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中俄藝術家合作創作友誼畫卷 彩墨交融架起中俄溝通橋梁
2017-04-06 07:32:5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馬雲霄 陳寶林 劉億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瑪麗娜在自己的畫室中創作油畫。

  黑龍江日報4月6日訊 在哈巴羅夫斯克采訪期間,記者有幸結識了幾位熱心中俄文化藝術交流的藝術家,聽他們講述雙方愉快的合作經歷。

  徐悲鴻第三代傳人張德發筆下的馬,雄壯而有力,輕捷而敏銳,勇敢而馴服,勻稱而優美;俄羅斯畫家協會遠東分會秘書長瑪麗娜的油畫,細膩熱情,彩墨交融,展現出來的純淨氣質,唯美氛圍令參觀者屏息欣賞,充滿了難得的靈動氛圍。如果張德發和瑪麗娜合作一幅作品,會是什麼樣?

  在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舉辦的首屆中俄遠東之秋畫展上,中俄藝術家張德發和瑪麗娜現場即興合作創作的一幅象征著中俄友誼的畫卷驚艷了展會。中俄兩國藝術家聯手創作,當地媒體感嘆道:『這樣的嘗試是美妙的,這樣的交流合作對於兩國的藝術家來說意義十分重大。』

  『由於是現場即興創作,就是幾分鍾,還顯得不是很成熟,還需要後續多多完善。』瑪麗娜謙虛地說:『以前哈巴羅夫斯克也有畫家作品展,但是像這次中俄畫家親臨展會現場創作還是首次,看畫是一回事,看畫家怎麼畫的又是一回事,感受不一樣。』著一身黑色衣服的瑪麗娜,高貴優雅,炯炯有神的目光和謙遜的笑容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她是俄羅斯畫家協會遠東分會秘書長,她的使命就是帶領俄羅斯的畫家走出國門,讓更多的中國人喜歡上俄羅斯油畫。

  俄羅斯燦爛的文化在世界藝術之中獨樹一幟,俄羅斯油畫與其文學、舞蹈、電影一樣,曾經影響了當時歐洲許多國家。中國更是從美術教育到藝術創作,廣泛吸收借鑒了前蘇聯美術體制和創作風格。當代的俄羅斯油畫側重象征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少了一些寫實性,多了一些表現性。瑪麗娜就是這樣的一位實踐者,她說,她非常喜歡中國文化,中國與俄羅斯一樣,我們都需要回到古老的民族精神中去,反思社會的和諧發展。

  剛剛從同江回國的瑪麗娜,曾多次來到中國。在略顯擁擠的畫室裡,她告訴記者,不同的城市風光、風土人情會給人不同的感受,再把這種獨特的感受用油彩表現出來,就好像是音樂和詩歌,他們是用自己的語言在傾訴這美好的一切。『在創作的時候我也有這種感受,我想每一次創作對畫家來說都是心靈的震撼,當心被感動的時候,創作出來的作品纔能感動觀眾。』

  促成中俄畫家合作交流的使者當屬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中華協會。協會以促進中俄兩國人民友誼,搭建中俄兩國各界人士交流橋梁為宗旨,一直致力於兩國人民間的交流合作,促進兩國民間團體、企業間交流、文化藝術展會、體育等方面的友誼,得到了俄羅斯當地政府、中國駐哈巴羅夫斯克總領館的肯定。

  協會王秘書長表示,『今後,協會要把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以及黑龍江省提出的「龍江絲路帶」的戰略貫徹好,更多地舉辦一些文化交流等大型國際展會,切實發揮中俄兩國民間團體和政府、企業間的紐帶橋梁作用,為中俄兩國的民間友誼做貢獻。』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