名』、『難嫁難娶』問題,總是不鮮耳聞。但這一次,對90後殯葬人的采訪,去讓人耳目一新。這些纔20出頭的年輕人,就像幾道鮮亮的光,守護著生命通向天堂的最後關卡。工作時,他們認真投入,恪守自己的職責。脫下工作服後,他們和其他年輕人並無異,愛看電影,愛K歌……他們開朗、積極,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毫不避諱,多數人還充滿職業榮譽感。

  『渴望理解』的說法,他們已經幾乎不再提起。相反,他們正在享受這份職業帶給他們的成就感,不但不覺得自己的職業需要避諱,更不怯於向社會展示自己的職業。每一場葬禮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離開的生命都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命體,這份職業就是讓逝者走得安詳而有尊嚴,從事這份『生命事業』的人其實更值得尊重。

責任編輯:隋洪波

【專題】清明祭英烈·共鑄中華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