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綏化 春風徐來萬物新描繪振興新願景
2017-04-30 15:12:0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洪家興 岳海興 程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綏化小城鎮建設初見成效。霍永祥 攝

  記者在這裡了解到,綏化市正傾力打造六大各具特色的旅游產品:以田園、生態、有機、綠色為突出特色的東北風味『美食綏化』美食品嘗游;以果蔬采摘,大平原、大農田風景欣賞為突出特色的田園風光游;以蘭西東北民俗文化旅游第一村、望奎滿族風情園為突出特色的民俗風情游;以北林、望奎休閑滑雪、溫泉養生為突出特色的冰雪溫泉休閑游;以望奎皮影、綏棱黑陶、海倫剪紙和二人轉為突出特色的歷史人文游;以東林寺、紅光寺、明淨寺等寺觀和海倫天主教堂為代表的宗教文化游。與此同時,綏化還借助稻田、林海、濕地等資源稟賦,發展鄉村旅游,建設了肇東千鶴島、海倫大峽谷等一批熱門景點,全力打造沿松花江生態自然文化旅游帶、西部草原濕地景觀帶、小興安嶺山區景觀帶、百裡呼蘭河休閑旅游景觀帶等特色旅游景觀帶。配套硬件方面,截至目前,綏化全市已有A級景區42家,旅行社33家,星級飯店2個。養老機構249家,總床位數26764張,各級各類衛生機構2203家,衛生技術人員21066人。

  綏化『鴻基』水稻育秧基地內工作人員正在查看苗床溫度。本報記者 王振良 攝

  綠色產業之城風頭正勁

  日前,在綏化市首批產業項目開工日上,由京糧集團與山東諸城興貿集團共同投資13億元建設的100萬噸/年玉米綜合深加工及自備電站項目在青岡縣玉米園區順利奠基。兩大企業『強強聯合』落戶青岡,看中的正是綏化豐沛優質的『原字號』資源。在聚焦昇級『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道路上,綏化腳步緊湊而堅定。改變『初加工』,突破『原字號』。綏化加快實施傳統產業『綠色再造』和『綠色轉型』,從上游向中下游、從低端向中高端方向發展,做大做強綠色食品產業和糧食精深加工業,大力發展低碳產業和循環經濟、生態經濟,全力打造綠色產業之城。

  龍頭帶基地,企農獲雙贏。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的發展途徑,綏化推進生產基地區域布局優化分工,全市已形成了八大主導產業基地帶。目前,綏化各類龍頭企業基地面積已發展到1644萬畝,與農戶年簽訂合同定單達到142萬份,有6600多家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綠色食品產業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產品已由簡單初級的分割肉、大米、玉米淀粉、奶粉、保鮮蔬菜等十幾個品種轉變為火腿腸、罐頭、豬血蛋白、玉米油、谷氨酸、賴氨酸、乳珍、專用功能性乳粉、高端配方粉和高端液體奶等近百個品種。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年帶動基地農戶達35.6萬戶,戶均增收2865元。

  綏化肇東五裡明大農機秋收現場。車彥旭 攝

  在乳品加工方面,目前全市9戶規模以上乳品加工企業年設計加工能力90萬噸,實際加工46萬噸,以肇東伊利、安達貝因美等乳品企業為依托,未來五年,綏化市乳業將發展為100萬噸實際加工能力,產值100億元。在大豆加工業方面,12戶規上大豆加工企業在原有120萬噸加工能力的基礎上,吉林修正藥業50萬噸、中糧集團40萬噸等大豆深加工項目正在運作,項目落地達產後年加工能力將達到200多萬噸,實現產值200億元,全力打造中國非轉基因大豆加工集散中心的設想正在變為現實。在肉制品加工業方面,全市10戶規模以上肉食制品加工企業已具備生豬屠宰設計加工能力1040萬頭,實際加工211萬頭,通過發展壯大望奎雙匯、海倫公准、青岡長林、肇東大莊園等項目,實現實際加工1000萬頭,實現產值150億元。同時,望奎、綏棱馬鈴薯,明水、蘭西雜糧,海倫、北林面業,肇東、安達、青岡酒業等小規模的產業快速發展壯大,小行業大群體,成為千億級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種得好,更要賣得好,在品牌市場化運營方面,綏化從政府到企業同樣不遺餘力。目前,綏化全市食品龍頭企業已擁有綠色食品中國馳名商標4個、省著名商標41個、知名商標68個。『大莊園』已成為省內畜牧產品的行業領軍。『龍蛙』產品行銷全國20多個省市。『蘭亞』牌亞麻坐墊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並出口到美國、香港、歐共體等國家和地區。『慶安大米』已成為龍江綠色食品大米的代表之一。因綠而興,以綠為媒,綏化的『綠旋風』正吹遍神州,結緣四海。

  現代農業建設蓬勃發展

  在望奎金穗水稻種植合作社,通過建立電商平臺,實現產加銷一條龍和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合作社的基地種植面積已由起初的1.4萬畝發展到現在的近4萬畝,產品遠銷全國20多個省市區,帶動社員5000餘戶。金穗的成功,只是綏化市現代農業謀振興、創新路、轉方式的一個典型縮影。作為農業大市,綏化市以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為抓手,圍繞打造『寒地黑土之都、綠色產業之城、田園養生之地』發展目標,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

  在生產體系上,為建強農業基礎這一『第一車間』,今年以來,綏化市按照減玉米、穩定並適當增加水稻、增加大豆雜糧、擴草蓿和果蔬,由單一糧食種植向糧經飼三元結構協調發展的總體規劃,落實『三減』面積700萬畝,蔬菜等經濟作物比去年增加153萬畝,綠色食品種植1800萬畝。

  在產業體系上,綏化市細致謀劃產業帶布局,重點在沿呼蘭河流域建設優質水稻產業帶;在一二三積溫帶建設優質玉米產業帶;在三四積溫帶建設非轉基因大豆、馬鈴薯產業帶;沿哈黑、哈大、綏肇、明沈等主要公路建設綠色有機蔬菜產業帶;在蘭明青望等乾旱地區建設優質雜糧、雜豆產區;在綏棱、慶安等縣建設食用菌、藥材、林產品采集、森林旅游、特色養殖等特色經濟產區。與此同時,綏化還將在中西部大面積草原和玉米主產縣(市)建設草食畜牧業養殖區等『四帶三區』,做強做大綠色水稻、專用食用大豆、鮮食玉米、綠色果蔬等產業,加快復制推廣『鴨稻』、『蟹稻』、『鵝玉』等生產模式。通過實施產業聯盟發展戰略,推動糧變肉、草變乳過腹增值,綏化市培育龍頭企業已達到171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48.5%。

  在經營體系上,綏化加強規范農機合作社發展,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進主要糧食作物新一輪品種更新換代和『互聯網+』現代農業高標准示范基地建設。截至目前已建設互聯網+綠色高標准示范基地167個,推廣農作物優質高產模式化栽培達到80%以上。與此同時,綏化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探索聯合社和復合型經營主體模式,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到4.9萬多個。加強和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組織經營主體和企業走出去參加各類展銷會、推介會,發揮互聯網作用,大力宣傳寒地黑土區域公用品牌和地方特色品牌。搞好O2O、B2B線上線下銷售,以農產品的優質特色擴大市場佔有率和覆蓋面。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奮力走出黑龍江全面振興發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