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7日訊 在西安區愛民社區的一個庭院內,有位老人總是戴副眼鏡,一身休閑衣服裝扮。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老人,10多年來,義務為小區居民修理家電。無論誰有求於他,從沒聽他說過一個『不』字,總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散發著點點的光和熱。
每年修理家電上百件
10多年前,退休後的楊國征成為一名志願者,當起了社區的義務維修工。一次,鄰居方大爺的老式手表壞了,卻一直找不到會修的人。楊國征看老人行動不便,就多次跑到愛民區一個專門修理這類手表的地方,幫助方大爺修好了表。
還有一次,鄰居宋大嬸與家人相聚正歡,剛包完的餃子剛下鍋,電鍋便瞬間沒了電。眼看餃子就要變片湯,宋大嬸很著急,忙讓老伴去找楊國征。宋大叔來到楊家後卻得知,楊國征正在別人家修冰箱,便轉身下樓往家跑,趕巧迎面碰上了返回的楊國征。焦急的宋大叔只說了句:『我……我家電鍋……?!』楊國征就聽明白了,立即回身跑向宋大叔家。只用了一會兒工夫,楊國征就修好了電鍋。看著鍋裡餃子又翻滾起來,宋大嬸非要拽著楊國征吃餃子,楊國征卻笑笑說:『還有活兒,我得趕緊回去。』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年,為了修好鄰居們的物件,楊國征不知花費了多少精力、物力和財力,而每次鄰居要感謝他時,他總是說:『我們都是鄰居,理應互相關照。』也曾有人建議楊國征設立一個收費室,他卻堅定地表示不會這麼做。
有求必應從不嫌煩
除了技術活,楊國征還乾了不少力氣活。小區初建時,他幫忙搭葡萄架、安柵欄,社區宣傳他幫忙建畫廊,遇見老頭腿腳不好,他攙扶上樓,看到老太太拿重物,他跑上前去幫著扛……隨著『名氣』越來越大,找他幫忙的人也越來越多,但無論是陌生人還是熟人,只要找到他,他總是竭盡所能地去幫助。
在原來居住的京桃園小區,楊國征除了接送孫女上下學,就是和鄰居們待在一起。漸漸地,他發現有很多老人歲數很大,子女卻不在身邊,就經常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50號樓的趙大爺腿腳不好,一直無人陪著洗澡,楊國征知道後,就主動陪趙大爺去洗澡,一洗就是好幾年。由此,楊國征實至名歸地被評為『最美學雷鋒老人』,後又榮登『龍江好人榜』。各項榮譽的獲得,不僅讓楊國征成了遠近聞名的『名人』,找他幫忙的人也更多了。
搬家後不忘老鄰居
如今,楊國征已經70歲了,因為用眼過度患上了白內障。兒子考慮他年紀越來越大,為他購買了一戶電梯樓。楊國征知道,如果大家知道他要搬家,肯定都會過來幫忙。為了不麻煩大家,他沒找搬家公司,而是與家人零散地折騰了多趟,只是在最後離別時一一通知了原來的街坊四鄰。大家聽說後都很捨不得,有的鄰居更是抓著楊國征的手始終不肯放開。
離開原來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楊國征也惦記著大家,白天有時間就經常回去看看,發現許久不見的長者,他便到家中探望。就在記者采訪的前兩天,楊國征還特意看望了一位老人。這位老人見到楊國征,便又掏出了日期不准的手表。看著楊國征幫忙調日期,老人說,其實自己的子女也會調,但這麼多年已經習慣了『有事找老楊』。
記者了解到,雖然楊國征搬離原來的住所已經一年多了,但老鄰居們還是會經常打電話找他修物件,他不但不嫌煩,還會走很遠的路過去幫忙看看。用楊國征的話說,被人需要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