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路邊"野菜"不要隨便挖 分辨不清很可能把"毒草"當野菜
2017-04-10 13:39:00 來源:大慶網  作者:李曉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路邊的野菜,不適合吃。

  東北網4月10日訊 『日日思歸飽蕨薇,春來薺美忽忘歸』。自古以來,野菜一直是餐桌上的寵兒。

  薺菜、蒲公英、柳蒿芽……進入4月,隨著氣溫的昇高,各種野菜開始在田間地頭冒芽。

  每年這個時候,想吃原汁原味野菜的人,就會帶上小鏟子,去野外挖野菜,然而,如果分辨不清,很可能把『毒草』當野菜。

  『挖菜小分隊』挺活躍

  4月8日,在時代廣場南側的樹林中,不時可以看到市民低頭挖菜的身影。

  『這是婆婆丁,洗乾淨泡水或蘸醬吃,對身體好處多著呢。』談話間,一位大媽麻利挖著婆婆丁。

  今年64歲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以前在農村,每年春天的時候,都會去莊稼地裡挖,進城了,條件好了,肉吃膩了,特別想吃這口。』

  張大媽說,她對薺菜,有著特殊的感情,在暖洋洋的陽光下,到田間地頭挖菜,共享春光,是一種別樣的樂趣。

  吃野菜產生不良反應

  吃慣了大魚大肉,現在的人都想吃點清淡的野菜換換口味。那些從草甸子上挖回來的野菜,是地道的野生食品。吃起來口味清爽,很多人都喜歡。

  4月8日一早,家住讓區的張女士,和妹妹一家去挖野菜,中午回到家,洗了一大盤,午飯時,急於嘗鮮的張女士,吃得比較多。可當天下午,張女士就感覺臉發癢,幾個小時後,感覺臉腫了,身上也開始癢。

  張女士是典型的過敏體質,平時魚、蝦、蛋都很少吃,家人根據其癥狀,分析可能是吃野菜過敏。張女士這纔意識到,野菜也不能隨便吃。

  4月8日,記者從市區多家醫院急診科了解到,目前我市各醫院急診,還沒有收治因食用野菜中毒的病例。

  醫生提醒,如果市民食用野菜,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反應,應盡快通過催吐、導瀉等方法排出毒物,並於第一時間到醫院診治。

  同時,盡可能保留食物樣本,以便醫生對癥治療。

  野菜采摘食用有講究

  采野菜要遠離廠礦,耕地旁、果樹下的野菜也不能隨便挖。

  靠近污染水源、化工廠以及公路兩邊,汽車尾氣較多的地方生長的野菜,吸收了大量的重金屬和有害物質,對人的身體危害極大。

  另外,公園和城市公共綠地的野菜,不要輕易采摘,因為可能被噴灑了農藥。

  不認識的野菜不要采。

  盡量不要一次性進食大量野菜,野菜大多有清熱解毒的功能,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多吃。

  野菜上也許會殘留一些蟲卵,烹飪野菜前,最好用熱水焯一到兩分鍾,再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

  山藥菜、山蒜等一些野菜有微毒,不經浸泡,食用後周身會不適。這類野菜在煮食前,務必要在清水裡,浸泡兩小時以上。

  苦味野菜不宜多食,苦味野菜性味苦涼,有解毒敗火作用,但過量食用可損傷脾胃。

  常見野菜您嘗過幾種

  薺菜:又名地菜、清明草等。野生薺菜顏色呈灰綠色。薺菜常作為菜餡,用來包餃子和餛飩。除此之外,炒食、蘸醬涼拌、做湯,也是餐桌上的美味。另外,還可以用來做菜羹,調制出美味的薺菜粥。

  馬蘭頭:又名紅梗菜、田邊菊等。馬蘭頭是生長於田頭路邊的一種野菜,其口味清香爽口。現在正是食用馬蘭頭的好時候,涼拌、炒食、做餡包餃子,都很美味。

  香椿頭:在每年春天萬物復蘇的時候,香椿樹開始長出嫩嫩的新芽。香椿葉厚芽嫩,綠葉紅邊,香味濃郁,營養豐富。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地丁等。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湯,生吃時,需將蒲公英鮮嫩莖葉洗淨、瀝乾蘸醬,味鮮美。

  涼拌的話,可將洗淨的蒲公英用沸水焯1分鍾,瀝出,用冷水衝一下,佐以辣椒油、鹽、醋、蒜泥等,也可根據自己口味,拌成風味各異的小菜。

責任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