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1日訊(記者 張雋珊)記者11日從哈爾濱市政府獲悉,《哈爾濱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實施方案》日前正式發布。《方案》稱,哈市全面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將食品安全信用狀況全面納入社會誠信范圍。學校校園及周邊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將全部納入監管范圍,實行監管全覆蓋。
《方案》明確目標,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落實到位,建立完善的責任體系和監管機制。三年內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影響惡劣的食品安全事件,國家食品安全抽樣檢驗顯示哈市生產的食品安全狀況較好,食品安全狀況得到人民群眾認可,總體滿意度達到70%。
設立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
完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達到國家規定的市級檢驗檢測能力標准。加強食用農產品和動物食品的檢驗檢測。加強對哈達、潤恆等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商超、托幼機構及學校食堂、集體配送餐單位、中央廚房等重點部位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各地區設立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
搭建市、區縣(市)兩級政府、三級監管網絡互聯和信息共享的食品安全監管和公共服務信息化平臺,建立監管部門與乳制品、白酒、肉制品等重點生產企業的通聯機制。
建立農產品批發市場『一票通』追溯體系
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監管機制,良好行為規范全面覆蓋各類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以及互聯網銷售、網上訂餐等各類新生業態。市、區縣(市)兩級食品監管部門對哈達、潤恆等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批發市場等市場開辦方進行嚴格監管,建立並嚴格執行市場准入、退市、信息通報、質量追溯制度及以銷售憑證為基礎的『一票通』市場銷售追溯體系。轉基因食用農產品和食品應專櫃或專區銷售,在顯著位置明示。
對重點區域、重點食品、重點項目實施綜合治理,嚴厲查處假冒地方食品品牌行為。對本地發現或外地通報的違法行為和問題食品做好核查處置工作,全面開展上下游責任溯源追查、產品召回、問題食品銷毀和責任查處,食品安全事故核查處置率達到100%,對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杜絕『以罰代刑』。
禁止非法生產、經營轉基因食用農產品
推進農業標准化生產,加強重金屬污染治理,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及地理標志食品等安全優質品牌食用農產品。依法禁止種植轉基因玉米、水稻、大豆等糧食作物,禁止非法生產、經營和為種植者提供轉基因糧食作物種子,禁止非法生產、加工、經營、進境轉基因或者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用農產品。嚴格實施農藥、獸藥生產和經營規范,及時查處私屠濫宰行為,嚴厲查處屠宰銷售病死畜禽、未經檢疫合格的食用動物及其產品等違法行為,處理率達100%。
學校及周邊小作坊實行監管全覆蓋
對食品小作坊生產的食品品種實行目錄管理,到2018年年底,全市食品小作坊核准發證率達到60%以上。全面落實食品銷售攤販登記卡制度,統一布局分區准則,統一公示樣式,統一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規范食品銷售攤販經營行為。
建立學校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綜合治理機制,將學校校園及周邊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全部納入監管范圍,實行監管全覆蓋。重點整治餐廚廢棄物非法收運處置和排放行為,建立餐廚廢棄物集中收集、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體系,定期向社會公示處置情況。
食品安全信用狀況納入社會誠信范圍
哈市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黨委政府年度綜合目標考核(所佔權重不低於3%)、領導班子及領導乾部綜合考核評價,實施食品安全事故『一票否決』。
全面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快誠信體系建設進程,將食品安全信用狀況全面納入社會誠信范圍。出臺哈市《食品安全投訴舉報獎勵辦法》,各級政府設置專項資金,實施有獎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