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6日訊 文明是什麼?有人說文明是人類進步的基石,文明是文化發展成果的總和,也有人說文明是萬裡長城的一塊磚,是長江、黃河中的一滴水,也有人說,珠峰上飄揚的紅旗,是奧運場上奏響的國歌。
其實,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文明是輕輕地扶起摔倒的老人,是相遇時招手微笑,是朋友有難時的熱心幫助,是與人相處時的理解與寬容,文明宛如一輪潔白無瑕的皎月,一盞指向前方的明燈……
他們開展『一創兩建』打造魅力新家園,他們進行志願服務助推城區新文明,他們親手包餃子送到貧困群眾和礦區分流職工的餐桌上,他們用溫暖的大手拉起一雙雙困難學子的小手,他們讓文明之花更艷、文明之果更鮮,今天,讓我們跟隨記者手中的筆,一同走進這個文明的『花蕾』中,切身感受城區文明創建中的芳香。引子:
近年來,寶山區始終把創建文明城市作為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造福人民群眾的大事,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提高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載體,作為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利民惠民工程,全區有10個單位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21個單位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樹立了良好的城區形象。
『一創兩建』打造魅力新寶山
為加強『一創兩建』工作,成立了由區主要領導牽頭,委辦、區政府辦、文明辦等40餘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並制訂完善了《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實施方案》、《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測評體系任務分解表》和《城市建設與管理標准化體系》等,將任務具體分解,逐一落實。各部門單位也均成立了相應領導機構,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在背街巷路的硬化和亮化上,利用廢磚和煤矸石等改造修繕背街巷道242條。制作了1000盞簡易實用路燈,創新利用廢舊輪胎,自制花箱、花盆近800個、輪胎花架200餘個,栽花3.8萬餘株,同時擺放各式輪胎景觀造型1500多個。『百變輪胎』,成為寶山創建的一大特點、一個亮點、一張名片。同時利用廢磚砌築200多座路邊花壇,種植大小麗花10餘萬株。並自行設計了封閉式垃圾箱和簡易式保潔桶等,累計節省資金70多萬元。
『典型模范』引領群眾新時尚
為進一步加強全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他們創辦了特色鄉村學校少年宮,建成省級乒乓球基點校,建成了7個社區文化中心,13個社區文化活動室,並為20個社區、6個村安裝健身器材。先後成立了羽毛球協會、太極拳協會、籃球協會、乒乓球協會、健身操協會等。
同時他們積極開展了道德模范、龍江好人、中國好人等評選宣傳活動,新安街道西平社區主任吳亞芹榮獲市級道德模范稱號、躍進街道宏如社區主任李雙英、七星鎮新村第一書記沈芮冰榮獲黑龍江省『龍江好人』稱號,同時李雙英還獲得『中國好人』提名獎。通過道德教育、道德講堂、選樹典型、加強監管、依法查處等措施,進一步提高了乾部群眾的誠信意識、公德意識、責任意識和文明意識。
志願服務助推城區新文明
禾苗已久旱,乾涸如空泉,愛心春潮湧,哺育百花艷。如何讓寒門學子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如何為礦工子弟點燃美好生活的希望之火?這成了寶山區黨政一班人徹夜思考的課題。
不等不靠,想實招、出新招,用心研究破解雙礦分流職工及困難家庭學生就學和生活上的困難,區委、區政府在創新開展扶貧助困專項行動中,通過『大手拉小手,愛心助成長』志願服務活動形式,多方面幫扶『雙礦』分流職工子女。五年來,共幫扶貧困孩子600餘人次。
今年到目前,寶山區27名處級領導和70多個單位的黨員乾部共與121名雙礦分流困難職工子女進行了實地幫扶對接。至此,這個區開展的『大手拉小手、愛心助成長』幫扶對接活動全面鋪開。
在幫扶活動中,這個區除了對有在讀大學生的123戶雙礦分流家庭開學前一次性發放3000元補助外,還利用『大手拉小手,愛心助成長』的模式,對困難家庭的148名中小學生進行幫扶資助,達到了助學全覆蓋,促進了區礦和諧穩定。 為讓轄區困難群眾都感受到幸福和諧,寶山區結合精准扶貧全面開展了『黨員包餃子、扶貧獻愛心』主題活動,春節期間把兩批10000斤餃子送給2000餘個困難戶,把黨組織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送到貧困居民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