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三江明珠』站在新起點踏實向未來
2017-04-30 15:05:2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於大宇 劉億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4月30日訊一組數據見證了佳木斯這座城市的無限活力:過去五年,佳木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3.6%;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6.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0.5%;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56.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1.3%。

  江畔城區一角。趙營 攝

  在不久前召開的佳木斯市十三次黨代會上,市委提出要以務實的精神補短板,以創新的思維促改革,堅持『五個工作導向』,實施『四大昇級工程』,推進『五項建設任務』,並作為佳木斯新一輪發展的精神動力。一幅幅美好藍圖展現在佳木斯百姓的面前:通過五年奮斗,不斷壯大經濟實力,優化產業結構,增進民生福祉,決勝全面小康。

  佳木斯正以昂揚的斗志,站在新的起跑線上。

  目標既定,佳木斯正振奮精神邁開通向美好未來的堅實步伐。

  佳木斯冬景。張雙林 攝

  更進一步決勝小康

  在新的起點上,佳木斯將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開拓更好的發展前景。

  過去五年,佳木斯敏銳把握機遇,狠抓項目建設,發展基礎更加堅實。著力補齊有效投資不足的短板,累計開工建設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988個,完成投資1353.5億元,是上一個五年的2.6倍,其中產業項目783個,完成投資1039.1億元,是上一個五年的2.9倍,省重點推進產業項目落地開工率位居全省第一位,建成率和投產率均位居全省前列。

  高質量的經濟,是城市運轉的強大動力,也是塑造現代城市的『基建工程』。

  政策機遇、市場機遇、改革開放機遇、科技創新機遇,四大機遇給了佳木斯發展的空間。農業資源優勢、中心城市優勢、工業基礎優勢、生態環境優勢、對俄開放優勢,五大優勢給了佳木斯發展的保障。

  未來五年,佳木斯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左右,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6%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左右,經濟結構優化、主導產業轉型昇級,振興發展的產業基礎更為堅實。

  四季通關的口岸優勢。王立峰 攝

  面對百姓『更進一步』的期許,在謀劃『十三五』發展時,佳木斯市委強調,要堅定不移繼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持續貫徹落實對龍江兩次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中央『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大力踐行五大發展理念,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省委實施『五大規劃』發展戰略、推進十大重點產業建設決策部署,以趕超的勇氣謀發展,以務實的精神補短板,以創新的思維促改革,堅持『五個工作導向』,實施『四大昇級工程』,推進『五項建設任務』,不斷壯大經濟實力,優化產業結構,增進民生福祉,為決勝全面小康昂首前進。『

  佳木斯將繼續圍繞『三篇大文章』,改造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在產業結構上『調』新活力,激發全面振興新動能。

  2016年,常發佳聯農業裝備有限公司從『寒冬』走進春天裡。企業緊跟改革節奏,順勢調整,自主研發新產品搶灘主打市場,從160馬力到180馬力的動力昇級形成了勢不可擋的優勢競爭力。

  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擁有領先技術獲國家專利17項,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5項。利用防爆電機技術國內領先的優勢,創新為企業裝上加速發展的『主引擎』。

  挖掘『原字號』,壯大『新字號』,佳木斯泉林紙業項目打開了以秸稈為經緯的循環經濟大門。總投資25億元,年處理秸稈60萬噸,年產20萬噸秸稈本色漿、20萬噸本色生活用紙、30萬噸黃腐酸有機肥一期項目已全部達產。未來,三期工程全面投產,可吃乾榨淨佳木斯及周邊300公裡范圍內的900萬噸秸稈。小秸稈將成為撬動循環經濟的有力支點。

  2017年,佳木斯市計劃開復工產業項目900項以上,產業項目投資同比增長10%左右。截至目前,已有108項億元以上項目完成前期准備工作,可在年內開復工建設,比去年全年增加9項,預計全年完成投資160.9億元,其中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52項。

  富錦象嶼金谷打造世界級智能『大糧倉』。本報記者 王振良 攝

  佳木斯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新機遇,按照『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規劃的戰略部署,著力打造『龍江絲路帶』中優勢突出、競爭力強的重要板塊和節點。

  同江鐵路大橋未來與哈佳快速鐵路銜接,佳木斯市將成為同時擁有對俄鐵路、公路、水運和航空運輸通道的城市,俄遠東地區和我省東北部地區交通將『無縫連接』,成為『龍江絲路帶』中重要的一部分。

  哈佳快速鐵路將直接拉近哈爾濱至佳木斯及其周邊城市的時空距離,從六七個小時縮短至2.5小時以內,佳木斯成為我省『一軸兩環一邊』鐵路網主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未來的發展,佳木斯信心十足,步履堅定。

  佳木斯天和紡織有限公司紡紗車間。隋鳳琴 攝

  更高一層百姓幸福

  站在新的起點上,佳木斯堅定不移推進公平共享,增進更多民眾福祉。

  統計顯示,過去五年,佳木斯累計投入民生資金621.1億元,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63.4%。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預計2016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4415元和13913元,分別比2011年增加9254元和4882元。

  『衣食住行』,『住』佔了重要的分量,是民生為先的基本要求。佳木斯大力推進城中村、棚戶區、老舊小區、農村泥草(危)房改造,城鄉群眾住房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病有所醫,共享優質醫療,也是佳木斯向民生項目傾斜的一種體現。在全省率先實行新農合異地就醫即時結報,5家醫院通過三級甲等醫院審核,新建改建村衛生室405個,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居民看病難問題得到較大緩解。

  食在佳木斯,『平安佳木斯』建設深入推進,食品藥品監管和安全生產工作持續加強,連續五年被評為中國十佳食品安全城市,社會安定有序。

  義務教育全面實行陽光招生、陽光分班,整合撤並151所學校,新建和改造校捨178所,全部取消農村學校小火爐供暖,教育發展更加公平均衡。

  未來五年,佳木斯將不斷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增進人民群眾獲得感。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0%左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昇,圓滿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十三五』,佳木斯志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突出產業扶貧,激活造血功能,統籌推進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社會保障扶貧和轉移就業扶貧,確保到2019年底全市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4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摘帽。同時,著力加快民族地區發展,積極支持赫哲族群眾率先奔小康。

  著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讓百姓腰包更鼓。創新體制機制,落實創業扶持政策,改善創新創業要素保障,構建創業生態,建設符合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方向、覆蓋城鄉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

  著力優化城鄉公共服務。完善學前教育配套政策,繼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落實特殊教育提昇計劃,推動民辦教育特色化發展,立足區域產業特點、以市場為導向發展職業教育,不斷改善辦學條件,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違規行為,創建國家級食品藥品安全城市。紮實推進『平安佳木斯』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防范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不斷提昇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奮力走出黑龍江全面振興發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