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23日訊 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期間,牡丹江市各地紛紛舉行了今年首批項目集中開復工活動,一批好項目、大項目的大乾快上,使全市上下呈現出一派喜人景象。今年以來,牡丹江市加速推進產業項目聚集,迎來項目建設的『春天』。
大項目『紮堆』開復工增添後勁
總投資16億元的百威英博(牡丹江)啤酒有限公司年產100萬噸啤酒項目位於中俄科技信息產業園,自3月復工建設以來,各種工程車輛穿梭不息、建築機械機聲轟鳴,開啟了全速推進模式。今年該項目計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億元,實現一期項目竣工,年生產能力將達到30萬噸/年。
這僅僅是牡丹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項目建設的一瞥。這裡涵蓋了綠色食品加工、醫藥生物、礦產資源、高端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五大產業,今年以來已開工產業項目34個,總投資122億元,其中億元以上產業項目20個、10億元以上項目3個。
穆棱市開工總投資20億元的中林集團科技產業園、東安區總投資40億元的辰海新能源電動汽車制造項目,都具有較高規模。陽明區新上投資2.6億元建設微晶纖維素生產項目,產品質量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穆棱投資5億元的東莞建盈家具項目、總投資5億元的鋰電池高端隔膜項目,將對產業結構優化昇級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統計顯示,今年牡丹江首批項目集中開復工活動期間,全市開復工5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315個、比上年首次集中開工增加180個,其中新開工184個、比上年首次集中開工增加101個;開復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51個、比上年首次集中開工增加82個,其中,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76個、比上年首次集中開工增加38個,產業項目整體規模和質量都有新的提昇。
『五路並進』力促產業項目生成落地
好項目、大項目的『遍地開花』,源於該市創新了產業項目生成落地機制。為提高產業項目的層次和精准性、實效性,年初以來,他們立足城市定位和產業定位謀劃生成項目,形成主導產業路線圖和項目庫,開展資源招商、產業鏈招商、產業群招商。在具體招法上,實施產業建設『五路並進』:『定點爆破』——對接世界500強、央企和民企500強精准招商;『按圖索驥』——按照產業目錄推進產業鏈和各產業50強招商;『共享共生』——按照產業集群、產業關聯開展招商和服務;『築巢引鳳』——以境內外園區為載體推廣綏芬河『國林木業城』模式;『產城融合』——以城市功能品位和競爭力提昇帶動人纔集聚、企業集群、產業集成、服務集成。
年初以來,牡丹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組建21個專業招商局共推進招商項目135個,其中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23個。海林市借助境內、境外和市經開區3個國家級園區的平臺優勢,推進『內外聯動,互補招商』;綏芬河組建招商小分隊,實行專業敲門招商,推進重點領域招商,並取得了實效。如今,中石油、中石化、中國建材、中國核電、東旭光電集團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紛沓而至,今年一季度,牡市共引進域外資金145.8億元、同比增長6.2%。
完善機制持續發力爭當全省標杆
為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步伐,牡丹江市將以4月、6月、8月三次產業項目集中開工活動為動力,強力實施領導包保推進、招商引資推進、會辦服務推進、督導跟蹤推進等四個舉措,抓緊抓實簽約落地、項目開工、建設進度、竣工投產和達產達效等五個關鍵環節,以產業項目新成就爭當全省經濟轉型發展標杆。
海林市完善項目生成、分類推進、考核獎懲、全程服務四項機制,綏芬河市出臺促進經濟發展扶持辦法、落實『六個一』包保機制,穆棱市以財源建設為中心推進十大重點產業發展,牡丹江市愛民區實施處級領導乾部『五包』抓產業項目,都取得明顯收效。
同時,全市還繼續在優化發展環境上下功夫,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壓縮審批時限,由工作小時向工作分鍾轉變,盡快實現零距離、零等待。優化審批流程,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最大程度方便企業辦事。嚴格執行『寧靜工程』和『門禁制度』,強化政府企業投訴中心作用,持續整治執法不公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