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4月23日訊 春天是放風箏的好季節。每年四五月份,微風輕拂的松花江畔、城市裡的開闊地,天空中總是飄蕩著千姿百態的風箏:翩翩起舞的蝴蝶、展翅高飛的雄鷹、搖曳生姿的美女……還有很多可愛卡通造型的簡易風箏,給玩家和路人們帶來了無限歡樂。可你知道嗎,它們只是龐大『風箏家族』裡最不起眼的成員。堪比十幾層樓高的大型軟體風箏,精工細作的龍頭風箏,無風也能放飛的盤鷹風箏,能在空中『跳芭蕾』的特技風箏……今天,生活報記者就帶你去認識一下咱黑龍江那些讓人叫絕的奇葩風箏。

35 米長『魷魚』軟體風箏。
35米長『魷魚』飛上天竟是一只軟體風箏
看天上這個瞪著大眼睛、頭頂『紅帽子』、拖著長須子的『大魷魚』,它可是個『巨無霸』,長35米,最寬處4米,高度堪比十二層樓。這是省體育總會風箏運動專業委員會的秘書長郭金龍最近剛剛入手的一只軟體風箏。在4月15日山東濰坊舉辦的第十三屆世界風箏錦標賽上,獲得了軟體類風箏最佳造型獎。

放飛埃及艷後軟體風箏要多人完成。
『軟體風箏與市民放飛的傳統風箏不同,它沒有任何骨架支橕,利用空氣動力學知識,將傘布這種材料雙層縫制,設計出很多風道和進風口,最終實現放飛。有點兒類似降落傘在空中飄蕩的原理。』郭金龍告訴生活報記者,軟體風箏幾乎都是大塊頭,冰城玩家手中面積最小的幾十平方米,最大的上百平方米。『這種風箏,最大樂趣就是放飛帶來的視覺衝擊效果,風箏面積越大,視覺衝擊力越強,感覺放著越瀟灑。』當然,要想操控這麼個龐然大物,尤其是風力較大的天氣,憑一己之力拉住風箏,不被它帶跑了,也是頗有技巧的。比如說,一陣強風吹來,一定要立刻放線,纔能保證風箏的平穩。
郭金龍告訴生活報記者,在冰城乃至省內,他都算得上較資深的一位玩家了。從2012年入行,短短五年,已買回、放飛了10只大型軟體風箏。『當時是在貼吧上看到了一段放飛軟體風箏的視頻,覺得挺有意思的,就在網上買了一個15米長、2米寬的關公臉譜風箏,本意是帶著女兒玩,哄她高興,結果我自己卻著了迷。』郭金龍說,自己入行時已有人開始玩軟體風箏了,但人不多,2014年前後纔火起來,現在省內已經有上百位資深玩家了。在郭金龍去濰坊參加風箏比賽前,生活報記者有幸在哈爾濱大劇院附近的一片開闊地上,看他放飛過一只埃及艷後軟體風箏,長25米、寬5.5米,當時三個人合作纔完成收、放兩個步驟,數一數光是連接風箏的提線就有140根,而用來放飛的那根線,比筷子還粗!
66米長『九龍頭串』一亮相就被出價1.2萬元
在山東濰坊舉辦的第十三屆世界風箏錦標賽上,我省風箏制作大師謝春生就帶著他108節、66米長的九龍頭串式風箏參賽了。剛一亮相,便引來了眾人圍觀,甚至還有風箏愛好者想出價1.2萬元購買。

謝春生和『九龍頭串』。
謝春生制作龍頭風箏有40多年了,他的龍串雖不是啥『國內最長』,但卻因為龍頭工藝精巧、樣貌傳神,在省內乃至全國的『龍串風箏圈』都很有名。『一個龍串風箏做得好不好,龍頭是最關鍵的,龍頭做得活,龍串飛上天纔能「活」起來。』謝春生說。
在他參賽前,生活報記者曾親眼目睹過一次那只身價萬元的九龍頭的風貌。只見,一個神態威武、長寬高都在1米以上的立體彩繪大龍頭上,插著兩個二十多厘米長的小龍做龍角,並裝飾著六個小龍頭,加在一起寓意龍生九子。最精巧的是,每個龍頭,無論大小,眼睛都是可以隨風轉動的;最大的龍頭,舌頭還可以上下擺動。
『你看這龍眉、龍鰓、龍須都是可拆卸的;兩個小龍下面的底座,是用礦泉水瓶口做成的「螺絲扣」,不僅拆卸方便且安裝穩固;能動的眼睛,用的是聖誕樹上的圓球掛件……』謝春生說這些都是他自己發明的。最初,他只做龍頭,後來開始做整體九龍頭,再後來,為了放飛和比賽攜帶方便,他開始嘗試做『可拆裝版』的九龍頭。做得越復雜,技術難度也越大。『做風箏,講究紮、糊、繪、放四大技藝,哪個環節不好都影響風箏的整體效果。一個龍頭風箏,從設計、選料、削刮竹料、彎烤、綁紮、成型、蒙面、繪畫、試飛每道工序都要求嚴謹細膩、形象逼真,尤其是骨架的紮制更是講究竹節對稱。光是制作風箏的竹條就用了2000多根……還有,色彩的運用也是非常有講究的。記得第一次做九龍頭,我把九個龍頭運用了不同的色彩,沒放飛時看著挺漂亮的,可一做成龍串放上天纔發現,本應威武的九龍頭,宛若戴了八朵花,別提看著多崩潰了。』謝春生笑著描述說。
盤鷹風箏無風也能放活靈活現嚇壞一群鴿子
有一種風箏,無風也能飛,或者在室內就可以放飛,這就是盤鷹風箏。
盤鷹風箏,最傳統的造型是老鷹,『半立體』結構,頭部和身子是立體骨架紮糊而成,翅膀和尾巴是平面的,因放飛時能在天空盤旋而得名。它的造型,還有隼、蝙蝠、鸚鵡、鳳凰等。在我省的佳木斯市,就有一位這種風箏的放飛和制作高手,他叫孫鳳鳴,55歲,是電業系統的一位技術人員。

玩家『悠然』、『竹林風』和『楊柳』。

『盤鷹風箏分為高空版和低空版兩種,高空版在室外放飛,低空版經過改良可實現室內無風條件下放飛。』孫鳳鳴說,盤鷹風箏放飛需要技巧,必須通過打線(放線)和調整風箏線輪的方向操控,來實現風
箏像真的雄鷹一樣在天空盤旋。而制作盤鷹風箏技巧更多、更難,首先是樣貌逼真傳神,為此孫鳳鳴還專門去學習過一段時間繪畫。其次是選材,3年以上的楠竹纔可以,最重要的是還要考慮重量、結構、吃風面等因素。室內放飛的盤鷹,就是在對這些因素改良下,變得更輕、更吃風,纔能在室內放飛。

郭金龍放飛軟體風箏。
在圈裡,大家都知道孫鳳鳴制作的盤鷹風箏很傳神。他介紹說,每年春天,他都會和佳木斯的一些風箏愛好者去放飛盤鷹風箏。有一次,放的是一只『鷹』,正巧一群鴿子飛過,原本成群向一個方向飛,結果到了風箏跟前,立刻散開了;還有一次,他做了一只『隼』放飛時,就引來了一只老鷹飛上去抓咬,『應該是把風箏當獵物了』,孫鳳鳴趕緊收線,可是最終風箏還是被抓壞了。
特技風箏空中『跳芭蕾』使用雙線或四線操控
伴著最炫民族風的樂曲,在哈爾濱大劇院不遠處的一片空曠地,玩家『悠然』、『竹林風』和『楊柳』操控著手中的風箏,一會讓它們排成一字、一會排出三角、一會在空中畫著圓;有時,她們還要根據曲目,讓風箏『踩著』節拍,在空中搖擺、翻飛。『我們管這種玩法叫編隊,用的是專門做特技的特技風箏。最少三人、最多十幾個人一起玩,但前提是得經過集體特技訓練,纔能保證動作一致或協調。』『悠然』一邊拉動著風箏線,一邊對生活報記者說。她是黑龍江女子特技風箏隊的隊長,玩特技風箏已經3年多了,並在去年5月帶動幾位女玩家組建了我省第一支、也是目前省內唯一一支女子特技風箏隊。這次濰坊的風箏比賽,有三位隊員參賽,獲得了『創新動作三等獎』。
『悠然』說,特技風箏與傳統單線風箏的區別在於它由雙線或四線牽引,通過左右手的配合做出花樣百出的飛翔動作。不像傳統風箏那樣比誰飛得高,而是看誰做出的動作更漂亮、更多變。在很多玩家看來,玩這種風箏最大的樂趣就是操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