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5日訊 陽春三月,陽光暖暖地照在廣袤的黑土地上。備春耕、調結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記者見到富錦市茂盛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雲龍時,他正在大榆樹鎮向陽村的耕地裡指揮新買的大型機械進行春整地。腳上滿是泥土的趙雲龍指著眼前的一片耕地說,去年這裡種玉米,效益不好,今年農民自己調結構了,帶這片耕地加入合作社,改種『苹果圓蔥』。『不擔心「苹果圓蔥」種多了,賣不出去嗎?』記者追問。『不擔心,去年僅銷往東南亞幾個國家的出口訂單就達1000噸,還沒夠用,今年出口訂單增到6000噸了。』趙雲龍自信地說,昨天纔從哈爾濱回來,一個荷蘭客商也要和我們合作。『合作社裡有訂單,我領你看看去。』趙雲龍說。
在合作社辦公室,趙雲龍擺出八九張訂單:『這張出口越南的,這個出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這是前兩天跟荷蘭公司剛簽的。』趙雲龍興奮地一一介紹。
今年49歲的趙雲龍曾做了十多年的農民經紀人,經營著本區域的農副產品。在做經紀人期間,他敏銳地發現這裡種植的小毛蔥外銷一直不錯,比種植傳統糧食效益要好。2008年趙雲龍成立了合作社,開始經銷小毛蔥。在經銷期間,他了解到直徑六至八厘米的『苹果圓蔥』在東南亞的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十分受歡迎,這些國家幾乎每餐都需要圓蔥作為配菜,年需求量在10萬噸以上,而這一區域圓蔥種植面積小,大部分從我國進口。趙雲龍決定種植『苹果圓蔥』,茂盛村的村民邵玉臣帶40畝地加入合作社。去年他們種了300畝『苹果圓蔥』,畝產1.2萬~1.4萬斤,每畝收入在5000~6000元,是水稻的2倍以上,銷售收入288萬元,實現純利108萬元,每戶分紅達到3萬元。『比種玉米強多了,著實掙了點好錢。』邵玉臣說,趙雲龍愛琢磨,又有市場銷售經驗和人脈,能把圓蔥賣給外國人,讓黑土地上長的『苹果圓蔥』漂洋過海賣到了國外。
茂盛村的村民大多以種植玉米為主,這兩年玉米市場行情不好,種玉米掙不了多少錢。村民李景治覺得特色經濟作物比傳統作物市場行情好,他今年帶了30畝地加入合作社。『我比較過種玉米和種圓蔥的效益,當然是圓蔥效益好。』李景治說。
大榆樹鎮有種植圓蔥的歷史,但是圓蔥也是高產出、高投入和高風險的經濟作物,沒有一個帶頭人、沒有訂單,很多農民還是不敢輕易嘗試種植『苹果圓蔥』。看到趙雲龍合作社種植『苹果圓蔥』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穩定的銷售渠道,今年又有七戶社員帶地入社,帶地面積210畝,加上合作社今年在向陽村流轉土地1500畝和去年的土地,今年整個圓蔥種植面積將達到2010畝,是去年的6倍多,預計圓蔥產量將在8000噸以上,除了6000噸供給訂單外,剩餘的2000噸也不愁銷路。按照每噸2000元計算,預計產值可達1600萬元,實現利潤300萬元,入社的社員人均收入可達5萬元。
為了育好『苹果圓蔥』的蔥苗,從今年1月17日開始,趙雲龍在50餘個育苗的溫室大棚裡忙活起來,時時查看苗勢,每天都要測大棚裡的溫度、濕度,定期給肥,保持良好的通風。記者看到,棚室裡的蔥苗長得非常飽滿,個個挺拔葉色翠綠。趙雲龍說,再有十多天,育苗大棚的苗就能移植到大田裡了,一個溫室大棚所育的蔥苗移植到大田能種植20畝土地。
為了保證種植的質量,合作社還投入40萬元,添置了大型農機具,對土地進行深翻,保持良好的?情,並准備投資2000萬建設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可存儲1萬噸圓蔥的冷鏈倉儲物流基地,幫助合作社根據市場情況進行錯峰錯時銷售,提高利潤。在未來3年內使圓蔥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與黃豆等進行輪作,提高圓蔥的質量和產量,與此同時,合作社還要注冊自己的產品商標,尋求合作伙伴建立圓蔥加工企業,進行深加工,延伸圓蔥的產業鏈條,讓圓蔥的價格提昇。
今年富錦市瞄准市場需求抓生產、調結構,明確了:穩水稻、減玉米、增大豆、增經濟作物的結構調整思路。計劃播種568.6萬畝,減種玉米44萬畝,水稻面積增加20萬畝,雜糧雜豆及經濟作物增加11.4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