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7日訊(記者 劉嘉)16日下午,『早春走龍江,迎慶黨代會』集中采訪活動第一采訪組來到泰來縣30萬噸稻谷綜合加工項目現場進行集中采訪。今年,泰來縣共壓縮玉米24萬畝,增加水稻16萬畝,水稻面積達到166萬畝;雜糧雜豆和花生種植面積穩定在35萬畝,新增中草藥、蔬菜等特色經濟作物面積8萬畝,種植結構日趨合理。

農業技術人員在指導農民科學種田。

智能化催芽基地。
據了解,泰來縣4月20日大田播種,5月5日前結束大田播種,開始水田插秧,5月25日前結束水稻插秧,將各種作物全部播在豐產期。目前全縣正處於水田整地、水稻育苗階段。泰來縣大力宣傳國家糧食收儲和市場變化情況,引導農民把握國家政策方向,進行種植業結構調整。各涉農部門積極引領農民選用優質品種,實施農業『三減』,應用種植新技術,提昇農產品品質實現優質優價。實施了稻田養鴨、養蟹、養魚等有機栽培模式,發展鴨稻米、蟹稻米,許多農戶緊跟市場,及時調整種植品種,改變傳統種植模式,大力發展生態特色種植。
同時,重點加快飛鶴『六水香』米業、北大荒米業、六水香10萬畝優質水稻訂單生產,並圍繞『互聯網+』,運用微商等互聯網營銷方式,通過『賣得好』倒逼『種得更好』。2015年以來,全縣建設物聯網基地40處、5萬畝,農產品實現了全程可追溯。2016年,全縣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額達到9200萬元,其中大米銷售額7360萬元,全年在京東商城交易額位居全省第一,被授予『農村電商推廣示范縣』稱號。
責任編輯:李玥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