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0日訊(張銳 鄭文韜 記者 王忠岩)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為『綜合治療、品質生活』。行動遲緩、震顫、姿勢平衡障礙,帕金森病已成中老年人第三大殺手,且正趨於年輕化。在當今帕金森病資訊豐富的時代,怎樣選擇合理治療、少走彎路,是廣大帕金森病友最為關注的問題。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針灸一科主任趙軍提醒,該病因早期癥狀隱匿易被忽視而耽誤病情,患者一旦出現動作『慢半拍』或手抖等情況時一定要及時就診。中西醫結合治療能夠各取所長,增強療效。

主任醫師趙軍。
據趙軍主任介紹,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手腳震顫和肌肉僵直三大癥狀。帕金森病患者常會出現運動時啟動困難、速度減弱,從手指波及上肢、下肢、下頜、口脣和頭部的緩慢節律性震顫,或者因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動作減少而造成的『面具臉』等,但由於這些癥狀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緩慢出現的,不少老年患者常誤以為是正常現象,甚至還有一些患者得病後仍拒絕治療。
趙軍主任說,中醫藥治療帕金森病具有一定優勢,對早期患者,單用中藥就能夠改善癥狀;對正在服用西藥的患者可達到減少西藥用量、減輕副作用,增強療效。同時,服用中藥也使患者精神、情緒、飲食、睡眠、便秘等有所改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應用中藥還可以延緩病程。對於中、重度患者,西藥治療必不可少、效果明顯。但西藥治療到一定程度會出現『開關現象』,即帕金森病患者長期應用左旋多巴類藥物後出現的藥效波動現象,開關現象多出現在服藥後期。一天當中,患者的癥狀在突然緩解(開)與加重(關)之間波動,可反復迅速交替出現多次。這種變化速度非常快,且不可預測,如同電源開關一樣。這一副反應對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方式產生深刻影響,甚至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此時配合進行的中藥治療,則具有西藥難以取代的優勢。中藥從根本上調理使患者陰陽平衡,氣血、經絡通暢,彌補長期西藥治療的缺陷。中西醫結合取長補短,鞏固療效。通常情況下,趙軍主任采取頭針和體針治療帕金森病。紮頭針可通經活絡,改善血液循環;紮體針可改善肢體局部癥狀,針灸對輕癥患者更為理想。
重視患者心理疏導,積極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同時,合理的飲食習慣同樣不可少。趙軍主任對適合帕金森病人的飲食做已說明:
1、控制飲食的量,每一餐的進食量比年輕時減少10%。因為帕金森發病中老年人居多,老年人每日唾液的分泌量是年輕時的1/3,胃液的分泌量為1/5,所以帕金森病人應少吃,避免腹脹等不適癥狀出現。
2、補充優質蛋白質。蛋白質對維持機體正常代謝、增強機體抵抗力有重要作用。對於帕金森病人,在采取藥物治療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控制蛋白質的攝入。
3、多食用蔬菜、水果。帕金森病人往往合並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消化功能減退,胃腸蠕動乏力、痙攣,出現便秘及皮膚油脂分泌過多等。應多食富含纖維素和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4、多吃含酪氨酸的食物。如瓜子、杏仁、芝麻、脫脂牛奶等促進腦內多巴胺的合成。
5、早餐好一點。早餐應佔全天總熱量的30%-40%,質量及營養價值要高一些、精一些,不宜吃油膩、煎炸、乾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
6、晚餐早一點。『胃不和,夜不安』,晚餐吃得太晚,不僅影響睡眠、囤積熱量,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結石。晚餐的最佳時間應在下午6點。
7、多喝水。每天喝水的量在800-1000ml,以補充每天所需的水分,同時也可以改善便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