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4日訊 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今年我省工業將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對接落實《中國制造2025》為抓手,以振興實體經濟為基石,在推進工業轉型昇級、做大做強民營經濟等方面發力。
圍繞做好『三篇大文章』,推進工業轉型昇級。在『老字號』方面:對接國家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昇級工程,繼續實施全省技術改造昇級專項行動。深入落實《互聯網+工業行動計劃》,推動重點企業建設數字車間、智能工廠,探索網絡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生產新模式。鼓勵工業節能降耗,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在『原字號』方面:繼續深化與中石油合作,推動做大上游;協調爭取基礎化工原料資源,延伸產業鏈條。支持傳統煤化工企業轉型昇級,推動產業鏈條長、效益好的新型煤化工項目落地。發揮糧食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推進產業鏈條向下游延伸,加快全產業鏈發展,促進多次加工、梯次增值、吃乾榨淨,增強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另外,抓好非能源礦產開發,推進石墨、鉬、銅等資源精深加工。在『新字號』方面:引導企業跟緊市場變化,了解新技術,挖掘新需求,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動能。組織產學研對接活動,促進現有成果加速轉化為創新產品;以哈工大為依托爭取在我省設立國家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深入貫徹落實省政府與國防科工局戰略合作協議,整合軍民兩用資源,推動共享服務,實現雙向轉化。繼續實施『三品』提昇專項行動,從注重工業設計做起,重視質量標准,圍繞市場需求,推動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提供高品質產品。
圍繞增加有效供給,盤活存量引入增量。由以往單純抓工業項目為主向抓產業培育轉變。繼續組織實施工業項目『雙百工程』,篩選100個億元以上對接《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工業項目和100個億元以上資源深加工項目。激發企業內生動力盤活存量,對接市場需求,延伸產業鏈、提昇價值鏈、補強創新鏈。推進混改或兼並重組,推動省屬國企二級機構、駐省央企二級及以下機構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強與俄中部和歐洲部分地區合作,鞏固對俄工業與技術合作成果。利用國家組織的『龍廣對口合作』,擴大需求對接,通過市場化方式吸引省外的項目和投資。
圍繞培育市場主體,做大做強民營經濟。積極落實國家系列政策和我省50條政策,繼續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專項行動。引導中小企業發展『互聯網+』經濟,引導企業緊跟產業發展、技術變革和市場變化,增強為大企業、大集團協作配套能力,重點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的民營企業。結合『龍江千名企業家培育計劃』,重點培訓成長階段的高新技術企業負責人和制造業企業負責人,營造尊重企業家氛圍。
圍繞特色發展,不斷壯大縣域經濟。對確立的縣域特色產業,圍繞延伸鏈條、補齊鏈條、壯大鏈條,持之以恆推進。實施園區提昇計劃,建立健全項目退出機制,以土地清理倒逼項目建設。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加強產業協作與配套,同步推進生態旅游、北藥、礦產開發等特色產業。
圍繞運行調控,做好要素保障。要圍繞存量『保一批』。對處於臨規邊緣且有下滑趨勢的現有規模以上企業,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幫助增產增效,使其保留在規上企業行列。要圍繞新上『增一批』。推動和支持新上項目盡快投產達效,力爭早日進入規模以上企業行列。要加大扶持『長一批』,推動盡快進入規模以上企業行列。要圍繞新近退出『返一批』,對近兩年退出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采取有針對性措施,力爭一批企業重新回到規模以上企業行列。對因各種原因本應進入規模以上統計而未入統的工業企業,要堅持實事求是,核實查准,確保其補充進入。
圍繞企業需求,強化專題服務。開展『金融服務年』活動,引導企業了解、用好用足國家和省出臺的各項金融財稅政策。組織專家深入有融資需求的制造業企業,幫助編制融資計劃書、項目路演材料。繼續實施產需對接專項行動。發布全省重點項目建設需求信息,組織省內工業企業與鐵路、公路、水利等重點建設項目對接。圍繞龍頭企業配套推進需求對接。定期公布龍頭企業擬向中小企業采購產品、銷售原料和轉讓產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