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點贊興安·八個十佳"推薦評選活動參評旅游景點
2017-05-01 12:51:00 來源:大興安嶺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漠河 『松苑』原始森林公園

  漠河『松苑』公園佔地面積5公頃,是全國唯一一座城內原始森林公園。1983年,原黑龍江省省長陳雷到漠河視察工作時,為公園題名『松苑』。

  松苑公園園內林木蓄積總量為400立方米,主要樹種有樟子松和落葉松兩種,園中樹木均有百年以上樹齡。園內灌木以興安杜鵑為主,每年5月中旬綻放。蒼松翠柏掩映著如霞似錦的映山紅,成為春季漠河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松苑公園在1987年震驚中外的『5·6』火災中得以留存,有碑文記載:公元一千九百八十七年五月六日,大興安嶺北部林區發生世界罕見大火,摧城池,毀生靈,祖國最北之城漠河,頃刻之間被吞噬於火海之中,然涂炭之餘,縣城內外,滿目焦土,唯松苑、清真寺、茅廁、墳地四處安然,此何故?民間傳曰:松苑不燒,因吉祥之地,火魔不忍也;清真寺不燒,因真主威儀,火魔不敢也;茅廁不燒,因污穢之所,火魔不屑也;墳地不燒,因鬼魅同宗,火魔不犯也,此四不燒,世人稱奇。松苑乃奇中之奇,華夏無雙。城內原始森林佔地5公頃,院中蒼松挺拔,直指青天,如各界賢達,相視而議。北陲漠河,物華天寶,重建之興,日新月異,民安城美,八方來游,松苑福地,必及之所。凡至此者,可納瑞氣,增福壽。

  漠河 北極洲

  漠河北極洲為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的一處大型綜合性景點,它形成於1958年北極村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洪水,大水過後,多處河流改道,沙洲就此形成。

  北極洲內建有北極廣場、七星樁、玄武廣場、北極定位廣場、森林浴場等多處景點。北極廣場中央立有標志性景觀『神州北極』石碑,正面刻有『神州北極』4個大字,象征著中國內地最北端,形成了『南有天涯海角,北有神州北極』的對比。在此留影,是游人到達中國北極的見證和標志。

  北斗七星樁按北斗七星造型,寓意吉祥,演變成為北極大地景觀點。游客可根據自己的生辰,找到自己的主命星,自認本命所屬星君,並可在對應的星樁上祈福留念。同時,七星樁按昇序排列,預示人生在北極福祉圓滿、節節昇高。

  北極定位廣場采用天圓地方的理念,以羅盤為造型,正中為司南。刻盤有『愛、財、智、壽、業、福、康、祿』等祈福內容,游客可坐於勺中,借助外力推動勺柄旋轉,根據勺柄指示方向,確定自己到神州北極所納的吉瑞福祉。

  北極洲內動植物種類繁多,不乏百年樹齡的樟松落葉松,蟲鳴鳥語,綠草如茵,不知名的野花如點點繁星點綴其中。該景點地處『北中之北』,風格獨特,建成後游客絡繹不絕。來北極村不到沙洲,不能算真正到了最北;來沙洲不留影,不算擁有最北的紀念。

  漠河 龍江源頭第一村

  世界第一大界江、中國第三大河——黑龍江在這裡起源,黑龍江南源額爾古納河,發源於大興安嶺西側,西北源石勒喀河,發源於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肯特山麓,南北兩源在漠河縣洛古河村以西15公裡匯合,始稱黑龍江。江水晶瑩、曲折回環,位於源頭的洛古河村也稱源頭第一村,地理坐標為北緯53°21′,東經121°36′,建築為北方傳統木刻楞群。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設置洛古河卡倫而形成自然村落,隸屬漠河縣北極鎮管轄,距離北極村50多公裡,距離漠河縣城90公裡。

  位於源頭的洛古河村,稱為龍江第一村,相傳這裡是黑龍江百姓的保護神黑龍打敗作惡多端的白龍的主戰場。洛古河村只有幾十戶人家,保持了當地最傳統純朴的生活習慣,平日裡他們以農耕、漁業為生計,農捨均是北方典型的木楞刻風格,冬暖夏涼,簡約舒適。從洛古河村乘船而下,探訪東北母親河黑龍江的源頭,遠眺對岸風格迥異的俄羅斯風光。

  漠河 北極人家民俗文化園

  北極人家民俗文化園位於北極村東南側,黑龍江畔,是一處北極民俗文化大觀園。文化園以黑龍湖為中心,設有北極民俗展覽館、藝術家部落、驛路博物館、於志學冰雪畫館、大興安嶺岩畫館、知青紀念館、地窨子餐廳、樹屋賓館等,自建成以來便成為漠河接待中外游客、貴賓的首選場所。國家、省、地領導人、冰雪畫派創始人於志學、鄂溫克老酋長瑪利亞索、鄂倫春最後的老薩滿關扣尼、於丹等,或前來駐足游覽、或現場指導、或拋鉤垂釣、或休閑度假。

  北極人家民俗文化園作為中國最北的一個綜合性文化服務場所,每年在這裡舉辦各類書畫展、冰雪畫展及北方民族展演、鄂倫春古倫木沓節、鄂溫克瑪印節等文化活動,深受國內外、各民族文化名人的青睞。他們或慕名而來、或結伴而至,不論相識與否,只要帶著誠意,帶著對美的不懈追求,來到北極人家民俗文化園,都會受到工作人員的熱情招待與周到服務,這裡是名副其實的藝術家部落,這裡是貨真價實的文化人之家。

  漠河 神龍灣

  神龍灣景區位於額木爾河流域河灣林場施業區,S209省道654公裡至651公裡處,佔地面積近4000公頃。神龍灣源於景區內奇特的地形地貌,從空中鳥矙,河道蜿蜒曲折如神龍戲水,自然勾勒出渾然天成的八曲大灣,故名神龍灣。神龍灣景區建有神龍灣碑石廣場、4.7公裡的行車路、1440米木棧道、4個觀景臺、4處停車場、2個售票處、2處旅游廁所及其他附屬設施。

  神龍灣景區由女腳灣、男腳灣、神龍灣和天王臺、小天王山等五大景觀構成,又因河道自然刻畫出『天、王』二字,故景區內的陸地被稱為『天王島』。景區集山、河、林、灘、石、鳥、獸、魚、濕地9大元素。島內山巒起伏,地貌崎嶇,山勢險峻,森林幽靜,生態絕佳。山石形象奇特,自然天成將軍石、老人石等形象逼真的景觀石;山水之間,棲息著上百種珍禽異獸,是游人親近大自然,藝術家攝影、采風的絕佳場所。

  呼瑪 畫山

  畫山位於呼瑪縣北部中俄邊界我方一側,金山鄉管轄內,功能布局劃分為『一帶、四區』,『一帶』為中俄界江風情旅游帶,『四區』既翻身屯鄉村旅游區、畫山山地運動區、龍江生態度假區、旺哈達產業旅游區,分別突出『界江風光體驗、邊界山地運動拓展、龍江濕地風情度假、北國鄉村生產體驗、北國鄉村生活體驗』特色。

  人們都說,在黑龍江上最險的江段是迎門砬子,而最美的江段則是畫山。岸上人觀江中船,船中人觀岸上畫,這是山作的畫板,年年四季換新圖,空曠、幽靜、古朴、深遠、別致、生動,絢麗思緒生文字,畢竟比不得眼睛的直覺,完完全全的原生態是這樣的令人驚詫不已,嘆為觀止。『畫山』原名叫旺哈達大砬子,這裡曾經是抗聯三支隊經常活動的地方,也是抗聯三支隊赴蘇整訓過江的地方。當年時任黑龍江省省長的陳雷乘船行經此地,被華山的天生『圖畫』欣然叫絕,從而此地重新命名為畫山。

  景區位於黑龍江江畔,由畫山和畫山半島組成,山為畫山,山高307米,一山四峰,臨江而立,就如刀劈斧砍,崖面上石做的畫報惟妙惟肖、形狀各異,人們仿佛走進歷史文化的長廊。島為半島,佔地100公頃。島上草木茂密,如雨後春筍般生機盎然,為畫山景區增添了無限迷人的魅力。島上有湖有渠,黑龍江水位高時可以通江,江魚便會直接游入,是垂釣的大好場所。

  塔河 十八站鄂族新村

  塔河縣十八站鄂倫春族能歌善舞,文化底蘊十分豐富,民間藝術、民俗傳統獨具魅力。建立民俗村,依靠鄂倫春族獨具特色的民俗民風發展旅游業及相關產業,是一項利民心、得民意的工程。

  鄂倫春民族風情村,已建成146戶房屋,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村內環境乾淨整潔,道路邊溝全部硬化,安裝太陽能路燈照明。綠化面積3萬平方米,種植樹木5000株。為豐富鄂族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建有3000平方米的文化休閑廣場。為方便外來游客參觀,建設了1200延長米景觀大道。

  鄂族村整體搬遷,改善了鄂族村民的生活環境,促進了鄂族的經濟社會發展。勤勞、善良的鄂倫春族,能歌善舞。為發揚鄂族文化,鄉政府還組建了一支由鄂族村民構成的民族舞蹈隊,吸引游客到新村旅游觀光。

  塔河 滴翠園

  滴翠園坐落在塔河鎮中央大街東段,沿河路東側,佔地面積33公頃。滴翠園始建於1987年,是一個集游玩、娛樂為一體的大型森林植物園。園內建有一座仿古大門,1座水上橋,1座假山,3個仿古涼亭;游樂場、賽車場3100平方米,人工湖面積為4000平方米;21個綠化小區裡,種植著喬木17種,花木37種,共計6萬餘株。

  自2012年開始,滴翠園景區又進行了擴建和小河治理工程,建設噴泉、護岸、景觀橋、親水平臺、休閑場地、娛樂設施等,並對湖岸進行了改造。園內落葉松、樟子松、雲杉等幾十種興安樹種在這裡茁壯成長;丁香、桃紅、杜鵑等各種奇花在這裡競相開放。

  2016年7月20日,塔河縣首屆塔河『超越百歲健杯』森林公路自行車挑戰賽閉幕式暨達斡爾·鄂倫春民族文化交流演出在滴翠園隆重召開。點燃的熱氣球照亮了塔河的夜晚,在高空中與五光十色的水上舞臺、色彩斑斕的小城遙相呼應,遠遠望去整座滴翠園燈火通明、美輪美奐;前來觀看的市民絡繹不絕,舞臺前、廣場上、西爾河岸站滿了觀眾,歌聲、喝彩聲不絕於耳,現場氛圍十分熱烈,讓人切實感受到塔河的無限魅力。

  塔河 開庫康休閑度假區

  開庫康鄉位於大興安嶺塔河縣東北部,黑龍江中游南岸,北部為黑龍江所環饒,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黑龍江在開庫康鄉境內全長108公裡,江面寬650米,江面氣勢磅礡,洶湧澎湃,兩側石砬子山宛若天工,山水相映,景色迷人,特別是開庫康至依西肯段,曲折多變,還有車地營子,開庫康及王八灣三處險灘,潛水激流。兩岸還有奇特的自然景觀,各種奇石景色頗為壯觀。度假村內有游船,能夠在江面上欣賞隔江對面的俄羅斯風格建築及兩岸的風景。觀景臺是在黑龍江灣對面山上建設的一座集防火、旅游為一體的觀光塔,塔身鋼架結構,高20米,塔頂觀光區一次性可容納15人。觀光塔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可以欣賞原始森林和黑龍江山水一色的美麗風光,也是攝影愛好者拍攝黑龍江灣的最好位置。

  開庫康鄉旅游度假區以森林濱水度假為主,界江游覽、古村落觀光為輔,農林土特產品為特色,四季旅游項目各具特點,生態環境優良,有月亮灣、黑龍洞、黑龍出水、古村落等豐富的旅游資源,建成了開庫康鄉旅游度假區,對俄羅斯民居進行維修,規劃建設了江邊碼頭、自駕車營地、林中木屋、臥龍灘浴場,結合黑龍文化,建成了黑龍廣場、黑龍洞、月亮灣等旅游景點,開創大興安嶺打造『龍文化』先河,吸引著各地游客流連忘返。

  加格達奇 金剛聖寺

  金剛聖寺位於大興安嶺加格達奇群山環抱的東山山頂,距市中心6公裡。這裡地勢優越,氣勢宏偉,迭翠重重,曲徑通幽。寺院常駐主持和僧眾10人,每年舉辦各種佛教宗教法會10餘次,接待信眾和各方游客9萬餘人次。

  以釋乘心師為首創建的金剛寺,在大興安嶺地區民族宗教事務局、加格達奇區人民政府的幫助下,於2006年舉行了開光大典。幾名僧人如法而注,墾荒種植,早晚課誦從未間斷。

  金剛聖寺佔地面積約兩萬平方米,山門的正門樓上是四個涂金大字『金剛聖寺』。步入山門,兩側是鍾樓和鼓樓,再向北是東西廂房,前殿是天王殿,後殿是大雄寶殿。天王殿青磚紅瓦,紅柱彩檐。大雄寶殿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大雄寶殿的四脊上雕築著嘯犬神獸,千姿百態,栩栩如生;飛檐伸出八條高昂著龍首的金龍,張囗向天,?下鑲銅制連環,環上掛鈴,風吹鈴動,叮叮作響;樓上平臺四根明柱伸出四個龍頭,口含紅燈,整個建築精巧而壯觀。

  金剛聖寺自建寺以來始終秉承愛國、愛教、文明、和諧的風尚,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教規實踐著佛教修行,文明和諧金剛聖寺成為了佛教信眾學習、修行、實踐佛法,拒絕和遠離迷信、邪教活動的重要場所,在淨化人心、和樂人民、建設和諧社會方面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呼中 蒼山石林地質公園

  蒼山石林地質公園距呼中區政府所在地呼中鎮30公裡,距林碧公路4公裡,距呼源鎮8公裡,海拔900米,規劃面積2.3111萬公頃,現已被評為省級地質公園。

  蒼山石林景區內數十座拔地而起的奇峰怪石,屹立在山頂的一片密林中,這裡是一片純天然石林,也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海拔最高的石林。石林由一塊塊碩大的凝灰質熔岩組成,由於億萬年間岩漿活動、自然風化、崩塌脫落及剝蝕作用,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形狀,形成極具觀賞價值的石林景觀,是大興安嶺旅游景觀中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最具觀賞價值的天然石林景觀。石林景區內有惟妙惟肖的『鷹嘴岩』『增壽龜』『一線天』『西海巨鰲』『金蟾望月』『三口之家』等景點,不是因形得名,就是以狀寓意,巨石宛如林海碧波中的海市蜃樓,高大雄偉;又如烽火臺上英姿颯爽的將軍屹立在林海中發號施令。更讓人感到驚嘆的是林內巨石有與南天一柱遙相呼應的『北國一柱』,無論什麼角度,都感覺一個巨大磐石僅以一個小點附著在石柱之上,宛如一個蘑菇,讓游人無不感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松嶺 飛龍山地質公園

  飛龍山地質公園以其形態各異的石林和古岩畫聞名。飛龍山地質公園座落於大興安嶺松嶺區境內,距離松嶺區城內30公裡,屬於西伯利亞板塊,海西大陸邊緣,地質構造復雜,海拔高度為500至793米,屬中低山地貌。

  公園內歷經地質變遷而成石林,茂密的原始森林,帶給人們原生態之美。其花崗岩岩石類型齊全,發育典型,成因復雜,景觀奇特。花崗岩石牆高10~20米,長200多米,隨山脊線蜿蜒挺立,石林高低錯落,造型優美,猶如多位亭亭玉立的仙女在並肩眺望。

  飛龍山地質公園的古彩繪岩畫群,岩畫多達300餘幅,是大興安嶺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完好,數量最集中,內容最豐富的彩繪岩畫。公園內的小八代河自東向西匯入多布庫爾河,流域內珍貴樹種密布,獐、?、飛龍等珍惜動物時有可見。公園內還分布著面積4500畝的興安杜鵑,每年5月,杜鵑花開紅似火,美不勝收。

  大自然漫長的歷史變遷,造就了奇異的地質地貌,賜予飛龍山地質公園謎一般的神奇,夢幻般的畫卷。它岩畫密布,花海飄香,無不讓人驚嘆,為濕地小鎮松嶺區平添了詩畫般的神韻。

  新林 佛山

  佛山景區位於新林區碧洲鎮(場)施業區內,距碧洲鎮(場)址2公裡。因一塊天然巨石酷似『佛』而得名。天然石佛坐高30.08米,半倚青山,腳下碧水蜿蜒,頭冠青松遮日,手持法印,膝上翠綠環繞。在石佛身下有一天然石洞,被稱為『佛洞』。石佛身上的岩畫,經專家測定,已有八千多年歷史,系鮮卑先人們祭祀佛祖時在岩壁上留下的痕跡。

  佛山自然風光原始古朴,旅游文化底蘊厚重,一草一木,一石一景都是天然形成,其中蘊含著九九八十一個佛教故事,無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堪稱一座奇山。佛山的神奇之處在於天然形成的天王殿、羅漢堂、觀音殿、藏經閣、大雄寶殿,恰巧大雄寶殿在最後的位置,石佛在其中,這和佛教建築格局有著驚人的相似。它的神奇之處還在於,佛山的石窟和雲岡的石窟,兩地相距千萬裡,形成年代也相隔數千年,但佛像高鼻深目、眼大而脣薄,石窟內多見獅子、孔雀,卻出奇的相似,如出一轍。

  游客乘坐游艇順塔哈河西行欣賞河谷濕地、紅毛柳景觀,然後上岸通過甬道,登上『觀佛臺』一覽『石佛』全貌,在飽覽自然風光的同時,領略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魅力,接受鮮卑特色文化熏陶。

  圖強 中國最北點

  中國最北點位於龍江第一灣景區內的烏蘇裡卡倫淺灘上,隔黑龍江與俄羅斯相望,地理坐標為東經123°15′30?,北緯53°33′42?,海拔287米,設有一塊長8米、高2.45米的泰山石作為最北地理標識,並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張雪明大師題刻『中國最北點』五個大字。

  清光緒32年(1906年),清政府曾在這裡設過卡倫,戍守邊關的同時,與俄羅斯進行邊境貿易,一度熱鬧繁華。民國18年(1929年),由於戰亂不已,我國沿江卡倫逐步撤銷,商民漸漸外遷,烏蘇裡卡倫隨之沈寂。近年來,隨著圖強林業局的大力開發,旅游接待的能力不斷增強。這裡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到此游覽,往日安靜的最北點也逐漸恢復了生機。

  中國最北點周邊地勢平緩,擁有黑龍江邊特有的小氣候,適宜耕種,有大量芍藥、野百合、野罌粟競相開放。春秋兩季,秋沙鴨、綠頭鴨等各類候鳥在此停留休憩,更有貓頭鷹、林鴞、野豬、犴、?子等蟲魚鳥獸常年悠游於此,生態環境極為優越,是游客觀賞、垂釣、攝影的絕佳之地。

  圖強 九曲十八彎國家濕地公園

  九曲十八彎國家濕地公園是天然形成的原始生態濕地,是中國唯一的寒帶森林濕地公園,國家AA級景區。位於加漠公路473至477公裡路段南側,總面積4929公頃,距圖強局址10公裡,距漠河縣16公裡,交通便利。清澈澄明的額木爾河猶如一條蜿蜒曲折的長龍,虯臥在寬闊的山谷中,形成自然美麗的九曲十八彎景色。

  景區內建有5層24.8米高仿木觀景臺,名為騰龍閣,登臺俯視,層巒疊翠、雲霧繚繞,其形變幻無常,如臨仙境,巍巍群山,莽莽森林,盡收眼底。濕地內1500米木棧道蜿蜒而過,游客可以穿林越壑,近聽水聲鳥語,松濤蟲鳴,沈浸在廣闊的綠色林海之中。這裡一年四季風景如畫,春天興安杜鵑爭相斗艷、芳林競彩、百鳥飛翔,給您一種回歸自然,返璞歸真之感;夏季蒼松滴翠、薄霧環繞、雲蒸霞蔚,讓您盡享大自然純美之靈氣;秋季五色潑山、層林盡染、色彩艷麗,令您如臨仙境,心曠神怡;冬季冰雪覆蓋、潔白如玉、晶瑩剔透,讓您領略北國的雪野之壯美,此乃大自然鬼斧神工賜予的奇絕勝景。

  十八站 薩吉滿盛山

  薩吉滿盛山,鄂倫春族稱屹立奇神山,這裡是鄂倫春族人祭祀薩滿和山神白那恰的地方。『盛山』位於十八站林業局施業區內,距離林業局局址22公裡,在查班河乾線14公路處停車,進入森林向南穿行約700米,經過一片清幽的白樺林,會有一條棧道直通盛山山頂。

  『薩吉滿盛山』景點面積0.26公頃,海拔高度430米,景觀長度約150米,周長400米。現有國內最高的薩滿頭像,高18.8米。薩滿頭像前建設了日月廣場,環繞廣場四周建有9根鄂倫春民族圖騰柱。

  『薩吉滿盛山』景點以挖掘鄂倫春民俗和薩滿祭祀文化為重點,圍繞鄂倫春民族的衣食住行和薩滿文化起源、神靈崇拜等極具民族特色的內容進行整體打包,設計景點,建成薩滿誕生地,開展各種薩滿祭祀活動。『盛山』上的岩石比較集中,盛山中奇石拔地而起,千姿百態,巧奪天工,呈『一』字形狀排開,構成了一幅神韻流動、蔚為壯觀的天然畫卷。站在不同地點觀賞這些石頭,有不同的視覺感受和形象認知。景點南坡屬原始森林,形態千奇百怪:有的像塔、有的像樓、有的像情侶繾綣依依、有的像器物鳥獸、有的像神獸鎮守大山、有的像通往山頂的疊疊石梯,遠望像一條墨色的帶子縈繞在林海之間,忽高忽低,彎彎曲曲地回旋著,視線開闊,景色優美。

責任編輯: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