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肇東:延伸鏈條闖新路項目集聚謀振興
2017-05-01 16:39:3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車彥旭 程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5月1日訊 走進位於肇東綠色食品產業園區的黑龍江大莊園進口肉類指定查驗場,高聳的四層貨架上整齊擺放著數百噸從新西蘭漂洋過海而來的進口肉制品,終年-22℃到-26℃的低溫保證著存放該處產品的安全和新鮮。6000平方米的空間被細分為辦公區、查驗場、待檢區、檢疫處理區、檢驗檢疫現場檢測區及冷鏈一體化儲存冷庫,22個高清攝像頭保證了整個查驗場無死角的全程視頻監控。作為國內首個設在企業的進口肉類指定查驗場,該查驗場的啟用不但使進口肉類產品可直接從口岸送到這裡查驗,極大縮短了通關時間,大大降低了儲運成本,更使大莊園肉業集團在肇東打造的從草場、養殖、加工到貿易、銷售的鏈條更為完整。而以大莊園肉業為龍頭的畜產品加工產業鏈只是肇東市產業集群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肇東市依托『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構建了從原料生產到終端消費各環節相互支持、鏈式發展的產業格局目標。通過改造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全產業鏈謀劃、全要素提昇、全方位服務,走出了一條能源、資源、原材料依賴性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容量大、環保節能、清潔生產的發展道路,一個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在肇東市委市政府的精心打造下正日漸崛起。

  肇東五裡明玉米示范園區大型噴灌現場。於洋 攝

  綠夢湖濕地風光。於洋 攝

  糧食全產業鏈政策中尋機遇機遇中求發展

  作為第一產業的『第一車間』,糧食始終是發展產業化最重要的一環。肇東作為糧食總產量始終保持全省領先位置的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如何做大做強糧食產業,無疑關系到63萬農民的切身利益。

  2016年,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全面實施,面對玉米市場價格放開、農民收入減緩、農業結構調整前景尚不明朗和市場開發不足等問題,肇東市積極探索建立市場化運營新模式,在政策中尋機遇,在機遇中求發展。肇東市牽頭組建了以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成福集團兩大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引領,以農業科研院所和財政、金融等部門為堅強後盾的糧食產業化協會,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用『訂單農業』紐帶連接千家萬戶糧食生產,形成了『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全新組織模式,實現了『生產有基地、加工有企業、營銷有組織、流通有市場、出口有渠道』。

  走進肇東市孕育的明星企業黑龍江成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加工車間,記者了解到,該公司是一家從事玉米精深加工的農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通過與江蘇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合作,投資10億元改造昇級生產線,由生產附加值較低的淀粉、味精轉向重點生產國際市場上緊俏的賴氨酸、蘇氨酸等氨基酸產品,產品出口到全世界83個國家,創匯8500萬美金,一躍成為了全球排名前六位的氨基酸生產企業。『我每年都往這送糧,這服務好、檢驗設備先進,最主要是糧食送這裡比市場價格高0.02~ 0.03元/斤,每年我們這糧一打下來就等成福集團開秤收糧。』肇東市昌五鎮農民劉永福告訴記者,為了迎合成福的『口味』,已有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選擇種植更適合進行深加工的玉米品種。成福集團董事長王成福則表示,價補分離、市場定價等因素給玉米精深加工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因此這些企業也會在收儲、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發展過程中,肩負起消化龍江糧、保障農民收入的社會責任。

  為保證龍頭企業原料供應,肇東市不斷在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上下功夫。如今在肇東市,玉米種植合作社已遍地開花。通過對各項目區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整地、統一施肥、統一播種、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獲、統一銷售,為農民提供產、加、銷一條龍服務,輻射的300多萬畝玉米畝可提高產量達200公斤左右。『現在種地基本沒咱農民啥事了,合作社就能全搞定,只等「秋後算賬」。』太平鄉玉米種植合作社的農戶王國田興奮地說到。

  在拉長玉米產業鏈的同時,富有肇東特色的裕村香、鑫圍小米、澇洲大米等也都整體『借勢登高』,肇東小米八寶粥、系列精深加工雜糧等紛紛搶灘國內外市場。目前,肇東市新型經營主體已發展到3278個,200畝以上規模經營面積達到80萬畝,湧現出了俊龍專業合作社、裕村香專業合作社、王老寶食品公司、孫君忠家庭農場等一批成功典型,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了重要示范引領作用。而肇東小米、鮮食玉米等特色品牌,也成為肇東綠色食品『標志性名片』。通過特色農業產業化,肇東市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政府增稅』的『三贏』模式。

  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肇東生產車間。霍永祥 攝

  位於肇東的黑龍江大莊園肉業有限公司年綜合生產能力達5.4萬噸。霍永祥 攝

  果蔬全產業鏈小蔬菜走向大市場

  走進位於肇東綠色食品產業園區的全省唯一杏鮑菇工廠化生產企業——黑龍江冰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志告訴記者:『我們企業又有喜訊了,剛剛拿下了龍江縣黑木耳菌袋的訂單,500萬袋!』據了解,該公司采用國內外最先進的工廠化食用菌生產設備,菌種、工藝、培養及配方均處於全國同行業領先水平,產品始終供不應求。目前公司二期項目已經投產運營,日產增容到30噸,年銷售收入可達到1億元,利稅2100萬元。

  為加速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肇東市今年將再調減玉米種植面積20萬畝,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構建蔬菜產業體系。目前,肇東市2017~2020年蔬菜產業發展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中,各鄉鎮將按照統一規劃要求,圍繞打造白、黃、黑『三色經濟』(白菜、鮮食玉米、黑木耳),落實指標任務,落靠工作責任。2017年,全市蔬菜面積(含馬鈴薯、鮮食玉米)將達到35萬畝以上,確保到2020年蔬菜種植面積達到80萬畝。301國道沿路鄉鎮則要通過加大蔬菜精深加工項目招商引資力度,加大以合作社為重點的規模經營主體建設力度,加大農戶種植結構調整力度,構建產、加、銷緊密銜接的蔬菜產業體系,把301國道打造成全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樣板路。

  在肇東市黎明鎮甜嫂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特色蔬菜采摘種植園內,合作社董事長韓曉燕向記者介紹,雖然目前特色種植園面積不大,只有300畝,但種植的蔬菜品種卻是『五花八門』,吃火鍋專用的紫晶、菊花菜、京水菜,烤肉專用的綠蘇、紫蘇、奶油生菜,羽衣甘蘭、紫羅蘭、香草和觀賞番茄、花形蔬菜,像牡丹甘蘭、抱子甘蘭……172個國內外名優奇特品種齊聚一堂爭奇斗艷,引得不少過往車輛和游人減速觀望。韓曉燕表示,特色蔬菜種植不僅好看,帶來的收益更是不小。目前,除各大企業、大型餐飲業、養老機構提前預訂種植外,種植園還在發展會員制。會員可以提前預約所要蔬菜,約定時間內免費送到客戶家中,現在會員已經發展近百戶。『會員還可以通過手機隨時看到蔬菜地裡的各方面情況,用手機來同步參與蔬菜的成長過程,就好像家長監看著自己的孩子。想吃哪種菜、哪顆菜直接預訂,最大化保證人們能吃得放心。』

  在福成集團有機酸菜廠裡,工人們正井然有序地在生產線上加工成品酸菜。據企業負責人王福成介紹,他們采取『公司+農戶』的形式與農民簽訂種植合同,今年已經將簽約種植面積擴大到1萬畝。通過企業的精深加工,蔬菜附加值成倍增長,平日價格低廉的白菜加工為乳酸菌酸菜芯後,市場售價達到60元/斤,身價長了30倍。

  依托綠晟原6000噸鮮切菜加工、福成集團有機酸菜等項目,肇東市將大力發展露地蔬菜、設施蔬菜、高端蔬菜等特色農業種植,今年蔬菜種植面積計劃發展到37.49萬畝,設施棚室發展到2萬棟,努力把301國道打造成為綠色食品『黃金產業帶』,加快把肇東打造為全省『北菜南運』試點縣。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李玥