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已過,記者在克山縣仁發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裡看到,原來以玉米為主的種植『大盤子』正在悄然發生改變。合作社理事長李鳳玉告訴記者,今年備春耕,合作社在調整種植布局上實現了很大突破,馬鈴薯種薯繁育成為今年農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
李鳳玉所說的種薯引進和繁育,並不是單純的種薯種植,而是引進了深加工項目。合作社依托中荷馬鈴薯全產業鏈項目,大力引進高品質、高乾物質、高淀粉含量的荷蘭專用薯品種20個,前期主要用於繁育薯條、薯片和全粉加工的5個品種已經抵達合作社。
2017年以來,克山縣以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為主線,結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市場需求,全縣通過合作社帶動、訂單牽動、培訓促動、產業拉動、組織推動等措施,全面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步伐。
仁發合作社的變革,僅僅是克山縣全面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的冰山一角,調整種植結構向深加工轉變,已經成為了迫在眉睫的問題,
黑龍江日報4月6日訊 進入備春耕時節,記者在克山縣興佳薯業想找理事長孫立濤聊聊,找了很久纔在馬鈴薯脫毒種苗培育室內看到了孫立濤的身影。用他的話說,這段時間忙得『腳打後腦勺兒』,組織合作社人員進行切段育苗、調試大型農用機械、往地裡運各種物資。孫立濤告訴記者,通過調整種植結構,合作社從單純的繁育馬鈴薯種植到深加工,已經走出了一條全產業鏈條的模式。
克山縣以興佳薯業為主體,以省農科院克山分院為依托,整合哈克仁發、黑龍江龍科種業、昆豐農機合作社等科技、設備、基地、品牌和市場資源,組建齊齊哈爾興佳種薯集團,著力打造種薯研發和繁育航母。力爭三年研發新品種2-3個,繁育微型薯1億粒,定植試管苗2500萬株。同時,聘請中國農科院食品研究所,研究制定馬鈴薯主食化園區規劃,加快研發土豆磨糊蒸包、水晶蒸餃、烹土豆片等傳統地域食品,及非油炸薯條、薯片等休閑食品。與沈陽農業大學合作,深度研發衝調羹等餐桌食品;馬鈴薯營養泥、營養粥和馬鈴薯酒等環保營養食品,延長薯產業鏈條,實現工業化生產。
克山縣農委有關人員向記者介紹,截至目前全縣302.7萬畝耕地中,已落實大豆面積178.95萬畝,比去年增加19.95萬畝;玉米48.83萬畝,比去年減少44.95萬畝;水稻9.01萬畝,比去年增加5.09萬畝;2016年克山縣種植馬鈴薯45.6萬畝,今年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將達到50萬畝,其中種薯達到10萬畝。目前,克山縣已落實農業訂單面積58.5萬畝,全縣將調整種植布局,納為備春耕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自進入今年2月開始,農業部門就對全縣農資經營業戶開展專項跟蹤檢查,確保農資市場安全。
為了讓廣大農民能夠認識到調整結構帶來的好處,克山縣還通過組織各級乾部入戶宣傳講解、利用典型現身說法等方式,引導農戶主動開展種植結構調整。同時,認真落實好上海主食化外延基地以及『北菜南銷』基地建設,並組織各級乾部和各類經紀人、能人多方聯系訂單,實現以銷定產,推進結構調整。加強對春整地工作的督導,加快合作社、大戶等經營主體整地進度。同時,協調機械實力強的合作社開展跨區整地作業,盡快完成整地任務,確保春耕生產不誤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